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专家郭锦飚先生考证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656
专题名称: 闽南方言专家郭锦飚先生考证情况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71/001
起始页: 0192.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据闽南方言专家郭锦飚先生考证,“闽南方言形成、定型于唐、五代时期,是古代中原汉人移民带来的中原话(以河南洛阳话为代表)和闽南地区土话交汇融合的结果。它保留了上古和中古语言的一些特点和词汇”(引自芗城文史资料增刊郭锦飚编订《漳州话字音汇集》第1页)在文衡殿哪吒鼓乐的唱词《恩主关圣帝》中第4句“刀偃青龙似雪光”这里的“雪”字不读着xuě而读suat7,这种读法是用闽南话第七声的拼音去声的读法。这就是保留中古音的遗迹的体现,这种读法在闽南话中称为文读,在平常语言中也常用出现,如读唐杜牧《山行》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里的“斜”不读xié,应读成文读siá。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