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绣漳州刺绣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1020220000102
机构名称: 漳绣漳州刺绣厂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65/001
起始页: 0023.pdf
起始时间: 明初

机构描述

漳绣始于明初,清代“五口通商”后,漳绣大为发展。专营绣品的店铺统称绣铺,城区有20来家,绝大多数集中在丝线街,有叫丝线店,有叫绣庄。丝线店或绣庄既是卖刺绣材料又经营刺绣产品。一般是店家请画师在布料描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图样后,将布样和丝线等刺绣材料交予西郊的西洋坪、上墩、康山、甘棠等村中的绣户,从事刺绣工序,花纹图案一绣好即交回店内,由店家按不同的规格剪裁,再镶边缝纫成商品出售。主要产品是祭祀用的桌帷、龙袍;生活用品枕套、帐眉、门帘;还有戏曲演出服装等。漳绣针法有70多种,主要的有金线垫凸绣、双面绣、丝线绣、打只绣等。漳绣艺术图案严谨,色彩艳丽,绣工精细,浮雕效果醒目。海外华侨特别喜爱漳绣,产品长期源源不断地销往南洋诸岛,造就漳绣长盛不衰的喜人局面,其高峰期从事刺绣的女红2000余人,分布于城郊50多个村庄。 1955年,人民政府把流散民间刺绣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刺绣合作社,生产漳绣出口。1958年,合作社转为地方国营漳州刺绣厂,址在新华西路85号(原和平戏院),1963年机绣替代手工绣,针法有10多种。“文革”期间,漳绣被诬为“封、资、修”之类,被迫停产,艺人改行。1978年,刺绣厂恢复生产,传统手工绣与机器绣二种并用,产品种类在传统基础上,增加服装饰件和沙发坐垫等新品种。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地区,每年为国家创汇约10万美元。1982年,赴展产品青缎百寿衣和喜鹊双面绣二幅佳品,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展销会优秀创作奖。1990年,销售金额79万元。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史话、漳州刺绣、漳州布行名店、漳州中山公园史话、青年路的概况与变迁、何衙内始建时间及其他、修文路上史海钩沉、威镇阁古楹联补叙、北京路古街段史事钩沉、朱熹治漳政略、芝山三亭及其台堂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