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靖县婚礼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842
专题名称:
南靖县婚礼习俗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0/001
起始页:
011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多少年来,从中原不断迁徙到南靖的土楼人,在与当地土著的融合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婚俗就颇为奇特。 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靖土楼人生活处在极度封闭的状态,因此男女青年的婚姻大都是包办买卖制的,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选择的权利。许多姑娘小伙子在平时的劳作中产生感情,却不能终成眷属,有情人咫尺天涯,内心深处常常留下许多悲伤与惆怅。真正成婚的也大都没什么感情基础,更谈不上情投意合的了。 古时候,土楼人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同一姓氏族人繁衍下来的不能成婚,这一规矩致使许多同楼同寨青梅竹马的男女劳燕分飞,说明“五服”之内不能成亲并不是现在人发明的,古时土楼人就已经这样做了,他们一般找对象要找临村别族的。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子女长到了一定的岁数,也就成了父母的一快“心病”,他们便亲自张罗或请亲戚、媒人说媒,从中斡旋,以免被左邻右舍误认为儿女与人私通。 过去有些土楼人还不时兴相亲,只能由媒人为两家穿针引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土楼人大都能大大方方地相亲去了。男青年由媒人陪同到女方家,由女方父母观察男青年,并询问其有关情况;女青年常常躲在二层走马廊上偷窥。若女方父母觉得满意,就叫女儿下楼奉茶见面。茶过三巡,男青年要给女青年“红包”,俗称见面礼。如果钱是双数,表示男青年相中;如果钱是单数,就表示没有相中。而女青年若有回赠给男青年小礼物,说明有意思,否则表示不愿意。有些土楼人家,还要炒“米香”或煮加蛋的米粉招待男青年及媒婆,若没有则表示没看中。 双方都觉得中意后,虽然亲事算基本定下来了,但繁琐的事儿还在后头,还要经过4道程序:议婚、定亲、行聘、嫁娶。议婚就是男方选定对象后,要请媒人送帖到女方家问婚。女家若同意提亲,便将闺女的生辰八字写上生庚红贴送给媒人。男方根据生庚占卜得吉兆或3天内人畜平安(“三日圆”),再备礼物托媒人或长辈到女家商定婚事。定亲也称“过定”,男家要备金、银戒指、布料、糖饼等到女家定婚。行聘时,男家要送礼物、聘金、红包、盘头(房头)到女家,还要送“五牲”供女家拜祭祖先,告知女儿就要出嫁了。盘头是给女方亲属的,亲属收到盘头后,要给女方买贺礼,此称“添妆”。完成了这3道程序后就可以嫁娶了。嫁方要给闺女办嫁妆,过去有些大户人家则时兴“大行嫁”,即闺女出嫁时,嫁妆大至“寿庭”(漆成红色的寿棺)、田契,小到针线及闺女的大头红袄、女婿的头帽、长袍等,称“满堂红”。男方则用轿子、喇叭班迎娶新娘。 结婚那天清晨,新娘父母要办一桌酒菜为女儿饯别,还要吃寿面、韭菜等。吃寿面,表示夫妻长寿;吃韭菜,表示幸福长久。新婚那天,女方要准备一包红糖带到夫家,一半放入水井,一半放入水缸,表示水土相合,生活甜美。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以表示要离开父母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出嫁时要有伴嫁娘同去新郎家,表示新娘人缘好。新娘要换上新衣、新鞋,要在头上插富贵春(一种绸布或纸扎成的花)加茉莉,叫“上头”,意味着富贵长存。女家还要挖一支连根带梢的竹子,并在竹头上部用红带子吊一块猪肉,为结婚队伍扫邪开路,此叫“竹扫”。竹子连根带尾也象征婚事有头有尾,夫妻白头偕老。 新娘出嫁花轿到了男家,由一位“好命”的妇人牵着新娘下花轿。进入大厅后,在娶嫁婶一派吉利祝辞指引下拜菩萨、天地、长辈、夫妻对拜;拜过堂后,新郎再拿米筛遮新娘头引进洞房。这时,由“好命”妇人端甜汤圆到洞房里给新郎、新娘“吃甜”,并说:“吃汤圆,给您夫妻来团圆”之类的好话。当天还要择个吉时在洞房里吃“新娘桌”(又称吃十二碗)。桌上摆有十二道饭菜:白米饭、红枣、黑豆、清丁(冬瓜条)、龙眼、红圆、糖、猪尺、童母鸡一只、米糕、鱼、蛋酒。吉时一到,“好命”妇人就开始为新郎新娘唱好话:“吃白饭,穿父母袱”、“吃红枣,年年好”、吃黑豆,子孙老(长寿)”、“吃龙眼,好尾景”、“吃红圆,团团圆圆”、“吃猪尺,夫妻相惜”、“吃鸡,好夫妻”、“吃米糕,生婴哥(男孩)”、“吃鱼,鲤鱼出大溪”,最后夫妻交换吃蛋酒,即交杯酒。民俗谓吃过十二碗后即正式成为大人。 夜幕降临,土楼里已有人拉起了二胡,唱起了情歌,歌声袅袅飘出土楼,飘向夜空,天井里人们还在乐此不疲地喝着土楼人家酿的糯米酒,此时,新娘已悄悄躲进洞房,满心欢喜地整理好衣冠,梳妆打扮一番,等待闹洞房人们的到来。 结婚第二天,新娘要早起,用“红桶盘”端茶向公婆请安,此称“拜茶”;第三天,新郎新娘一同回娘家做“三朝客”,当日返回,并带回一对童子鸡和两根有头有尾的甘蔗和发米果、米香等,俗称“鸡仔红桃米果,甘蔗拖好尾”。此乃第一次“归宁”,也叫“做头水客”。女儿出嫁一个月内,父母或长辈要送女儿穿过的旧衣服到男家,并把这些旧衣服放在新娘眠床的中间,称为“送精神”。完成了这些礼俗后,婚礼才算结束。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本书收录了名人与南靖,往事回眸,靖台文化,地方文化,古村落探秘,兰水名流,人物春秋,文物史话和政协纪事的相关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