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民俗出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639
专题名称: 漳州民俗出嫁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8/001
起始页: 026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漳州风俗,出嫁时间安排在凌晨至中午之前,属阳时,只有再婚才是黄昏的时段,所以婚嫁大多在上午进行。约知新郎娶亲将至,女方已有亲戚在门口迎候。待新郎一行入门后,女家备茶饼招待;然后,家长持净炉里外洒净,焚香告祖,意为告知先入“女大当嫁”之事;稍后煮两碗甜猪腰猪心,新人并排端坐,一边吃一边听“送嫁姆仔”说好话;吃完再举行合家宴,为女儿送行;最后,举行“上头”仪式,厅中神佛案桌前放一大竹匾,方言“茭liǎ”,置一把靠背椅,一只垫脚椅于上边,新娘踩上竹匾,正襟危坐,“送嫁姆仔”先用“顶仔”杆(一种称金器类或人参补品的小秤)挑新娘额边等部位头发,再用梳子梳理一番,这些动作都是象征性,借此说一串吉祥话,这些话语都押韵,又幽默风趣,颇有意思。这些动作完成后,戴上凤冠,蒙上花帕,由新娘母亲和新郎家带来的孩童搀扶上轿,送嫁娘随侍,亲戚簇拥送行。这时新娘要低声哭泣,以示离开娘家依依不舍,据说,本来是每位新娘出嫁时必然有的真情流露,后演变成“哭嫁”的形式。男傧相在出嫁仪式中,要“乘机”偷茶杯,这两只茶杯要带耳柄的杯子,系上红线,“偷杯”时彼此心照不宣,回家后再把茶杯放在新床底下,以兆双生贵子。有竹枝词咏道:“鼓吹笙簧叶角商,彩舆中坐一新娘,是谁陪伴新郎轿,跑嫁偷杯实滥觞。”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