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荫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0020220000621
人物姓名: 施荫棠
人物异名: 字:拔甘;号:憩园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44/001
起始页: 0040.pdf
出生年: 1862年
卒年: 1942年
籍贯: 四川省石渠县

传略

施荫棠,字拔甘,号憩园,前清恩贡。祖籍四川省石渠县,后迁居福建省龙溪县(即今漳州市)。 光绪年间南渡周游爪哇群岛(即今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新加坡等地。在华侨聚居地方,组织华侨会馆、同乡会、商会、中华学校等,深入民间,宣传爱国,反对清朝统治,募集巨款献与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当时为避免荷兰统治者的迫害,乃隐名从事革命工作,并暗中宣誓参加同盟会。 由于多年来往于南洋各地,经常为同胞解决商务纠葛和私人涉讼,深受华侨爱戴。由于华侨的拥戴,被荷兰统治者派充“甲必丹”,即华侨首领,有权管理辖内华侨,凡华侨争讼事项,先由其办理,再经荷兰官员审结。(爪哇国王曾邀请入宫,赐予国宴,并赠宝刀珍品。)回国后,参与汀漳龙暨南局的筹设(局址在漳州北桥街,即今大同路),为华侨组织的创始。 辛亥革命前,偕同同盟会华侨会友郑绍三、王国荣、林汉魂等返回漳州。漳州光复前,暗中派人通知石码镇崇福社、福浒社方姓和角尾洪岱社施姓农民亲人,约六、七百人,各带刀、枪、木棍、藤盾、鸟枪、单响毛瑟枪等武器,分乘篷船由浦头港进驻施家周围一带,分驻于后巷大庙、凤浦庙、蔡妈庙、新行下街黄氏宗祠、祈保亭、浦头大庙、周爷楼、文昌大帝宫,以及各空房,组织“练勇”,手臂缠白布,日夜巡逻守更,晚提大号灯笼,发出口令,戒备森严。 光复之日,农民兄弟们手执武器,浩荡地入城游行安民。荫棠手执“宝刀”骑马前行,街上秩序井然,男女老幼,争看革命军。光复后曾任龙溪县参事会参事。 荫棠归国后,曾在本市新行街创办施氏家族私立启东两等学堂。辛亥革命后历任福建省议会议员、福建省制宪审查会会长、漳州孔教会会长、漳州国学专修学校校长、省立第八中学校长,在龙溪县石码镇创办宗福国民学校,并任董事长,且曾筹划测量清浚浦头溪。晚年在凤霞宫修建“藏经楼”,经常与弘一法师诵经讲经,曾在梅园合摄影像留念。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建置沿革、漳州与台湾关系、辛亥漳州光复史实补记、漳州市政协历届会议概况、漳州解放前油途经营纪要、漳州钱银庄的经营和货币使用概述、从私营到公私合营的漳州玻璃厂、漳州解放前油途经营纪要、漳州近百年来织布业发展史略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议员
职位
会长
职位
会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