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人的风俗文化岁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034
专题名称: 古越人的风俗文化岁时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09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除夕吃泥蚶《盐铁论·论菑篇》云:“盖越人美蠃蚌”。汉张华《博物志》云:“东南之人食水产,……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臊也。”现在东南沿海各地,大年夜围炉,家家户户都大吃泥蚶,以半生熟为美味。并以蚶壳喻钱,预祝来年大发,盖古越人习俗之遗存。 上已迎神赛会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已日为“上已”。《后汉书·礼仪志》:“是日上已,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庆,为大洁。”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晋王羲之《兰亭序》所谓“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山阴之兰亭”便是此俗。古越人以故乡在东,所以“皆洁于东流水上。”《龙溪县志》:“三月三日采百草合米粉为糯糍,以荐祖考。”华安玄天阁邻近各乡,于是日炊枳壳粿敬神,并举行迎神赛会,热闹一番。原来农历三月三日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广西河池、百色、柳州、南宁各地山歌手每于是日穿着节日民族服装,吹唢呐、芦笙、跳舞,举行盛大歌会。 端午竞渡《龙溪县志》:“端午悬艾插蒲,具角黍,服雄黄酒,儿童警茧虎。是日竞渡,有至三四日乃罢者”按《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以为屈原投泪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其实不确,屈原怀沙投江,司马迁不记月日。五月五日,古人以为恶日,凡五月,古人有生子不举的陋俗。端午竞渡,一面是祓除不祥,一面是越人的习水战,和吊屈原投水无关。《越绝书》说:“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广西贵县出土的铜鼓,四川成都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壶,上面都有竞渡图形,可见竞渡这一生活方式,在华南各地都很流行。特别是黔东南清水江上苗族人民,最重龙船节,到期聚会的,往往有三四万人。龙船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并不是端午节,足证吊屈原之说不可信。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东南沿海古代氏族的文明,并呼吁深入研究仙字潭摩崖石刻文字,以了解古代氏族的生活。作者认为这些氏族的文明经过几千年已经湮没了很多,需要寻求大洋洲、北海道、阿拉斯加或冰岛等地的资料。本文强调了进入这个广阔园地获取丰富成果的紧迫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