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051
专题名称: 芗剧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07/001
起始页: 0056.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华安县芗剧兴起在三十年代,主要由龙海、漳州、台湾传入,最早是以座唱的形式出现,民间艺人称为“歌仔阵”、“锣鼓阵”。一九三七年后歌仔阵逐渐加上表演程式出现在舞台上。 一九三七年华丰赤溪村组织歌仔戏班,由当地人李万安、李四海、李坎额、李明月,张金荣等十二人合股筹建。张金荣系台湾人,一九三七年前后在此地收放排河道税,也出一股合办,聘请漳州王金龙、龙海海澄蔡大仔教戏。排演剧目有《狸猫换太子》、《孟丽君》、《梁祝》、《陈三五娘》等,在漳平、安溪、本县高安、良村等地演出。一九四五年,因二个主角丑被国民党抓丁,遂解散。 华丰下坂村稍后亦组织“高云贵”歌仔戏班,以印尼华侨回乡投资为经费,由李石麟、李森海、李溪河等负责筹办。戏班建立后常与赤溪戏班对台斗戏。一九三九年后,歌仔戏禁演,改唱改良调,聘龙海海澄苏友仁教戏,后又续聘王金龙、黄含笑教戏,主要剧目有《魁生案》、《孟丽君》、《吕蒙正》、《梁祝》、《狸猫换太子》等。曾到南靖回溪、漳平永福、本县高安、仙都等地演出。活动至一九四八年戏班解散。 仙都龙峰原有一人名林鲁仔到台湾,其养女招夫入赘名阿枝,一九四一年底回乡,倡办歌仔戏班,并与乡里筹办。第一个剧目《纸马记》学得不够好,四个月后,林火生、林樟芝、林金元,林水春、林玉麟、林肚粪等十八人集资办戏班。赛会后戏班要解散,林元英为大公人,从公田收入中拨钱续办,一九四四年底因主角花旦、文小生被国民党抓丁遂解散。 一九四二年二月,龙峰戏班聘安溪举溪人陈经营教戏,四月到中圳试演《福州奇案》。 同年,印尼华侨林文字回乡与乡里十八人集资在中圳筹办“新金春”歌仔戏班,聘漳州大岸顶陈清宝教戏。排演剧目有《士其武义》、《忠义传》。 八月,在仙都寮后搭二个戏台,中圳“新金春”戏班与龙峰戏班唱对台戏,连演三晚。 仙都“仙妈”“迎秋火”节后,“新金春”要解散,林文字一批人重新投资续办。 一九四五年,“新金春”改为“聚凑班”继续演出。一九四年底,“聚凑班”加入国民党”三青团,为第二团,不久遂解散。 一九三七年九月,丰山玉兰在原有锦歌阵基础上改唱“歌仔阵”,紧接着成立“子弟班”,演员均为男性,聘龙海颜厝林沧海教戏,同年十月演出《八角水晶牌》,以原来锦歌演唱者和乐充当歌仔戏的前后台。由当地人黄逵、黄大憨、黄奕代等牵头筹办,除个人出资外,还从群众中募捐。演出剧目有《杂货记》、《嫁妆记》、《越台梦》、《小红袍》等。活动范围在漳州天宝、后林、本县的丰山、银塘、霞尾、芹坂等地,该班至一九四二年解散。 一九四二年,丰山内角开始排演歌仔戏,由当人杨水圳、杨榜、杨元等牵头自筹经费、聘漳州浦南梁连发教戏。主要剧目有《误认夫》、《包公审梅花》等,不久因演员被抓丁而解散。一九四六年原班再度排演《狸猫换太子》、《酆都城》、《莲英托梦》等。翌年,因经费困竭解散,此后一蹶不振。 我县芗剧传入发展主要有以上三个重要区域。 建国以后,由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党的文艺方针的贯彻,芗剧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得以发展壮大。 一九五四年,赤溪村在县文化馆帮助下重建业余芗剧团。 一九五三年,下坂村由李德木、李德香负责重建业余芗剧团、聘龙海县石码镇林建封、海松教戏。主要剧目有《火烧百花台》、现代戏《海上渔歌》等。五九年底剧团停演,至六四年才重新演出。 华丰区的草坂、罗溪等村也分别在五二年,五六年建立业余芗剧团。 一九五四年,仙都区龙峰乡在县文化馆的帮助下重建业余芗剧团。演出主要剧目有《三请月娇》、《珍珠塔》等。中圳聚凑班活动至一九五八年底仙都成立公社并抽调中圳、龙峰、云山三个业余剧团人员组织成公社业余芗剧团才解散。公社组建业余芗剧团后,演出主要剧目有《血手印》、《沉香扇》、《樊梨花》等。 一九五〇年,丰山区、银塘村组织“我你他”业余芗剧团,由赵自然负责,只演《台民泪》等现代戏。五二年底即解散。一九五四年,赵自然、赵弦五重新组织业余芗剧团,转演古装戏。主要剧目有《西厢记》、《卓文君》、《白衣女》。到过漳州市郊吴浦、浦林、布坑等地演出,影响较大。该团活动到一九五八年,由于大部分演员被县办专业剧团抽调而遂解散。 玉兰村“子弟班”一九四二年解散后,至五二年才由黄允成组织业余芗剧团,聘林沧海教戏、主要剧目有:《二美奇缘》、《义侠奇案》、《凤仪亭》等,时演时停。一九五七年、由黄犁再组织过一次,到六六年文革解散,至今没有活动。 此外,芹坂村、湖坪村也分别在五四年、五七年组织过业余芗剧团。 一九五五年元月,我县举行农村业余文艺会演,有华丰区的草坂、下坂,丰山区的银塘,仙都区的中圳、大地、云山、龙峰,沙建区的上坪等十几业余芗剧团和玉山的白字戏,以及马坑良村半山的木偶参加会演大会。这次会演检阅了建国初期我县戏曲活动的成就。草坂业余芗剧团演出的现代戏《一网打尽》获一等奖,银塘业余剧芗团演出的《西厢记》获二等奖。 此后,五七年、六〇年、六四年均进行农村业余文艺会演。这几次会演大会对我县戏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华安春秋、古今人物、畲村史料、宗教述闻、艺苑巡礼、史学商榷、旧事重提、风物杂记、意见交流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