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斗蟋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4020220000047
专题名称:
斗蟋蟀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08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蟋蟀“初秋生,得寒乃鸣”(《埤雅》)性好斗,两只相遇互不相让,必往死里斗,其厮杀之惨烈,令人毛骨悚然。 儿时,每于星期日与二、三童伴,到南郊“旧飞机场”(即今南山牛圩一带)捉蟋蟀斗玩,市场也偶有售者,优者每只售铜镭(旧时的铜质硬币)五、六枚,劣者仅一、二枚。 蟋蟀有两种颜色,黑色称“乌龙”,赤色称“赤弓”,以小纸盒或瓶子瓦罐喂养,斗时置一凹槽或利用台阶内里,各自一头放蟋蟀,当两虫触须相碰,即见发性,一时张牙怒发,立即撕咬,勇者撕咬数十回合,弱者如果负隅顽抗,必被咬得晕头转向,断肢缺牙,胜者却昂头舞须,高鸣不已。 据说:“斗蛩之戏始于天宝间”(宋顾逢《鱼暄杂录》),可见自唐代开始,“斗蟋蟀”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风尚,千百年来,延绵传递,日益发展,宋代大盛,官宦家门,市井小民,捕养蓄斗,甚为风行。南宋贾似道①,以相国之尊,日夜迷于“半闲堂”,与、丫环女眷们养斗蟋蟀,著有《促织经》为我国的第一部蟋蟀专著。 明代有一皇帝竟把蟋蟀当为宠物。 以前有的人对蟋蟀倍加赞誉:蟋蟀“鸣不失时”,所以谓信;遇敌必斗”,所以谓勇;“拆肢断筋、守死疆场”,所以谓忠;“寒则归宇”,所以谓识时;“败则不鸣”,所以谓知耻养虫者对蟋蟀特别喜爱,誉之为“五德”。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记载,其中包括龙溪接管团进漳纪实、芗城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况、芗城区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述要、蓄水灌溉保农业种植养殖促发展、农村科技教育的崛起、董坑村科教兴农纪实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