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漳浦养正女子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唯一号:
130731020230000178
机构名称:
漳浦养正女子学校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27/001
起始页:
0107.pdf
起始时间:
1892年
机构描述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由英国教士创办,属于小学体制,附设蒙学堂(即幼儿园);又附设妇学,招收教会文盲女会友,教汉字及“闽南白话”(用拉丁字母拼写方言)。办学初期由英国姑娘(不出嫁的女教士)安玉瑜、力希宁主持校务,后英国基督教会又派姑娘霞以利,斐美珠来校协办,并培养本校毕业生余秀德(已故百岁老人“达聪先生娘”)为教师。民国时期按中国小学学制,采用教育部审定的课本,高小班加设英语一课,课本采用教育部审定的“英语初阶”。除正常教学外,每周日师生要参加宗教活动,学生百余人,几乎都是教友子女。 民国九年(1920年),英国基督教长老会集资及校友赞助,在新路尾(浦邑堂会礼拜堂右后侧)建一幢二层土木结构的楼房,面积565平方米,俗称“红楼”,曾是1932年入漳的红军第三军指挥部,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因经费困难,养正女校并入逢源小学,太平洋战争发生后的1944年,逢源小学经费更困难,把初小部分改为绥北保国民学校,以养正女校校舍为绥北国民学校校舍,实际为逢源小学的初小部分,改名国民学校是按照当时公办校名,由县政府发给经费和员工食米。1947年绥北国民学校停办,并回逢源小学,县政府全部按公办学校发给经费和员工食米。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记述了回忆建国初期稳定漳浦地方秩序的情形、飞向光明、漳浦县土地改革运动、漳浦人民对东山保卫战的支援、1936年官浔“五月十三日事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安玉瑜
相关
力希宁
相关
霞以利
相关
斐美珠
相关
余秀德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