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籍医生在龙溪海澄几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518
颗粒名称: 台湾籍医生在龙溪海澄几件事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2
页码: 62-63
摘要: 本文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台湾籍医生来龙溪、海澄等地开展医疗工作的情况。这些医生包括谢忠信、黄德川、林良朋、林亦惠、卢赐、郑溪南、许丕峰、许丕丞、史介青等人,在龙溪、海澄为人民提供医疗救助。特别要提到的是王辉森医生,他积极支持共产党党员在海澄的组织活动,并在医术上颇有声望。随着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海澄党组织转入农村,王辉森医生回到了台湾。后来,他的内侄陈德堂医生又来到海澄行医。然而,在日本侵略期间,台湾籍医生也受到迫害和逮捕,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获释。
关键词: 台湾籍医生 医疗保健 海澄县

内容

在旧中国的龙溪、海澄普遍存在缺医少药的严重社会问题。1926年前后,有一批台湾籍医生前来龙溪、海澄开业行医,为两县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如石码的谢忠信、黄德川、林良朋、林亦惠、卢赐(眼科)、郑溪南(牙科),海澄的许丕峰,浮宫的许丕丞,海沧的史介青,以及分散于各农村集镇的吴文龙、谢耀显、苏寿仁、林寿琴、林惠实等台籍医生都为龙溪、海澄人民进行过救死扶伤的工作。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一时期的台湾籍医生王辉森大夫,他先在石码开业,以后迁来海澄,设医寓于海澄西门桥头。王大夫是一位有进步思想的医务工作者,他在海澄行医期间,正值共产党员钟盛道、陈成德等在海澄开展党的组织活动,王大夫给予热情支持。当时王辉森大夫在医术上颇有名气,地方上的上层人物非常景仰前来就诊。王大夫都能及时把自己在诊病过程中获得的上层有关情况通报给钟、陈等人。1926年11月上旬,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进军闽南。漳州、石码、海澄一带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有力打击,人民扬眉吐气。但隐藏在革命内部的蒋介石集团,早已蓄谋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上旬,王辉森收到一张日文的台湾报纸,内容的大标题是《蒋介石即将发动反共政变》。王大夫立即将报纸交由陈剑垣转给在漳州的中共闽南特委负责人罗明、翁振华等。罗明立即采取应变措施,从而避免了党组织的损失。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海澄党组织转入农村。不久,王辉森大夫也回到台湾去。
  随后,王大夫的内侄陈德堂医生又来到海澄行医。陈医生也是一个以济世为怀的善良医务工作者,医寓仍设于海澄西门桥头。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政权当局下令驱逐台湾籍民出境,陈医生只好离开海澄回到台湾。后来陈医生又回厦门开业行医,直至今日。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厦门后,国民党政权当局下令逮捕全部居留大陆的台湾籍民。单石码镇被逮捕者就有20多户59人,其中林亦惠、谢忠信、黄德川、林良朋、郑溪南、潘世杨等医生都遭逮捕并押解连城转入崇安“台湾人集中营”,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才获得释放。不能否认,当时确有少数台湾浪民充当日寇鹰犬,为虎作伥,人民詈骂他们为“台湾仔歹狗”。但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热爱祖国,反对日寇侵略,希望台湾回归祖国的。而国民党政权当局不作阶级分折,不区别情况,不分青红皂白,把台湾人民一律视为寇雠,推到敌人营垒去。致使大多数善良的台胞含冤受屈,关进集中营长达七年之久,这是我县历史上一桩令人痛心的历史悲剧。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八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八辑)》

本文讲述了龙海县文史资料 第十三辑包括林本源家族对开发台湾建设祖国的贡献、从许玉寰到科拉松·许寰哥·阿基诺总统、爱国史学家——连横、记爱国民主人士华侨诗人陈师尹、传播中华文化于域外的爱国华侨施香沱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蔡钟炎
责任者
谢忠信
相关人物
黄德川
相关人物
林良朋
相关人物
林亦惠
相关人物
卢赐
相关人物
许丕峰
相关人物
许丕丞
相关人物
史介青
相关人物
吴文龙
相关人物
谢耀显
相关人物
苏寿仁
相关人物
林寿琴
相关人物
林惠实
相关人物
王辉森
相关人物
钟盛道
相关人物
陈成德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王辉森
相关人物
张日文
相关人物
陈剑垣
相关人物
罗明
相关人物
翁振华
相关人物
陈德堂
相关人物
潘世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海澄镇
相关地名
溪南镇
相关地名
海沧区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石码镇
相关地名
连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