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0020220000728
人物姓名: 林惠元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9/001
起始页: 0021.pdf
出生年: 1905年
卒年: 1933年5月18日
籍贯: 漳州市龙溪县(今芗城区)北廓顶(今大同路)
亲属: 林志诚;林景良;林玉霖;林和清;林语堂;林幽都

传略

林惠元,1905年诞生于龙溪县(今芗城区)北廓顶(今大同路)的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家庭里。祖父林志诚系职业牧师,曾先后在厦门、漳州、平和等地传教。父亲林景良(字孟温)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五四”运动以后,曾任厦门大学国学院编辑,后在本地东门街(今新华东路首段)开设过“保元”西药房,还一度任厦门鼓浪屿的英华中学的国文教员。其叔父林玉霖、林和清、林语堂、林幽都是知名的学者、教援、作家,特别是其五叔林语堂,对他这位个性倔强,才华出众的侄儿更为赏识。当林惠元从漳州寻源中学高中毕业后,便被其五叔带在身边,精心加以培养。当时上海文坛人才荟萃,学术讨论风气十分浓厚。林惠元有幸身临其境,受其薰陶。他经常陪其五叔探访鲁迅先生;又常和郁达夫、杨维铨、白徽、杨骚、李小峰等作家、诗人在一起,畅谈民情国事,热烈追求富国强民的社会理想,经常撰写诗文,向《语丝》、《北新》等刊物投稿;曾译有《英国文学史》,由北新书局出版;也曾以“若狂”为笔名,出版诗集多册。当时上海一些文坛老前辈曾称之为“大有希望的后起之秀。” 抗战前夕,林惠元回到故乡,随即被委任为龙溪县民众教育馆馆长。他团结一批爱国青年,如潘澄石(复旦大学毕业)等人,组织“群学会”,创办“爝火”刊物,对当时漳州地区的新思潮、新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十年代初,国民党南京政府实行消极抗战的政策,日寇大举侵犯我东北、华北,全国人民义愤填膺,抗日救国浪潮空前高涨。漳州也成立了“龙溪县抗日后援会”(后文简称“抗日会”),林惠元被推选为主任委员。该会在林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并大举查禁日货。1933年5月间,抗日会查获台湾籍商人简孟尝医师假借地方名义采购大量的日货。案发后,简以重金贿赂了驻军特务团团长李金波,于是由李私下访问林惠元,诈称系简的亲戚,希望能“手下留情”,“不要公开处理”。林冷冷回答说,“公事公办”,断然加以拒绝。随后,林根据抗日会同人公议的条例,决定没收全部“仇货”和简办的“公济医院”的财产,并将简本人扭往街头示众。林还极力主张将简驱逐出境。这些爱国行动得到漳州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随后,李金波与黄强(反动政客,十九路军参谋长,据说与简孟尝合伙经营日货买卖)经过一番策划,不但包庇了简孟尝,而且还密谋杀害了林惠元。 5月18日,李金波派一名护兵,手持名片到中山公园仰文楼(抗日会所在地)‘邀请”林惠元前往团部‘商谈”。林不知底细,被骗至军队营房,随即被以“通匪嫌疑”的莫须有罪名加以逮捕。在这之前,黄、李已将捏造罪名的材料呈报上级核批,又写了“执行枪决”的布告。林惠元被捕不到两小时,立即被宣布与高寸(农运领袖,牺牲后,追认为烈士)是“同伙”,‘立即执行枪决”。据传,当林惠元听到宣布自己的所谓“罪名”时,立即痛加驳斥与奋力反抗;即使被五花大绑押出团部,也沿街呼喊痛骂。而高寸也据实呼叫,否认林为同伙。顿时骇然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街道为之堵塞。主刑者一时心虚,连忙将林、高两人重新押回团部,极其残酷地用竹竿卡住上下唇,又用麻绳箍紧,使之再也无法喊叫,随后强行推搡至西较场山坡下枪杀了。次日,由其姐夫邹纯(龙溪县简易师范历史教员)出面收殓、埋葬。时年仅26岁。 林惠元遇害的凶讯传至上海,林语堂惊骇不置,悲痛万分。他万万没想到正当自己为保障民权而活跃于社会舆论界之时,而自己的亲侄儿却无辜惨遭杀害,于是便与专程来沪的大哥林景良(林惠元之父)晤商,进行种种申诉活动。6月2日下午四时,林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委兼亲属的双重身份在华安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申述冤案经过,吁请各界声援。会后,《申报》发表过专门报导,并刊载会场照片。随后,《中国民权保障日盟》发表了蔡元培、柳亚子、鲁迅等二十多位社会名流亲笔签名的《为林惠元惨案呼冤宣言》,呼吁主持公道,严惩不法。宋庆龄、蔡元培还以个人名义致电福建省主席蒋光鼐、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和陈铭枢等三人,要求为林案伸冤,严办凶手。迫于当时的舆论压力,十九路军的领导层不能不有所表示,但由于内部矛盾重重,意见不一,最后只给李金波以“降级处分”,搪塞了事。事后,林景良看破世情,带领一家老小到鼓浪屿隐居起来。 林惠元爱国“有罪”惨遭杀害后,白色恐怖立即笼罩全城,抗日会也随之无形解体。但是,以林惠元为代表的抗日会在漳州地区播下的抗日救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最终燃起了熊熊的燎原烈火!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漳州市芗城区文史资料,包含了政协工作的回顾,漳州华侨新村兴建始末,漳台兄弟鼓铺——蔡福美,“刺激”可致成功——少年许地山軼事,爱国青年林惠元之死补遗,漳州地区天主教之“第一”,漳州古城的兴废,漳州古城内——七阴八阳桥与九街十三巷,唐朝的松州书院,漳州典当业概况,三十年代的漳州万国储蓄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