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0020220000639
人物姓名: 叶宾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50/001
起始页: 0158.pdf
出生年: 1870年
卒年: 1935年
非亲属: 蔡咸甫;蔡潮初

传略

叶宾(1870—1935),为漳州府著名中医,光绪年间中过秀才,曾一度任衙门师爷。国学根底较深厚,涉猎诸子百家,后究心歧黄,深研医书,精于医学,受聘为医官。临症用药,匠心独运,对伤寒热性病医治尤为高明。后弃官专心医务,成为最负盛名的儒医之一。 叶宾染吸鸦片烟恶习,生活散漫。每日上午九点多钟起床,十点钟以后开诊。其他时间不管候诊病家如何恳求,概予不理,每天限诊十人,逾数即辞退。远官贵人,概不闻问。其恃才高傲,足见一斑。 叶宾出诊坐自备专轿,轿夫四名,轿后学生庄茂水随行,派头十足,路人一望即知是大名医。他看病诊金特贵,门诊银元一元,出诊城内二元,近郊四元,远途另议。夫马费在外。因此,求治者多为富家或危重患者,平民百姓不敢问津。 叶宾诊病,心志专一,考虑再三始下笔开处方。对症下药,一剂知,二剂已,起人沉疴。他善用白虎承气枝豉诸汤,演变活用汉代张仲景“白虎汤”,将“白虎汤”增减改为五个处方。据漳州市医院退休中医师严松江说,他曾得庄茂水介绍过五个处方内容,但只记得并传用其中的一个“生地白虎汤”,用以治疗高热,余四个处方可惜均佚失。 叶宾对张仲景《伤寒论》研究有独到之处。根据病情,应用药量,尤有创新发展。有一次,漳城东厢名中医吕洛书(纪瑞)学生某君,患热症,高热持续末退,吕处以“白虎汤”,石膏一味剂量二两,连服三剂而热仍不退。吕洛书束手无策。则遨其好友东厢二名医蔡咸甫、蔡潮初(三人合称东厢三名医)共商,决意请叶宾前来诊治,叶也开“白虎汤”,但石膏一味剂量竟达八两多,谓量重始能救病危者于顷刻之间。叶宾诊毕辞退后,三名医相对愕然。既是叶宾处方,决定试用。为慎重计,药汤分次给服,一天内服完。第二天,热果退,病遂愈。众益佩服叶宾之医术与经验。 又有一次,蔡潮初子蔡竹禅病,症危急。吕洛书、蔡咸甫来,三医会诊后,共拟处方,但顾虑重重,不敢服用。仍请叶宾复诊,诊毕所开处方,与吕等三医所开处方相同,惟剂量略异。叶宾看了三医处方后说:“此方足矣,不必我看了。”遂即收回所开处方辞行。蔡潮初致送诊金,不受。将诊金送与叶宾随行学生庄茂水。回家后,茂水呈上诊金,叶宾一数,银元十二元,心中闷闷不乐,难以为情。呆思片刻,另拟一处方,嘱茂水专程赶送蔡潮初家。竹禅按方服药,病情好转,全家大喜。再请叶宾复诊,他细心切脉观察后说:“病无碍矣,不必再诊了。”详告病后调理方法,竹禅一场大病果从此康复。 永定胡百良,在双门顶(今香港路)开设保生堂中药铺兼坐堂医生,人称“客仔先(生)”,为漳城有名的客家籍名中医。他有一个侄儿,自小患鼻衄疾,经常发作,胡百良只能在其病发作时治止,却不能根治,因此病时续发。某年,胡百良侄儿因病久热不退,衄血更频繁不止,症候严重,“客仔先”束手无策,只好就医叶宾。他处以“麻桂合犀角生地汤”,嘱连服二剂,果热退衄止,自后鼻衄宿疾不再复发。胡百良逢人盛赞叶宾神医神功。 叶宾治病,不仅精于药疗,且善于食疗,即不必服药,用食物疗法治病。他出诊途中,每遇病家拦轿求医,在听取病情后,不一定都开给处方,而是嘱病家吃黄大豆、苡米仁、大枣、藕节之类食物。遵嘱服食者,果然其病无不就愈。此类诊金例收银元二元,因能奏效,病家乐付。 叶宾行医,收入特丰。一次,家遭火灾,房屋夷为平地,平日储藏银元溶成液体,自火中流出结成银块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漳码一带鼠疫流行,叶宾出诊石码归来,染疫病故,终年六十五岁。未有医学遗作或医案传世。子二人,长子叶根,次子叶龙标均从医,亦有医名。孙叶俊贤在华安从事中医工作。 叶宾一生医术高明,然重利轻义,诊金特高,未能博施众诊、医德为时人所不取,因而“褒贬相兼、毁誉参半”。

知识出处

相关专题

师爷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