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人的风俗文化婚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033
专题名称: 古越人的风俗文化婚丧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08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1、不落夫家,女子出嫁后,返回娘家居住,每年农忙、节日或定期去夫家若干次。不落夫家一般一二年以至七八年,有的怀孕后才定居夫家。我国壮、苗等族有的地区解放前尚保持这种遗俗。闽南惠安妇女在旧社会里也有这种风俗,往往造成结伴自沉的惨事。华安农村嫁女,有的议定女儿结婚后须回母家劳动三两年才定居夫家。 2、嫁时荷伞据清陆次云《峒溪纤志》载:“瑶一名畲客,其种有八……又有飞头、凿齿、鼻次、花面……妇人黔面成花,嫁时荷伞悬草履归于夫室……”。华安旧俗女子出嫁,不论晴雨,都手拿一把伞遮着头面,坐在车上被载到夫家,实是苗、畲族的遗俗。 3、悬棺福建崇安武夷山、江西贵溪龙虎山、湖南的沅水、沣水和湘水流域、四川珙县都具有大量悬棺。据文献记载悬棺葬俗,在古代曾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十三个省区。华安虽没有发现悬棺,但据传在华安西陂附近与漳平交界处,垒棺百余具,疑是悬棺葬的一种。 4、招魂古代人迷信,认为穿死者之衣升屋,北面三呼,即可招回死者之魂。虽然出自《仪礼·士丧礼》,大抵是周承殷礼。招魂于楚最盛。楚辞有《招魂》一篇,其辞“魂兮归来,无远游些,”非常凄厉。招魂之礼闽南现在还有。丧家用一人穿殉葬衣服七重,戴笠,登高出屋,呼死者之名,或于昏夜在田陇间呼名以招之。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东南沿海古代氏族的文明,并呼吁深入研究仙字潭摩崖石刻文字,以了解古代氏族的生活。作者认为这些氏族的文明经过几千年已经湮没了很多,需要寻求大洋洲、北海道、阿拉斯加或冰岛等地的资料。本文强调了进入这个广阔园地获取丰富成果的紧迫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