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543
专题名称: 春节
其他名称: “新正”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1/001
起始页: 009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漳州人把春节叫做“新正”,寓意新正岁首,万物更新,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据说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始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舜的年代。舜继尧接天子位,率部下祭告天地,人们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的正月初一日,举行庆祝和祭祀活动。春节古称元旦,名称最早出现在《诗经·舞曲》的“正月元旦,舜格于文祖”的记载。《列子》也有“元旦放生”之说,南北朝肖子云的《雅乐歌》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这些都是指一年的头一个月叫元月,一年的头一天叫元旦。“元”是开端、开始、为首。“旦”是早晨,白天的意思。 历代对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用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朝又以十月为正月,汉初仍沿用秦历,到后汉武帝刘彻才命司马迁等造“太初历”(公元前104年左右),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日为一年的第一天,即为元旦,古时也称“元旦”、“履端”。今通称为春节。 漳州沿袭古俗,春节当天,黎明即起,燃放鞭炮开门,称“开正”。现在已依新规定不放鞭炮,但仍然按习俗,穿新衣裳,早餐吃甜面线汤,意为健康长寿,生活甜美,即使要吃饭,也吃点“年饭”,表示来年有余之意。旧社会有持帖拜年,现在改为送名片,登门拜年,互相道贺。老一辈的长者,还要求家里大小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语、不动刀、不汲水、不乞火、不缝衣、不扫地、不倒垃圾,不吃粥,讳将财气扫出去,出门遇风雨等。但这些已有所改变了。 初二开荤做“头牙”,夫妻携带儿女谒岳家,向岳父、母拜年,恭贺新禧,岳家备筵席请女婿,俗称“初二请女婿”。漳州民间现在仍多循此习俗,并从今日起,至亲好友及商家客户互请“春酒”,实际上是利用这个期间进行交际联谊。 仿古习俗,漳州民间还有不少家庭于初四这天作接神日,上供拜迎腊月二十四上天庭的灶神返回,俗谓“初四尪落地”,同时,也将除夕夜所封闭的水井燃放三门大炮后启开汲用。现在大家已经用上自来永,因此,封井、启盖的习俗已经废除了。 初五日,春节气氛逐减,各行各业的商家敬祀迎财神,开市营业、小商贩也与往常一样走街串巷吆喝喊卖,正月欢庆拜年基本结束,民间谓之“格开”,古称“出年界”。 初七,古为人日,以七种菜如芹、蒜、葱、芜荽、韭菜、鱼、肉合而为羹,并取其谐音,寓意能得到勤快、会算、聪明、有缘、长久、有余、富足。这个习俗于明、清逐渐不受重视,近代已鲜为人知了,因此,民间亦无此节俗。 初九俗叫“天公生”,即玉皇大帝的圣诞,仿古俗于初八晚置办鸡、鱼、肉等丰盛祭品,为“天公”祈福。这个习俗过去很普遍,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这纯属封建的虚无活动,在漳州也逐渐被淡忘了。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以及漳州的风土人情,特色及习俗,其中分别记述了日军飞机滥炸漳州的罪行、菲律宾“华友”战斗英雄陈增棍自述、漳州解放初期群众文艺工作概况、漳州图书馆史略、唐宣威将军昭应侯许天正传、历史上的丐户和漳州乞丐营、端午节及其习俗、漳州市区路、街、巷的演变……黄叶沱张胡山汤怀亮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