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唯一号: 130730020230001876
人物姓名: 陈翠年
人物异名: 原名:陈七年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23/001
起始页: 0038.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34
籍贯: 漳浦县
亲属: 陈修祖;叶珍贞;李书成
非亲属: 椹木淳美

传略

陈翠年,漳浦名望人士陈修祖先生的女儿,1934年8月生于漳浦。修祖先生与叶珍贞女士结婚七年才第一胎生她,所以取名七年,后来她目已改名翠年。她只有一个弟弟,是父母婚后十一年所生,取名士年。 翠年于1954年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毕业,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与同乡李书成结婚,李是北京外语学院日语教授,1988年奉派任我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领事,翠年也奉派到大阪总领事馆任职,主管教育工作。她与丈夫都感到,留学生在国外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住宿问题,帮助留学生解决住宿间题成为总领事馆教育组的首要工作。于是,陈翠年首先与热心帮助中国留学生的日本朋友联系。建立友好关系。她与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的外甥女椹木淳美交上了好朋友。椹木淳美的丈夫椹木义一的舅父西田耕一以前(国民党时期)曾任日本驻济南总领事,是获得过天皇勋章的日本京都大学外国语教授。椹木淳美与丈夫椹木义一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我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教育组的同志又作了大量工作,这一对日本夫妇便将一栋有18间客房的小楼提供给中国留学生住宿,只收非常低廉的维修费,因此,这座小楼房被称为“光华寮第二”。 陈翠年在开展留学生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她先后作了许多有利于中日友好的工作,如:将我国民族委员会组织的艺术家代表团介绍到日本京都、大阪、奈良演出,让日本人欣赏到我国民族艺术;1988年牵线搭桥,使日本桃山大学与我国中央民族学院结成姐妹学校;1989年将日本曾任中学校长的上田中雄介绍到我国中央民族学院免费教学一年,讲授日语及经济管理等课程;将多田桂子介绍到我国民族学院讲授日语,每月只领取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1989年日本举办女子排球邀请赛,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妇女部部长北村节子花费15万日元买了几百张票,由陈翠年负责分送中国留学生,入场观赛,组成啦啦队,增加了赛场的热烈气氛。由于陈翠年长期的“夫人外交”工作,在日本神户的一位台湾著名人士家眷应邀参加了我国驻大阪总领事馆的1989年国庆招待会。 陈翠年与丈夫于1990年任满回国,仍各任教原院校。陈翠年是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第五支部主委、北京政协委员。她在北京继续做海外联谊工作。1991年9月,在日本50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的高桥正义来到北京,在力力餐厅宴请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和陈翠年等。由于翠年的推荐,致公党党员、书法家黄绍勋也应邀参加,黄绍勋即席挥毫、疾书“松鹤延年”和“香兰静室”两条横幅分别送给同时应邀而来的美国记者林凯和我国文史馆馆员爱新觉罗·显琦(金默玉)女士。黄绍勋的书法得到在座国内外人士的好评。陈翠年送给高桥正义一盘一级演员(致公党党员)朱润福的大型声乐器乐曲《琵琶行》录音带,高桥非常高兴地收受,并表示这次宴会没能见到朱润福先生太遗憾,翠年表示下一次一定安排高桥先生与朱润福见面,并让一位致公党党员艺,术家张铜霞女士一起来,高桥非常高兴。陈翠年致力于民间外交,被称为“民间大使”,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筹备成立“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时,一致推举她为筹备组召集人。她于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统战先进个人,在北京市第二次统战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1991年10月,陈翠年曾再次东渡扶桑,从事教学研究,并了解研究日本妇女情况,作《日本妇女今昔》一文,发表于《北京致公》1992年第二期。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论述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转变。日本是很早就接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国家,“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观念根深蒂固,直到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繁荣,出现劳动力不足问题,家庭妇女大量走出厨房去工作,从而导致人们对妇女看法的转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翠年介绍日本妇女情况,很可为我国人借鉴。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三辑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妇女社会地位转变、投身革命的漳浦妇女、下垵女民兵、在外地工作的漳浦女英、台北的两位文学科学姊妹卢慧贞和卢慧兰等内容。此外,还包括金浦晚霞、教育、乡(镇)村春秋、政协委员风采、民间艺术、文物古迹等方面的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副教授
职位
主委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