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049
专题名称: 斗鸡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09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历史上斗鸡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到宋代已很盛行,明清时期,斗鸡一事,在漳州民间颇为盛行。 斗鸡又叫“咬鸡”、“打鸡”,因为两鸡相斗,主要以嘴叼、腿打,喜爱斗鸡的人们对其斗势冠以各种名称:如“站门高咬”,“左右叉脖”,“四平斗”,“叼下脚”,“抽身调”,“偎身靠”,“大跑调”,“钻挡”,“撤翅”等名堂对于斗法又有几种名称:如“干腿”(飞打),“顶门腿”,“左右旋腿”,“正面腿”,“侧面腿”,“脑后腿”等。 斗鸡均选自外来品种,其中以暹罗(今泰国)种最佳饲养斗鸡者都要筛选具有鹰嘴、鹅颈、高腿,肌肉发达,强健有力,鸡冠须平,没有肉垂,羽毛稀疏,动作灵活,以善于咬斗为标准。 三十年代漳州盛行斗鸡期间,曾先后在陈二爷巷(即今新华东路陈制巷)和城守营广场(今巷口小学操场)斗鸡时,双方将鸡放入场内,鸡主人和观斗者不许吆喝,这时争斗的两鸡顿时如仇敌会面,引颈相对,继而互相啄咬头部,进而腾跃翻飞,用剑爪猛刀蹬跺敌方,张翅猛烈拍击,经过几个甚至几十个回合的搏斗,互相打的血流满面,甚或眼球被刺破刁出,其行动显见踉踉跄跄,气喘嘘嘘,也决不示弱,直至一方无力还击,最后才由鸡主抱走方罢。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记载,其中包括龙溪接管团进漳纪实、芗城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况、芗城区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述要、蓄水灌溉保农业种植养殖促发展、农村科技教育的崛起、董坑村科教兴农纪实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