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歌剧队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唯一号: 130731020230000280
机构名称: 巡回歌剧队
机构简称: 歌剧队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61/001
起始页: 0026.pdf

机构描述

1942年春,诏安县府教育科为了更好开展社会教育,开始组建“巡回歌咏戏剧队”(简称歌剧队)。它的任务是以歌咏和话剧、歌剧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教育人民(包括学生),更好为抗日救亡出钱出力。它是诞生在抗战中期,国民党反共高潮过后的时刻,填补了沉默未久的我县救亡运动的空白,使诏安(特别是城关)又重新兴起了救亡的歌声和戏剧活动,成为新生的一支开展社会教育的劲旅。歌剧队设队长、总干事,下面是组长和队员;队长由县教育科长郑启垓兼任,总干事和组长是专职,由沈耀明和许沙洛任正副总干事,下设三组:总务组长由我兼任,歌咏组长方夏里(云霄人,曾就读于私立厦门美专),戏剧组长郭肖愚。全队队员约10余人,都来自各小学的现任教师。我回忆得起的有:陈茂成、郑捷先、郑惠贞(女)、涂金添、李玫艳(女)、陈仲填(女)、吴婉贞(女)林崇显、张瑶玉(女)、麦爱珍(女)、林计同、何其贤、俞肇雄等。后来,体制有了变动,在沈耀明和我相继离队后,不再设总干事,改设专职队长,由沈锡纯、林崇德先后接任。 歌剧队的队址设在中山纪念堂。当时,我在队址的正面墙上写上:“我们的队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个大字。这原是延安抗大的校训,国民党的官员们不知是不懂还是糊涂,好几年都未见干预。 县歌剧队由于有固定经费(日常办公费和专职人员工资由县府直接拨给,遇到演出活动还另行编造预算申请,队员的工资归借调原单位发放)和人员,所以,组织比较健全,做到集中办公,建立签到制度。它是属教育行政的一个单位,不是一般社团。县歌剧队存在虽只有几年时间,但却做了不少工作。成立时即举行第1次公演,地点在中山纪堂前搭台,演出三幕话剧《生命火花》。以后陆续演出《断雁》、《结婚进行曲》(陈白尘著)、《桃李春风》(老舍著)、《谁先到重庆》(老舍著)、《红心草》和《烟苇港》(独幕)等。当时对演出剧本的选择比较认真,以维护抗战和团结为主轴。记得当年曾拒绝排演陈铨的《野玫瑰》,因为此剧受到当年的话剧界的严正批判,带有十足的投降意识。每次演出都出版油印《演出特刊》。 该队除在城关公演外,还曾两次下乡巡回,一次是到四都圩,一次是到溪东的山宝雷村。 除歌咏戏剧工作外,歌剧队还举办过一次巡回木刻展。木刻在抗战救亡的宣传阵地上发挥过极大作用,木刻运动风起涌云,席卷神州大地。当时,我用自己的作品与各地木刻友进行交换,因而征集到全国木刻家原板作品200余幅,以拥护抗战、坚持团结带有政论性的内容为主,还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疾苦的写实的作品。首次在城关队址中山纪念堂展出,过后随队巡回演出送到乡下巡回展出。这也是我县唯一的一次颇具规模的木运。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诏安文史资料》第1-20期合订本》

本书为诏安文史资料 第四册: 第17-20期,内容包括纪念全民抗战60周年专页、文化天地、人物春秋、经济建设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其贤
相关
、俞肇雄
相关
林计同
相关
麦爱珍
相关
李玫艳
相关
吴婉贞
相关
林崇显
相关
涂金添
相关
郑惠贞
相关
郑捷先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