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靖县葬礼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843
专题名称:
南靖县葬礼习俗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0/001
起始页:
011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延续”,也是人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的起点,土楼人历来十分重视丧葬礼制。 土楼入一断气,丧家当即燃放一串鞭炮或鸣放三响火药铳,告知楼内左邻右舍和村落入家。若是老妇人死了,还要派人去给死者“外家”报丧。丧贴用白纸写上老妇人不幸仙逝的时间、原因和何时出殡人土等内容,送丧贴的人到死者“外家”时,先把丧贴放在“外家”厨房窗栅处,然后才脱掉草鞋进入厨房,把不幸消息告诉“外家”人。“外家”人接贴后,准备好“三牲”,挽联等奔丧物品,最迟于第二天就得到丧家吊丧。 人死后,先在原住处停放一夜,当夜要用瓦片盖在死者的脸上,防老鼠咬破死者的脸,由孝男守护;翌日才移尸厅堂棺木中,并在厅堂设置灵堂,安放香炉、烧纸炉,供亲友探问;厅堂前挂白布制作的孝帷,子女在孝帷内守灵,轮流燃香、跪哭。子女还要执香、用铜钱到河边跪汲清水给死者沐浴和梳理头发,梳洗后再给死者穿上“寿服”。“寿服”先由孝男独自一人站在天井中,头戴竹笠站在椅子上,两手伸直,由亲人把“寿服”一件一件穿上,叫“套衫”,然后脱下穿在死者身上。“寿鞋”一般由女儿给穿上。若死者是女的,由女儿或媳妇给梳头;若死者是男的,由孝男给刮胡须。 老人过世后,丧家要准备猪头、鸡、鸭、肉、白米果、酒(俗称猪头“五牲”、酒米果)及香烛、纸钱、炮烛祭拜,若是四代祖的死者,祭拜要用整只猪、羊,人死后第二天,丧家要请道士来做道场。做道场时,在土楼天井内搭灵厝(神坛),糊银柜、小鬼等,神坛里安放一张高加一张低的小神桌,高的小桌摆放香炉和“五牲”酒米果;低的小桌摆放魂帛、死者衣服、遗像等。“魂帛”用白布条缠木料缝制,上书死者的名讳、姓氏、世代、岁数、性别等。孝男(含男孙)穿麻衣,头戴麻帽加草箍;女婿穿白衣,头系白布条;女儿内穿白衣白裤,外套麻衣,头戴白包帽;媳妇穿麻衣、麻裙、头戴麻包帽;曾孙男孙女穿蓝色衣服,头系蓝布条;玄孙穿红衣、头系红布条;五服内子侄同样穿着。道士念经,并领着孝男孝女们一遍一遍地绕道场,三跪九叩。 2002年以前,土楼人死后还没实行火葬。因此老人过世后,丧家要请地理先生择地。坟址结合山头的方位与年庚利否,以分金择定坟址、高低与座向等,然后才请人挖穴。穴有洞穴和坑穴之分。三代以上的“好命”人过世为洞葬或半洞葬,一般人为坑葬。 出殡一般在下午2时以后,若坟址较远也要在午时过后。出殡前丧属要举行棺祭,祭后才按择定的时辰钉棺(俗称勾钉),老妇人由“外家”来奔丧的人勾钉,勾钉后才起棺出殡。出殡时,由“土公头”鸣锣开道、放纸钱、担祭祀礼品及竹符(用2支约30厘米长的小竹子,贴上道士画的纸符,竹尾扎上麻布)走在前面,接着是死者的长子手捧香炉,女婿手撑雨伞遮住香炉同行,其后为灵幡、锣鼓、八音、铜乐、挽联、铭旗、魂轿,再其后是由8人或12人组成的抬棺队伍,重孝男女扶棺哭行,轻孝亲属随从,最后为送葬亲朋。女人只送到村口,其他人跟到坟地上。灵柩到坟地后,孝子孝孙要用麻布包土撤在棺木上,然后才由“土公”动工掩埋,叫“告窆”。掩埋完毕,孝子们再祭拜一番,并烧上纸钱,整个送葬队伍才下山回家。 葬完死者,长子手捧香炉回到灵堂,在灵堂恭候的媳妇随即点上香迎接香炉,并把香插在香炉内,以示香火不断。当晚要做道场,死者为男性的道士做“三藏取经”和“打火烛”等节目,女性做“十月怀胎”和“打火碗”等节目,孝子孝孙整夜跟着道士跪拜,直到天蒙蒙亮为止。做完道场,把灵厝烧掉,并把死者的灵魂引到香炉。天亮后,由孝男孝女送灵魂到祠堂,又称“人香火”。人完香火返回家时,孝男孝女要脱下麻衣用手挽着,回到家后把麻衣挂在厅堂上,称“好命麻衣挂大厅”。 葬后三或七天丧家要备牲礼到新坟哭祭,叫“巡坟”,同时修整坟地;以后每届七天要备牲酒饭菜在坟前哭奠,叫“做七”,到49天为止。一般土楼人家只做“三个七”,即头七、三七、满七,头七由孝子孝孙备三牲酒米果到坟前祭拜;三七的祭品由女儿负责,还要宴请抬棺“土公”及理事人员吃一顿,每人还给一粒红蛋,象征平安吉利;满七时要备牲礼、还要有红米果,祭拜完后要给亲房及女儿、女婿“变红”(送给红米果、红蛋、红丝线),以示结束服孝和身体健康、合家平安。 随着火葬的实行,土楼人家丧葬礼制也在不断简化,许多繁文缛节将永远成为历史,写在土楼人的记忆中。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