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佛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唯一号: 130730020230005708
人物姓名: 萧佛成
人物异名: 字:铁桥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55/001
起始页: 0038.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62
卒年: 1939
籍贯: 福建省漳州府南靖
亲属: 萧亮安;萧松琴·西汶良;威叻·乌沙他暖

传略

萧佛成,字铁桥,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县,1862年出生于暹罗(今称泰国)曼谷市。泰名萧佛成·西汶良(SiaohIuseng SriboonIiang)。 萧佛成的祖先在福建曾进行过反清复明活动,因遭清朝政府通缉避难于台湾谋生,后迁往马来亚之马六甲。19世纪初,由马六甲迁至暹罗曼谷市经商,到了萧佛成的父亲萧亮安的时候,家财积累殷实,暹罗第一家火锯厂就是萧亮安创办的。 1888年,26岁的萧佛成加入暹罗的洪门天地会,也叫“三合会”,这是一个以反清为宗旨的半公开的民间团体。 萧佛成聪敏过人,且由于勤奋学习,使他不但暹文学得好,而且经过刻苦学习,他的中文程度也提高得快。他除了当律师、从事社会活动外,还将中国的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翻译成暹文,大受暹罗朝野政要和暹罗广大读者欢迎,这使他在暹罗华侨社会中成为知名人士。 孙中山先生曾因宣传组织革命活动到过暹罗三次,他第一次到暹罗,是在1903年夏天,孙先生当时化名杜嘉诺,以基督教徒的身份秘密到曼谷。他通过教会的关系,认识了萧亮安,并住在萧亮安的火锯厂,萧佛成就是这时开始认识孙中山先生的,并由萧佛成带孙中山到当时位于曼谷荳芽廊大夫第的曼谷洪门天地会的领袖郑智勇(二哥丰)家里,与郑智勇见面座谈。郑智勇(1851—1935)是广东省潮安县人,早已闻知孙中山大名,也很钦佩。孙中山先生对他做了工作,鼓励他团结侨胞,支持革命,继续多做公益事业。孙中山先生与郑智勇的见面,对暹罗侨社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孙中山到过曼谷三聘街大安堂药行,结识了这家药行的主人陈美堂,还由萧佛成介绍他和受过西方教育的沈荇思、王杏洲、何少禧这些暹华知名人士认识,孙先生向他们宣传反对满清,建立民国的思想。通过这些侨社头面人物的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在华侨中就传播开来了。孙中山先生在曼谷住了一个多月。这一年,萧佛成41岁,也是萧佛成人生重要转折的起点,从此,他成为民主革命的战士。 中国同盟会暹罗总支部当时是秘密组织,而中华会所的创立是公开的,会所开头设在四丕耶路湄南河边萧佛成的家,它是一个广泛团结各界华侨的组织,但它的骨干分子主要是同盟会的会员,但推选不是中国同盟会会员的许金泉先生担任中华会所的总理。许先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国侨胞,得到大家热情支持。中华会所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指导在中华会所领导下,成立各属会所。中华会所所址数度迁移,后迁至四丕耶正街。辛亥革命后,中华会所更名为中华会馆。这一次孙中山先生在暹罗逗留了一个月的时间。 孙中山先生第三次到暹罗进行革命活动是在1908年冬。前两次,孙先生到泰国来,是秘密活动。这一次孙先生到曼谷是公开活动,因暹罗政府干涉,这一次孙先生在暹罗只住了10天。萧佛成遵照孙先生的指示,和陈景华负责创办《华暹新报》(后改名为《华暹日报》)。在此之前,萧佛成曾参加开办《美南日报》,后因报社内保皇派作祟,萧佛成遂离开《美南日报》。《华暹日报》是萧佛成出资创办并自任总编辑的。这是暹罗华侨社会第一份民主革命派的报纸,从它创办之始至第一次国共合作,它是暹罗华侨社会的一面旗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福建乡贤刘聪敏与萧佛成等人,邀集福建籍热心公益事业的侨胞商议决定,将原有之福建公所,改组为福建会馆,馆址设于曼谷哒叻仔,萧佛成任福建会馆首任主席(后改称理事长),并在会馆内开办培元学校,最先实行中国国语教学。 中国同盟会(后称中国国民党)暹罗总支部在萧佛成领导下,为支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以及暹罗侨社的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6年1月1日—19日,萧佛成到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此时,萧佛成因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留在国内,但国民党暹罗分会仍由他任会长,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其反共真面目暴露。1926年5月15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消除疑虑,杜绝纠纷”,“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为幌子,提出了四个“整理党务”的提案,对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进行猖狂的打击。 萧佛成由原来的中间派急剧地转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集团。他是“中央清党委员会”七个委员之一。 1931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萧佛成参加政治活动的第三个时期,萧佛成成为西南派(又称两广集团)的重要核心人物。 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萧佛成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4——1935年,邓泽如、胡汉民先后病逝,萧佛成成为国民党在广州的唯一元老。但此时他已失去在国民党内的实权,且身体日渐衰弱,只得赋闲在家,以弈棋等方式消磨时间。 1937年“七·七”事变后,萧佛成回到暹罗,结束了他在中国政坛的活动。 萧佛成以75岁高龄重返暹罗后,虽身体日见衰弱,但仍热情支持抗日战争,担任全国劝募公债委员会暹罗分会会长,利用他的影响力,与中华总商会蚁光炎一起合作,号召暹罗华侨购买抗日公债,这充分表明萧佛成仍保持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1939年6月,萧佛成病逝于曼谷,终年77岁。 萧佛成的儿子萧松琴·西汶良,女婿威叻·乌沙他暖,曾任泰国商业部部长。威叻·乌沙他暖是暹籍华人。1932年6月,泰国发生由人民党领导的、将君主专制制度改变为君主立宪制度的资产革命。当时参加起事的人民党党员的文武官员共98人,其中文官45人,威叻·乌沙他暖1946年曾任暹罗上议院主席。 萧氏家族已经泰化。 纵观萧佛成的一生,他虽是在海外出生、长大成人,但由于家庭影响,从幼年开始就受到民族思想的熏陶,因而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孙中山先生到暹罗进行革命活动,使萧佛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暹罗总支部(分会)及中华会馆的领导人。他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以及民国初期的革命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当年创办的《华暹日报》是泰国华侨爱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萧佛成参加“中央清党委员会”,卷入反革命中心的漩涡,这是萧佛成人生中的一大污点。但其后,他逐步认识蒋介石的奸诈、独裁面目,1931年参加反蒋倒蒋活动,成为两广集团的重要人物。在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难日重的形势下,他以大局为重,坚持抗日立场。垂暮之年,他回到暹罗,仍支持抗日活动,保持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晚节,以耆年爱国侨领的身份终其一生,获得泰国爱国侨胞的敬重。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南靖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辑》

本书为南靖文史资料 第三十三辑收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与南靖、中国景观村落等栏目,内容包含了仰望星空、革命圣地巡礼、烈士鲜血染关山、从南靖土楼出去的四位新四军等。

阅读

相关专题

总编辑
职位
首任主席
职位
会长
职位
委员
职位
会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