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人的风俗文化语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030
专题名称: 古越人的风俗文化语言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08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古越语有些学者如刘咸教授认为是胶着语,其证据是黎人(古越人的一支后裔)自称为bù,bloi,blay,bloy等等,常有唇音b,正是濮莱的原音。对古越语是否属胶着语,我持怀疑态度。现在的壮、侗、傣语却是一字一音,和汉语同属孤立语。据韦庆稳同志《试论百越民族的语言》所拟《越人歌》今译可知。我觉得《诗经》有许多词可能受古越语影响,例如“薄污我私”、“薄言采之”的“薄”,“帝命不时”、“不显不承”的“不”,注疏家都说是语助辞,“薄”、“不”都没意义。其实“薄”、“不”等字,依我看来正是古越语重唇音“b”的遗存。至于古越语之见于《越绝书》、《说苑》和《方言》的也有一些,因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举例。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东南沿海古代氏族的文明,并呼吁深入研究仙字潭摩崖石刻文字,以了解古代氏族的生活。作者认为这些氏族的文明经过几千年已经湮没了很多,需要寻求大洋洲、北海道、阿拉斯加或冰岛等地的资料。本文强调了进入这个广阔园地获取丰富成果的紧迫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