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松风”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696
专题名称: “印石松风”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38/001
起始页: 0498.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印石松风”址在东门外,历经沧桑之变、现在也已经成为市区的一部份。康熙《漳浦县志》记载“印石松风”七绝一首:”碧嶂平高玉印横,松风十里响鏦铮。有时一枕惊残梦,疑是洪涛半夜生。”“印石”以山顶有一大石似印得名,山叫印石山,为纪念关心民间疾苦的宋朝漳浦县令吕璹而又名“吕令峰”,前人题刻“吕令峰”、“傅公河”六大字于印石上,矫健雄伟,至今不泯,引发人们缅怀宋漳浦县令吕璹、傅希龙的政绩。傅希龙曾领导民众开辟一条人工河,后人称为“傅公河”,最早的宋朝木结构印石亭也是傅令所建,后人命名为“遗爱亭”。民国二十三年专员兼县长朱熙倡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凉亭一座(任县财务委员会首席委员的归侨蓝秋金负责)名“汉寿亭”,但人们习惯称为“印石亭”。古人在山石上镌一足迹,称“仙脚印”,为游人增加乐趣。陈绵芳吟咏云:“反脚真如印石深,游仙信是此登临。小亭坐览山川胜,还有松风伴鹤鸣。”从前印石山小溪环绕,西麓有放生池,东连东岳山,再下为明朝名儒黄石斋讲学处“明诚堂”,林深木秀,鸟语嘤嘤,清风习习,百花竞放,芳香扑鼻,堪称胜景。民国二十三年朱熙倡建公园于此,抗战爆发后,专署迁设龙溪县(今芗城区),朱熙离任,公园荒芜,树木被军队砍伐殆尽,满目荒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印石山南面山坳建烈士陵墓,外筑围墙,气魄堂皇。山的四周建起许多工厂、住宅、商店。明诚堂经过修建,辟为黄道周纪念馆。后面建立道周高级中学、附近建老千新村。放生池早已淤塞,小溪则截弯取直,直入鹿溪,沿小溪西岸开辟一条可通汽车的乡间大路,过大桥即达溪南村。东门兜公路桥与从前无大区别,桥边建供电局。这一带楼房鳞次栉比,绿树掩映,亦颇有诗情画意。在印石亭上眺望东城射圃,漳浦第一中学的科学楼、教学楼,还有华侨校友捐建的春晖亭、柳园等,尽收眼底,笔者亦有诗吟道:印石亭边陵墓连,松涛息影吐窗烟;百花争艳迎红日,悦目轻歌育众贤。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漳浦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及其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性。文章提到,这些文史资料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空白,并对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资料共14辑每年编写一辑,已成为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时间跨度较长,资料残缺不全的问题给查阅带来了不便,因此政协文史委决定将历来的文史资料汇编、合订成册。这一工作得到了陈桂味副主席的负责和落实,经过重新打印编排和审校,最终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