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郑先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30730020220000009
人物姓名:
郑先生
人物异名:
原名:梓榆;别号:求知古斋主人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067.pdf
出生年:
1916年农历3月18日
籍贯:
漳州(今芗城区)新行街
亲属:
郑济川
非亲属:
施友声;叶国庆;黄典诚
传略
郑先生原名梓榆,别号求知古斋主人1916年农历3月18日,他出生于漳州(今芗城区)新行街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庭。虽然是清代诗人郑开禧的后裔,但是到了他父亲郑济川这一代,因常年失业使郑子瑜“一生出来便在挨饿中过日子”。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因贫病过早夭折,几个妹妹也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母亲黄也这位无米巧妇,平日少有笑容。郑先生五岁那年,他到龙溪县立第二小学读书,没有课本,就向同学借来,彻夜抄写后用针线自订成册,从此养成喜欢抄录名著的习惯。没钱买笔,就拾同学用过的短笔头再用他少睡少玩,刻苦攻读,小学毕业全城会考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获得免费进入福建省立第八中学(今漳州一中)就读的机会高中尚未毕业,又以同等学力资格,考上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特别班为得到学费、膳宿费全免的待遇,他边读书边兼课教书没料到刚刚毕业,当时的十九路军脱离蒋介石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政府,蒋介石气得派飞机轰炸漳州厦门一带,集美学校停课,师生逃散各地,他失业了后经人介绍,到乡下一间小学教书,却领不到工资,他缺吃少穿,睡在破庙里,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没了生命本来就失意落魄的父亲看到儿子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到头来跟老子一样难逃失业厄运,气得砸碎了他的墨笔他无奈逃出家门,到厦门鼓浪屿找师友帮忙筹集上大学的费用这时日寇已占领厦门,他目睹许多难民往漳州内地逃亡的惨景和日军横行的暴戾,义愤填膺,写下一首首抨击当权者不抗日,号召人们起来与法西斯进行斗争的诗文。有一天,他和学友要游鼓浪屿,却受到日本兵的阻挠,他深感“中国人不能游中国风景”而痛心,由此而作诗疾呼:“有朝义士纷纷出,直指咸阳杀暴秦!”他和友人施友声、叶国庆、黄典诚、台湾作者石燕等创办《涟漪文艺月刊》、《九流文史月刊》等,针贬时弊,鼓动抗敌,表示了极大的爱国热忱。 在山河破碎、生活无着的绝境中,郑先生意外地遇到一位同乡要去南洋教书,并邀他同行。于是,他典当衣物,以及接受友人资助,于1939年秋天,含泪拜别家乡祖国,乘桴南渡,在北婆罗洲的山打根中华中学当国文教员。他虽然担负的课程繁重,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踊跃参加当地的话剧、歌咏活动,积极宣传抗日他写出一首《华侨总动员》的歌词,激昂奋进,郭沫若先生阅后,请人谱曲,并编发在刊物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在海内外广为传唱同时,他又利用课后夜晚,挑灯写作,在香港《大风半月刊》等刊物发表一批抗日爱国的散文和杂文。1941年12月,日寇又把魔爪伸进南洋,郑先生再次逃亡到沙捞越的诗巫(今马来西亚东部),靠着皮包骨头的双手,拿起沉重的锄头,种稻种菜尽管在这样苦难生活里,他还是设法到处借书读书,并在劳累之余写下许多印证历史、叱咤风云的诗文佳作,后来辑成《瀛洲旧梦》、《达夫诗词集》、《鲁迅诗话》、《翦春集》、《郑子瑜诗文集》、《猿啸与鸡啼》、《文学与科学携手》等许多著作并予出版。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了恰好这一天,郑先生唯一的孩子大宁诞生了,真是双喜临门,他终于喜颜逐开了为了安家养子,他拖着没有治愈疟疾的病体,全家迁往古晋,在中华中学任教,又兼《中华日报》主笔,日夜操劳1954年,经人介绍,他移居新加坡,受聘于“南洋学校的中心点”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同时,还兼任南洋大学进修班、高师班的教职。之后,又被另一国家的高等学院聘去。在这十多年的辗转教学之余,他又写下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尤其是对我国清末著名新派诗人黄遵宪的思想、行谊的研究,取得了前所少有的成就。过去许多学者对黄氏著作曾有过研究,但不够全面、深刻。郑先生纵览黄氏一生的作为(包括作品)全面剖析,写出《入境庐丛考》一书,1961年又为《南洋学报》主编了一期《黄遵宪研究专号》,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重视。