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唱京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597
专题名称:
唱京戏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7/001
起始页:
002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京剧,本地人呼为“北曲”,是在清末传入漳州的。至民国年代,漳州驻军多是北方人,听不懂“子弟戏”,只爱听京剧,因此当时京剧颇盛。抗战胜利后,歌仔戏兴起,京剧逐渐衰微,但还有一群京剧票友仍在坚持学习京剧,继续排练各个剧目,当时市内就有几处京剧票友聚集的地方。在岳口街的朝天坊有十几位热心京剧的票友,他们自筹经费租用场所,置办行头,购置乐器,还延请北京师傅那少安前来教戏。那先生在漳州教京戏多年,经验丰富,艺术水平很高,教起戏来有板有眼,非常讲究,一招一式,非常分明,票友们一步一步地揣摩练习,态度十分认真,因此演艺水平提高很快,并且能上演不少京戏剧目,如《斩黄袍》、《苏三起解》、《六月雪》、《投军别窑》、《打渔杀家》等。 岳口街京剧票友本着“提倡正当娱乐,发扬国剧之光“的宗旨,加强票友之间的联系,交流、磋商技艺,曾经两次和市内京剧票友进行联谊演出,深得好评。至于岳口街本地的文娱活动,更少不了他们登台亮相。岳口小学的前操场是他们公开演出的地方,有时也把戏台搭到街上来。每一次演出,本街居民,外来客人,过往行人都把戏台围得水泄不通,情绪高涨,热闹非凡。演出是经常的,岳口人眼福可谓不浅。而经常听戏者多少也会懂得戏文,懂得一些唱腔,甚至也会哼上几句。 岳口街京剧班延续许多年,培养了许多青年票友,其中有的被省京剧团吸收为团员,这在当时是很光彩的事,令岳口街票友感到自豪的是市广播站还录制了他们演出的剧目,然后定期播出,传到千家万户,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一件事也是很光荣的,他们代表地方到附近的高炮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到陆军医院为伤病员演出,深受官兵、军医、护士的欢迎,这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确定七个栏目,分别是“故地踪影”、“往事寻踪”、“民俗记述”、“人物春秋”、“邑人书架”、“姓氏选登”和“文献集萃”,以芗城区为基点,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人、事、物进行搜集、整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