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旗表演舞蹈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655
专题名称: 咬旗表演舞蹈情况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71/001
起始页: 019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咬旗的表演很有亲和性和舞蹈性。东汉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记述了汉代百戏《东海黄公》:“东海黄公,赤刀粤祝(按《文选·李善注》‘赤刀粤祝’为‘赤刀禹步’)翼伏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盅,于是不售。”戏剧史学家们常把《东海黄公》视为中国戏剧的雏型,而哪吒鼓咬旗表演所行的则是侧身屈膝禹步,据专家考证,殷商占卜辞中的“巫”与“舞”相同,这种巫师步法曾被引用到古代舞蹈动作和戏剧台步。古代巫也是歌舞表演家和教师,所以漳州文衡殿哪吒鼓的咬旗所行的禹步可视为古老艺术传承,又不可忽视其对闽南艺术表演之影响。现在芗剧舞台表演也常用“侧身禹步”,这种表演步俗称“贼仔步”,常用于夜袭、窥视、窥探的表演。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