1962年,他应邀到东京,在日本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大东文化大学东洋研究所、汉学会等机构或团体讲演,后被东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1964年一1965年,他又被聘为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的客座教授,后又与日本著名教授实藤惠秀共同编校《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该书出版后在国际汉学界引起评论。 郑先生在学术方面最大的成就还在于中国修辞学的研究从古今中外许多研究过中国修辞学的名家中,郑先生被誉为“第一个研究中国修辞学的历史的学者”数十年来,从在漳州中小学时代组织学友品吟古诗开始,他博览群书,不厌其烦地背诵、释注、联想对照、考究比较,褒扬精粹、剔示瑕庇。1960年间,他在细心研读中国著名学者陈望道教授的著作《修辞学发凡》一书后,觉得这是一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将中国的修辞学加以革新的不朽巨著,同时又提出了一些与该书不尽相同的看法,坦率地写了一封长信给陈望道教授交流心得。此信以《与陈望道先生论照应》为题在报刊发表,又在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一场轰动效应当他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在日本语言教育研究所开了一个“中国修辞学特殊讲座”时,来听课的有日本一些著名学者,包括日本中国学会会长实藤惠秀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堤留吉教授等六名优秀的专家当时日本国有个规定,不得给初到任的外藉教员以教授职位,不予晋级。所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任教的百名欧美学者均是讲师职。由于郑子瑜的成果卓著对日本学术界影响较大,破例的被聘为教授,且是教教授的教授他对修辞学的讲课,其讲稿以《中国修辞学》刊印出版后来,他又将另一研究成果,即《中国修辞学的变迁》,在全日本中国语学研究会讲授,演讲稿刊登后,被日本列为研究丛书出版。日本、中国大陆乃至台湾、香港也纷纷发表评论,引起反响。1971年,他应邀发表论文于英国牛津大学举办的世界汉学家会议。1973年,他又应邀到美国一些大学及研究所作短期讲学。回新加坡后,他再次通览群书,细心精琢,于1981年9月撰写了46万余字的《中国修辞学史稿》,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各地评介文章热闹一时他的另一本著作《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也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该书曾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奖评委会评获荣誉奖,成为大陆以外学者获此殊荣第一人。现在,他是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他的事迹相继被编入《日本大学名人录》、《中国文学家辞典》、《东南亚人物志》、《中外文学家辞典》、《中国六百作家小传》、《海外著名华人列传》、《世界著名作家列传(英)》、《世界学术人物志(美)》等书。 郑子瑜先生数十年来历尽坎坷,刻苦自学,爱国敬业,追求不息,受到广泛的尊敬。1996年国庆节,笔者在香港中文大学拜访了这位家乡的骄子。他年及八旬,精力仍然充沛。他虽为名家长辈,却十分谦逊,拿出一本刚从台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著作,大部头拈手沉重。他兴致勃勃地回忆年轻时在漳州读书的情况,记忆惊人地写下一些当年吟咏的诗词及师友名字他对祖国家乡仍时时牵挂,在香港回归的前夕,他写下了几首洗刷国耻欢呼回归的诗词在国内外发表,并向漳州图书馆赠送了珍存已久的本人著作及他人编著的书藉692种,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他还表示以后在适当的时候要回漳州走走,看看阔别已久的家乡。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市文史记载,其中包括龙溪接管团进漳纪实、芗城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况、芗城区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述要、蓄水灌溉保农业种植养殖促发展、农村科技教育的崛起、董坑村科教兴农纪实等。
阅读
相关专题
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
教师
职位
研究员
职位
教授
职位
顾问教授
职位
客座教授
职位
客座教授
职位
高级研究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