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旧风气风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219
专题名称: 漳浦县旧风气风俗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20/001
起始页: 006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在海上交通发达,贸易繁荣的时代,沿海地区属于“近水楼台”,但在造船业落后以及厉行海禁和闭关自守的封建时代,漳浦“偏处海隅”,风气闭塞。就是到了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五口通商,洋货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漳浦由于农村破产,民穷财枯,购买力很低,人们除了日常用品如“番仔火”,“番仔皂”、“番仔油”等必须仰赖于舶来之外,一些高档商品在漳浦是没有市场的,所以有“好货仔无流入旧镇港”的俗谚。民间还多数自种棉花和黄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漳浦人素来有勤劳俭朴之风,同时也风气闭塞。 宋史称漳浦为“硗确斥卤之地,耕褥殆尽,亩值寝贵,田讼尤多”。宋朝漳州著名学者陈北溪(淳)说:“此邦民质朴谨畏然,间有奸雄健讼,为善良之梗者”。闽省通志说漳浦“民阜讼稀,田亩寝贵,士质而文,民勤而朴”。成书于明朝成化年间的漳州郡志说:“漳浦之俗,质朴谨畏,尚儒雅,依山者习乎农桑,处海者事于网罟,婚姻葬祭多依古法,间有专信鬼神,不事医药者;有近薄汀潮,民性愚悍为善良之害者”。明朝何乔远《闽书》说:“漳浦旧有金,名焉谚谓之金漳浦、银同安,今或不然,未远古也,其民殷庶,其君子娴于文词,不但用以取出身而已”。王祎的诗说漳浦“文物如邹鲁”。成书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漳浦旧志说本县“读书之家无问贫富,每岁首各廷师受业,虽乡村数家聚处亦有师。俗好胜,健讼,赌博,强者武断乡曲,黠者挟持官府,小民因小忿辄服断肠草图赖官府,有事追坠拒捕,殴打率以为常”。 综合各种旧方志和先人的记载,可以知道封建时代的漳浦,有农桑之利,渔盐之薄,地方富庶,人民勤劳朴实,读书蔚为风气,士子娴于文词;但也有健讼、好斗、迷信、赌博,还有“强者”武断乡曲,“弱者”轻生自杀的坏风气;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有些人还传染上抽鸦片之风。至于缠足、溺女婴、男人留辫子等陋习,这是全国性的‘只是漳浦从前“偏处海隅”,比较闭塞,进步风气级慢普及,所以到解放初还能找到留辫子的老汉,还有一些缠足的老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本书收录了革命史资料、民国史资料、海峡两岸血缘探索、艺苑之花、地方史探讨、人物、风物、风俗、民间说、自然灾害记录等20多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