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褊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633
专题名称: 说褊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8/001
起始页: 018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急性子的人,常会说:“这人的性地biǎn biǎn叫”。但biǎn应该用哪个汉字来体现呢?一般用“便”或“辨”字,但均无方言词中必需表达的字义,唯借音而已,属不规范用字。 在现代汉语中,字音和字义能相兼符合此处的方言用字,只有“褊”。据《尔雅·释言》:“褊,急也。”的解释,再观《诗经》之《魏风·葛履》篇中的诗句:“佩其象揥(tì),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这里的“褊心”,郑玄有很好的解释,云:“魏俗所以然者,是君心褊急,无德教使之耳。”诗中讽刺了一个性急的女子,用一“褊”字十分生动。史籍中关于“褊”的记述颇多。《宋书·刘义恭传》:“汝性褊急,此最弊事。”《北史·刘昶传》:“天性褊燥,喜怒不恒。”《南史·何承天传》:“承天性褊促,尝厉声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杜甫亦有诗云:“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褊”汉语发音biǎn和方言文音biǎn相一致,而且字义也十分贴切,就是冷僻了一些。只要方言能予正确使用,就能为大众所熟知进而接受之。 (李竹深)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本书收录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委员会提案与文史委员会编写的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内容包含了前言,故地踪影,往事寻踪,人物春秋,姓氏选登,民俗记述,台岛践履,文献集萃,后记等反映漳州市中心城区的人文地理、物产风俗,反映社会的风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