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实验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唯一号: 130731020230000226
机构名称: 南靖实验小学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43/001
起始页: 0141.pdf
地址: 山城盐管街
前置机构: 公立荆城小学
起始时间: 1915年(民国四年)

机构描述

南靖实验小学的前身是公立荆城小学,创办于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校址在山城盐管街,校舍简陋,校长李荣秋(清孝廉),全校有四、五名教师,学生六、七十名。民国十四年(1925年)谢春庭继任校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余江川任校长,学校教师增至8人,在校学生200余人,按初、高级六种不同程度分为八班。民国二十五年(1936)叶宗宏接任校长期间,学校迁至城关电火头忠烈祠右侧——原荆山小学(即县商业小学校址),有教室五间,办公厅一间,教师宿舍数间,校舍条件比原址有所改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黄元接任校长,改校名山城中心小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蔡培发接任校长,改校名为山城第一中心小学。此后,校长屡有更换,蔡锦祥、周兆莲、许采杏等先后任过校长。学校教师12人,学生七班280多人。民国三十八年,简会元任校长时,教师虽增至15人,学生仍是7班200余人。同年暑假,溃逃的国民党败兵刘汝明兵团竟占校为营,大肆烧掠,校产损失不计其数,校园体无完肤,疮痍满目。1950年黄国梁接任校长,当时社会兴起冬学,学校兼办了3班,学员百余人,教师白天教小学,夜间辅导民校学员。1952年10月,县文教科接办私立育民小学,将其并入山城中心小学,学校规模扩大至13个班级,学生523人,教师20人,还兼办两个速成识字班。 1954年9月,吴贞元接吴智心为学校校长。秋,山城中心改办南靖县实验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劳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1957年张沈南接任校长,吕学芳任副校长时,县教育部门又拔款四千元兴建教室三间。同年10月起至1959年间,由于“整风”和“大跃进”运动,学校盲目办起土工厂,小农场,又投入“大炼钢铁”,教师参加所谓“学习班”两月余,教学工作一度波动。1960年王秀华、陈添水任副校长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教学重新走向正轨,在校学生增至17班1112人,教职员工33人。 1965年庄联鸿接任校长后又在新校园建一座四间平房教室。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骤然降临。全校师生进入了文化大革命行列。校长庄联鸿“靠边站”,学校领导机构瘫痪。1968年,学校复课闹“革命”,建立了三结合领导小组。学校下放给山城公社管理,并改名为“东方红小学”,工宣队进驻学校。课程开设语文、算术、劳动课。 1971年韩家明任校长时,原实验小学教师剩下无几。1972年“工宣队”撤出学校,陈仁义任校领导小组组长,实施省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教学开始出现好的势头。 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后,师生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学校召开师生大会,愤怒声讨“四人帮”的滔天罪行,翌年5月,学校师生批判“两个估计”,拨乱反正,教育事业犹如枯木逢春,复苏起来。同年8月,学校按新旧校园分为东方第一、二小学,李首民、陈金石分别为一、二小学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学校工作,努力做好学校各方面的恢复工作,停办了附设初中班。1978年实施了部颁教学计划和部编教材,健全了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教育质量日益提高。 1979年2月,东方红第一、二小学合并,恢复名为“南靖县实验小学”,在校学生28个班1561人,教职工55人。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南靖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辑主要介绍了南靖县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水利建设、修堤碑记、烟草生产、交通运输、信用合作社、民歌民谣、革命志士、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荣秋
相关
谢春庭
相关
余江川
相关
叶宗宏
相关
黄元
相关
蔡培发
相关
简会元
相关
黄国梁
相关
吴贞元
相关
吴智心
相关
张沈南
相关
吕学芳
相关
王秀华
相关
陈添水
相关
庄联鸿
相关
韩家明
相关
陈仁义
相关
李首民
相关
陈金石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