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专区中医院(今漳州市中医院)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徐梦龄先生,字子寿,乳名长松,系漳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农历五月初六日(公历6月13日)出生。家道清贫。其父徐振,作小贩,当雇工,母林缎,铸锡坊炉工,靠体力劳动维持生计。梦龄八岁进私熟,后就读于私立启东小学。毕业后进师范学校,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1916年17岁时,拜著名儿科医师黄鸿初为师,步上学医生涯。1918年往厦门深造,受业于儒医廖海屏门下,刻苦钻研。1921年到东尾刘鸿轩诊所实习,历时八年,理论与临床实践,俱有丰富收获。1924年他在龙海县步文乡埔下村开设延龄诊所,正式挂牌行医。当时乡村交通不便,他急病家所急,常骑马出诊,人们尊称他为“骑马先”。
1933年延龄寿诊所迁入市区巷口街,改名神洲药房,后又迁址市中心的园环。他出身贫寒,深知穷人治病难处,故在一生行医中,对贫困患者从不计资,以医德温暖万家。每当疾病盛行,患者常排队侯诊。他废寝忘餐,开方下药,从不计较病家尊卑。因其医术精深,医德高尚,声誉大起,遂被选担任龙溪县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和国医研究社副社长。抗日战争期间,闽南一带疫病时常流行,尤以鼠疫最为猖獗。常是一人染病,殃及家庭乡里。梦龄目睹疫情,忧心如焚。他潜心研究历代名医治疗鼠疫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溶汇贯通,对症施治,治愈了鼠疫患者,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病人。他编与的《鼠疫验方》一书,流传四方,为现代中医诊治鼠疫,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新中国建立后,梦龄先生看到了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新社会的诞生,他欢欣鼓舞,决心把毕生的医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1950年4月,人民共和国刚创建半年,他和老中医刘远年共建了“中医义诊所”,免费为贫苦患者诊病施药。1953年,带头组织了漳州市第一个联合诊所—漳州五联诊所,任诊所主任,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合作化起了示范作用。1956年,梦龄响应党的号召,以五联诊所为基础,创建了漳州市中医联合医院。1957年,经福建省卫生厅批准,联合医院改为全民的龙溪专区中医院,龙溪专员公署任命他为院长。
医院创办初期,事务繁多,梦龄先生呕心呖血,任劳任怨,带领全院员工艰苦创业。白天忙于院务,夜晚回家则于灯下潜心研究祖国中医学。他总结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先后编著了《麻疹治疗手册》、《妇科病学》、《儿科病学》、《论六滛》等医著,在省内的医学刊物上发表,赢得医学界的推崇和好评。他的一些医案和验方,在中医界流传甚广。他还应邀常到一些医学院校讲课,为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渴尽全力。通过长期的实践,他自制一些中成药,如肥儿散,定痛片、胃愈散……等等,以其实用和方便,深受群众欢迎。
梦龄先生担任院长后,院务、诊务十分繁忙,患者争着要等他看病,每日他诊治病人常达一百来人。他对妇科尤有研究,擅长治血症,疗效显著。对小儿麻疹、急惊风、疳瘀诸症,也很有经验。因此,妇科、儿科求诊者特多。每天旱上五点多钟,他就到病房巡诊,七点半钟开始门诊,还要随时应付急诊、外诊、会诊,日工作量长达十多小时。他患有严重高血压,却很少想到自己,经常夜以继日,带病坚持工作。有时侯,人家劝他休息,他常说患者远道而来,不看不行。一句平常话,体现了梦龄先生高尚的医德。长年的劳累,使他的高血压症越来越严重。1959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二日),梦龄先生带病应邀到漳州陆军医院(今解放军一七五医院)会诊,午后返家时他即昏倒在地,虽全力进行抢救,终因脑溢血而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