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特殊的风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220
专题名称: 漳浦县特殊的风俗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20/001
起始页: 006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漳浦的旧节日风俗与大部份汉族地区差不多,这里不多赘。 单说漳浦一些与别处不同的风俗及所流传这些特殊风俗来源的传说。 一、新娘在红装下面要穿贴身的白衣裤,新婚之夜露出一身缟素,这来源有一个传说:陈元光“开漳”时,一些“獠蛮”的男子战死,或说被杀,唐兵娶他们的妻、女为妻,“番婆”要求让她“带孝”成亲,因而传下这风俗。 二、妇女丧礼的幡联上以及墓碑、神主上,不论身份,都可以写上“例赠孺人”的衔头,这是皇帝对官员的母、妻的封号,漳浦的民妇死后为什么有这个衔头呢?有的传说是井尾“皇后”赐的,有的传说是宋帝昺南逃时经过漳浦,杨太后无聊,要找民间妇女来谈天,大臣答以太后不可接见平民,杨太后就下一道旨意,对这里的妇女一律封赠“孺人”。漳浦的新娘在拜堂时戴“凤冠”,据说也是根据这个。其实,“孺人”在从前虽是封号,后来已成为对妇女通用的尊称,正如“夫人”本来是比“孺人”更高级的封号,后来成为对妇人通用的尊称一样,妇人称“孺人”是不受干涉的。 三、读书人不论有官无官,在出葬时的铭旌上都可冠以“赐进士”的头衔,传说也是宋帝昺南逃途中在马口溪开科取士,元兵追到,仓促在溪沙埔揭榜,对与考士人尽赐进士,人们“援例”取得的头衔。其实,宋帝昺是端宗航海逃到广东溺水得病死后才被立继续皇位的,按宋史记载,並没有经过漳浦 四、漳浦人盖房子喜欢在“厝角头”装着尖尖的“燕仔尾”,传说也是“井尾皇后”特赐漳浦老家“龙宫起”而来的。而井尾皇后是传说中的人物,不见于史料,谁也说不出她是什么朝代的皇后。《漳浦县志》说本县人用筒瓦盖屋顶和屋角“鸱吻异状”是为了防御海风袭击。 五、漳浦人从前嫁女要用一对“官灯”前导。据《漳浦县志》林士章的传记记载,那是由于明朝嘉靖年间探花、礼部尚书林士章的夫人被太后召见,坐谈到天黑,太后赐她宫灯照路回家,漳浦人于嫁女时藉此虚荣一番,为富裕之家所仿效。 这些特殊风俗的形成,反映了一些羡慕虚荣者的精神面貌。 只有“填鸭”的习惯对大众有实惠,以前填鸭只有北京盛行,全国其他各地比较少见,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倒是漳浦蔚成风气,无论绅士、商人、农民大都在春节之前填几只肥鸭过年。鸭子多是自养,填鸭的材料主要是番薯、饭团混合粗糠或细糠,一般农家都能办到,一只鸭子可以用强制进食的方法使它在短时间内肥育到十多斤,春节期间可以吃得油腻腻,是待客的佳品,这传统据说是蔡相爷(乾隆皇朝文华殿大学士、吏、兵等部尚书蔡新)告老回乡时将北京的填鸭方法在老家民间传播的。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本书收录了革命史资料、民国史资料、海峡两岸血缘探索、艺苑之花、地方史探讨、人物、风物、风俗、民间说、自然灾害记录等20多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