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希琦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0020220000628
人物姓名: 韩希琦
人物异名: 字:君玉 号;无闷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48/001
起始页: 0009.pdf
出生年: 1873年
卒年: 1933年
籍贯: 诏安北关
非亲属: 林竹宾;谢锡铭;张绳武

传略

韩希琦(1873—1933),字君玉,号无闷,诏安北关人。自幼家贫好学。希琦二十岁入府学,二十五岁考中清丁酉科选拔,三十岁考中壬寅恩科,并补庚子正科举人。三十一岁赴京会试,恰值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原卷寄回,卷中巳有考官推荐评语。青少年时代,韩希琦与同邑林竹宾、谢锡铭、张绳武等为诗文之交,林竹宾著有《逸园诗草》,由韩署书名并作序。 1901年,韩希琦受广东潮州府文范书院(后改文范学堂)聘为教席,执教六年,编有历史教案十二卷。韩生性淡泊,不与权贵交往,专心教书。 1910年,韩希琦南渡新加坡,转赴印尼任《爪哇公报》主笔,日间编新闻,夜间写社论,工作非常繁重。次年,改任荷 他兼任《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三十多年,在外科学上的主要论著有下列等十四篇,如:《商榷流行巳近百年的华罗氏Ⅱ式胃部分切除术有感》(与遵义医学院外科普外组联合发言稿),《胃部分切除后输入袢空肠梗阻》,以上两篇为参加66届全美外科医师年会发言稿;《广泛性结肠息肉病用结肠大部分切除,并保留肛门的手术治疗》,《旅大市胆道蛔虫病102例调查报告》,《中药排石汤对肝内结石的疗效观察》。 他热心于我国外科学教材的建设工作,曾参与黄家驷教授主编的《外科学》,以及《新急腹症学》等的编写。 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历任贵州省六届人大常委、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属华侨学务总会主任干事兼秘书。1915年,任中华总商会座办兼文教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泗四滨日报》特约撰稿人。公余,多与当时的民主革命人士交往。1915年5月,袁世凯为了恢复帝制,丧权辱国,接受日本“廿一条不平等条约”。韩希琦联络南洋各华侨团体,以荷属中华总商会名义,多次通电声讨。9月15日电文中痛斥筹安会“变更国体,紊乱国宪,实全国国民大敌。”9月21日,10月1日,23日连续三次通电疾呼:恢复帝制终使“大局瓦解,强邻乘之”。“二千万里赤县神州,已归齑粉;四万万炎黄华胄,悉化虫沙..①”12月袁世凯称帝,蔡锷到云南策动成立“护国军”。韩希琦激于爱国义愤,与南洋各地爱国侨领黄仲涵、郭祯祥、黄奕住等筹募巨款,支援讨袁之役。 袁世凯死后,近代民主革命家章炳麟出狱,一度游历南洋,1916年10月至印尼三宝垅,韩希琦代表中华总商会、中华会馆、中华书报社出面接待,与章炳麟讨论当时国策和振兴教育问题②。 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逝世;11月8日,蔡锷在日本病亡。对民主革命志士之死,韩希琦非常悲痛,对他们的功勋业绩,更是怀念不巳,曾撰挽联登在《泗滨日报》上,以志哀悼: “胡天不吊,忍使五龄幼稚共和国,痛革命巨子,护法无勋,旬日顷鬼篆同登,栋折榱崩悲大厦;“而我无能,惨将万里睽违后死人,听黄浦哀音,东瀛噩耗,一周间长城再坏,桄风椰雨泣遐乡。③” 1918年春,诏安一带发生大地震。韩希琦在南洋得讯后,即筹款汇交县育婴堂及商会,赈济灾民。后该款转用于修建通济、洋尾二桥。原拟勒石永志,但韩不愿扬名,坚决制止。 夏,韩希琦从印尼回里探亲,家居三月,接黄炎培从南京来电,邀他到上海筹办暨南大学,任该校赴南洋募捐及招生代表。韩遂与黄炎培从上海出发,经安南、新加坡、马来亚、西折缅甸,东行苏门答腊、爪哇。 1918年10月31日,印尼小城古突士发生了土著居民杀害华侨施蜜娘等11人,打伤数十人,焚毁华人店铺87间的惨案,当局官警坐视不理,中国领事馆无能为力。中华总商会决定派韩希琦和熊理(广东省梅县人,曾任粤军旅长)为代表归国请愿。此时,韩仍领中华总商会座办兼文教委员会主席职务,适与黄炎培至印尼,便接受侨民之重托,起草修改中荷不平等条约的建议,带着古突士惨案的有关资料,于1919年启程回国。 韩希琦于回国途中经过上海,得知孙中山先生住在莫利爱路(今香山路)寓所养病,便往晋见,请求指示。孙中山先生慨然说;“弱国无外交。北洋政府只顾各树势力,争夺地盘,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我极痛心!此举诚不易,但极有意义,你们不愧是爱国华侨的先驱,我衷心支持你们。” 韩希琦到达北京,首先拜会我省海军元老萨镇冰将军(时任海军总长),并取得蔡元培、章士钊等知名人士的协助,举行各界人士、各报记者招待会,并上书参、众两院和外交、内务两部。④一时舆论大为支持,大总统徐世昌不得不接见。韩希琦和熊理两代表向徐世昌陈述了侨胞在海外备受殖民主义者压迫的情况,及古突士惨案的始末,并提出修改中荷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徐即将此案批示外交部办理。但是,北洋政府只顾争权,置侨民生死于不顾,第二次接见时,却来一个“慰勉有加”,下令:“该代表为民请命,造福侨民,殊堪嘉许,特赠给‘五等嘉木章’一枚,以彰其劳。”徐世昌并赠手书“敬教劝学”横匾一方。所谓请愿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同时,荷兰政府宣布:“韩希琦离间两国邦交,为不受欢迎的人。”韩为侨民请愿,先吃了北洋军阀的闭门羹,退路又被殖民主义者切断,最后只好回到上海。 1920年起,韩希琦一直留居上海。他主要的职务是侨办中南银行董事,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两校校董。不久,又被选为上海华侨联合会会长、福建旅沪同乡会主席。其实,他对金融工作并不擅长,只是因为他的声誉对海外侨胞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对银行的事情甚少过问,倒是对其兼职工作做得较多,并因此而结识了不少文化、教育界的名人。除上述黄炎培、蔡元培、章士钊外,还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上海侨联庄希泉、申报馆董事史量才、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等,并有书画作品互相酬答。于右任为韩的居室写横匾:“畏庐”。目前韩家尚存有蔡元培、黄炎培墨迹。 韩希琦在上海十余年,对诏安在沪求学的学生关怀备至。每逢星期日,诏籍学生吴秋山、林从铭、郑云翔、周召钦等必齐集中南银行韩希琦处用午饭。韩谆谆嘱咐他们要专心求学,勿染洋场习气。诏籍学生有困难,他也尽力帮助解决。 1932年,韩希琦回诏安养病,仍坚持作书法。他多写行书,兼及隶书。师法颜、柳,兼有二家的风格,行书有何绍基的神韵。临终前,交付家人将已写好的书法数十幅按地址、人名分寄南京、上海等地之嘱书者。韩偶也作诗,诗作虽不多,但忧国优民之情溢于言表,如:“热血一腔无地洒,闲愁万种有灯知。” “高歌击楫向东流,不尽家忧与国忧。”“半世功名差绛灌,一生心迹傲巢由。”等等。⑤ 1933年春,韩希琦在诏安病逝。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