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572
专题名称: 丧葬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2/001
起始页: 012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丧事葬礼在古代有许多封建迷信的内容与活动,芗城民间在旧社会举办丧葬时都沿古例搞多项的既烦又杂的迷信活动。一般的除子孙后代披麻带孝、延僧诵经超度、举行出殡仪式外,入殓前由孝男站立在大厅前凳子上,两手平伸,由殡葬工人将寿衣(死者要穿的特制的内外衣服)一件件套穿在孝男身上,然后脱出再给死者穿上;出殡时亲友列队于棺木前边,孝男、孝女及主要亲属号哭于棺木后边,中间有“八音”乐队吹吹打打伴行,这就是方言叫“出山”;当队伍行进到中途预定地段时,孝男、孝女突跑到最前面,跪在路侧,称“辞客”以表示对亲友送葬的感激之情,并请诸亲友到此留步,如果还有亲友继续行进送葬,孝男、孝女还得再到下一个预定地段,例行“辞客”礼仪,直至亲友全部离去为止。出殡后,死者家属还得在家里给亡魂“敬茶”、“敬饭”,连续搞七七共四十九天,至一周年才基本结束种种拜祭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上述葬礼已逐步简化。进入八十年代后,芗城已明确规定,改土葬为火葬,不久又进行了殡葬改革,出殡时一律由殡葬专车运送,不要亲友列队在马路上送葬,避免阻碍交通。这样的殡葬改革既剔除一切封建迷信,又净化了环境。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概况、历史遗迹、石雕牌坊、名寺古塔、名人古墓、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中国女排丰碑、名优特产、地方艺苑、花果之乡、侨台关系、风味小吃、民俗风情等。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海内外同胞和友人增进对芗城的了解,我们编纂《芗城风物》一书,敬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书名。它溶历史、古迹、文化、风物于一炉,对于帮助了解芗城的历史与现状必有裨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