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纯锡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唯一号: 130730020220000088
人物姓名: 沈纯锡
人物异名: 字:石洵;又字:硕舜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35.pdf
出生年: 1909年
籍贯: 诏安县东城村
非亲属: 谢半圭;谢琯樵;沈古松;吴作人;李可染;华君武

传略

沈纯锡先生,字石洵,又字硕舜。1909年出生于诏安县东城村。诏安县是有名的“书画之乡”,沈先生受到炽盛文风的薰陶,从小喜爱丹青,便作了著名书画家谢半圭先生的入室弟子,是谢琯樵、沈古松的第三弟子。他入室学画,谨遵师训,从基础理法到形神笔韵,一丝不苟地刻苦磨练,因而根基深厚。青年时期,负芨上海,在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深造。1933年毕业后,长期从事绘画教育,在福建、广东两省10所中学、中专执教,勤耕画坛。他宗自恽南田的双勾没骨画法,融汇谢琯樵、沈古松的风格,博采众家之长,外师造化,既以画“活虎”独树一帜,又以笔下山水雄奇险峻、花卉构图新颖、鱼虫鹰鹤神态逼真而饮誉画坛,其画风、人格,备受尊崇。 旱在三十年代,上海的大众、生活书局就出版了他的彩色工笔花卉草虫作品一套,选入《上海占今名画粹》,还被荐选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展览。1937年,上海金城工艺社选辑出版了《沈锡纯画集》。他的艺术才华,进一步在中国画坛显露头角。 抗日战争期间,沈先生以画笔当钢枪,创作了大量的爱国抗日作品。有一幅以“寒”为题的画,通过寒鸟八哥在黑暗中欲飞不得地挣扎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在日寇铁蹄蹂躏下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有力地唤起了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情和信心。沈先生在教学中,严谨从教,诚于切磋。驰名中外的西画家韩柯正在这个时期得益于沈先生的精心指导,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沈先生为了保护爱国抗日的学生,竟遭受迫害而致失业,不得不以卖画糊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沈先生告别失业的苦难,返同学校重新执教。他爱生如爱子,倾心培育后秀,时常省吃俭用,支持家境贫寒的学生周培灿、郑玉仁等。他们得到了沈先生的资助和鼓舞,更发奋学习,学皆有成。 1957年,沈先生以彩笔描绘了祖国的新生和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创作了《红军直指武夷山》、《勤劳兴国》等三幅作品,参加北京举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美术展览,荣获军委总政治部的奖励。 “文革”期间,热爱祖国、专心授艺的沈先生不例外地遭受迫害,全家被下放到崇安武夷山区,但他面对坎坷,却坦然处之,在生产劳动之余,仍旧执着追求艺术。有一次,沈先生在武夷山埕墩茶园看见一对彩色斑斓的岩鸡,比翼徐徐飞过,他立即跟踪观察,从清晨走到中午,忘了饥渴劳累,直到飞踪难寻,才返回住所。灵感所至,他立即挥笔打稿,忆景成图,再配上武夷山的野梅花,风韵别致。后来,这幅画被国家所收藏。 1979年中秋节,沈先生与吴作人、李可染、华君武等著名书画家欢聚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赏月绘丹青。同年国庆节,他又应中央文化部邀请,在北京与钱松岩、关良、亚明等名画家一起挥毫创作。这些作品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或作为赠送国际友人的礼品。 沈先生从福州画院退休后,仍是个辛勤的园丁:在福建省老年大学教授国画,福州大学聘请他担任艺术中心的国画教学,福建省图书馆也请他主持国画讲座,广西南宁石涛艺术会请他为名誉理事。他虽然年高八十有七,仍坚持挥毫作画,豪情不减当年。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漳州文史资料 第20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等“腾云”特训班始末、云霄抗日民谣、台湾抗日义勇队和队长李友邦、漳浦抗敌宣工团与《漳报》、一枚盟军奖章的由来、战时的龙中生活、在诏安脱离伪军的经过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