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曼青同志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514
颗粒名称: 林曼青同志传略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5
页码: 51-55
摘要: 本文讲述了林曼青(原名林振山,字眉公),生于1910年4月,福建龙溪县人。他早年在漳州的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接受教育,并在学校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8年回到家乡任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由于被告密,他于同年冬被学校辞退。之后,他在福建省委油印部工作,并担任马来亚共产党马六甲州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他组织抗日后援会,并遭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打压。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新加坡后,他过上小贩、广告公司职员以及船员的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家在1954年返回石码。林曼青在福建省从事教育工作,并参与政治活动。他在1971年逝世。
关键词: 林曼青 龙溪县 教育家

内容

林曼青,原名林振山,又名林月东,字眉公。1910年4月出生于龙溪县浒茂洲城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进入本村侨办的采蘩小学念书。1922年8月考入漳州福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就读。
  漳州“省立二师”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早在“五四”运动期间,“省立二师”的爱国师生就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随后,马克思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刊物《新青年》、《响导》等进步书刊陆续传入“省立二师”。林曼青孜孜不倦地阅读这些书刊,接受新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党人的推动下,于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进抵漳州,共产党员翁振华也从上海来到漳州,以“二师”为据点,开展党的工作。他在“二师”一方面发展党组织,一方面领导进步学生组织学生会,王德(曾宗乾)当选为学生会主席;林曼青当选为委员兼任组织股长。
  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成立,大力开展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林曼青在共产党人翁振华、徐琛、农工等人的教育下,思想进步更快。他经常与同学们一道上街头、下农村,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帮助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并带头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非基”运动。
  1927年夏,林曼青于“省立二师”毕业后,参加学校组织的赴江浙旅行参观团一个月。随后,入上海和丰银行任职员,因志趣不合乃自动辞职。1928年初回家乡采蘩小学任教。由同校共产党员郑裕德、林树根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因有人告密,乃于同年冬被学校当局辞退。
  1929年上半年在家务农。同年8月到海澄县白水营碧溪小学任教。10月奉中共福建省委之调,赴厦门省委油印部与油印部主任郑裕德一道工作。1930年2月中旬,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厦门鼓浪屿曾家园召开,党中央派恽代英莅会指导。开会期间,林曼青正在厦门油印部印制会议文件,突然敌探以查户口为名进入油印部。林曼青与老吴(崇安县人)乃携带已油印好的文件分头外逃。老吴不幸被捕牺牲,林曼青机警地拐进小巷,甩掉敌探,赶往小走马路厦门青年会找到郑裕德,告以油印部刚发生的情况。两人连忙渡海过鼓浪屿,报告正在开会的省委领导同志,会议立即转移,从而避免了一场大损失。随后,郑裕德调任厦门市委宣传部长,林曼青接任油印部主任兼支部书记。1931年初,林曼青又奉调接替粘文华任福建海委(海员运动委员会)委员兼内河部主任,在海委主任罗春雷领导下进行工作。1931年夏,林曼青奉调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化名林月东,伪装宁波人,潜入日本资本家开办的“内外棉株式会社”属下的纱厂瓦斯车间当工人,并任该厂共产党支部书记,又参与沪西妇委会工作,还负责指导沪西区几家纱厂及大夏大学党的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北三省后,林在日本纱厂进行反日宣传,并组织该厂工人进行示威游行,任游行队伍总指挥。在上海朥勃生路大自鸣钟台边同英帝巡捕镇暴队争持了半天。事后,有人向日本资方报告,乃被革退。后来又转入沪西纱厂组织工人大罢工,并被选为罢工委员会委员。
  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在上海发动淞沪抗战打击日寇的侵略气焰。林赶往闸北路抗日军总部报名,拟直接参加抗日战争,适该部于前夜为国民党当局所封,未能如愿。在战乱中乃乘轮船回归福建厦门,随后转回石码。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闽南重镇——漳州。随后,罗瑞卿、王良领导的红四军进驻石码。林曼青协助红四军开展各项工作。红四军驻石码期间一共召开三次千人大会——欢迎会、祝捷会和联欢会,都由林曼青主持大会。4月下旬,在石码成立工农革命委员会,他以林月东的化名出任该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文化科长等职务。另方面他还积极协助中央红军搞扩军工作,介绍老同学李兆炳、苏孝道等知识青年参加中央红军。中央红军计划在石码筹款10万元,林积极参与筹款工作,后来实际完成筹款14万块银元,超额完成了任务。
  1932年5月,中央红军协助闽南党组织建立靖和浦红色根据地,并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此时,林本拟参加中央红军,但接到邓子恢手令,要他赶赴龙溪圩参与筹建红色区域的工作。他到龙溪圩后,同漳州中心县委书记、红三团总指挥蔡协民及曾志会面,被分配在漳浦三宗乡(现割后)工作。后又被调入新组建的红三团政治部任组织科长,许其伟任宣传科长。他们在政治部主任谢少萍领导下,开展红三团的政治思想工作。后来中央红军于5月28日主动撤离闽南,回师中央苏区。
  1932年6月初,国民党军四十九师张贞残部从诏安、云霄回师向漳浦反扑,他们纠集地方民团武装以优势兵力向我靖和浦边区、红三团进攻。由于我军缺乏实战经验,加上中心县委主要领导“左”的错误指挥,造成我军的失利。红三团政委王占春、团长冯翼飞相继牺牲。林曼青在随军转战中误踏竹钉,脚掌被刺穿,红肿疼痛,终于同部队失散。乃同三连一排长林碧一道经漳浦官浔、海澄回石码,躲在山后村二姑母家中医治脚伤。1932年夏,原在上海抗日的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剿共”,也开始搜捕我地下党。林曼青后来到厦门找不到党组织,乃于1932年秋乘友人南渡之便出洋到达新加坡。从此改名为林曼青在当地从事华文教育工作。先后在明伦学校、端本学校任教员。1935年在新加坡启蒙学校任教务主任。
  1935年,林在新加坡由丘士珍介绍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初任马来亚学联兼新加坡学联主任,领导全马学生运动。同时还同蔡白云一道领导新加坡清道夫和建筑工人大罢工。随后任教师工会主席、业余话剧社总务。抗日战争期间,组织抗日后援会,遭到当时统治马来亚的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镇压。1942年日本侵略军南侵占领新加坡,林曼青所在的启蒙学校被日本占为仓库,乃失业当小贩、当广告公司职员及船员等以维持生活。1945年8月,日寇投降,新加坡重归英国殖民统治,启蒙学校复办,林接任校长兼任新加坡龙溪会馆委员和文化股主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林曼青满怀喜悦心情积极筹备回国。但此时,他们夫妇一共生下8个子女,靠微薄的工资收入连回国的船票都买不起。其时,当年的红三团政治部宣传科长许其伟也逃亡在新加坡,由于许其伟的资助,1954年7月13日林曼青全家10人乃乘海后轮返国。7月19日抵达汕头,随后返回石码。同年12月,许其伟也回到漳州,林专程前往迎接。许后来定居厦门,出任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侨联副主席,于1978年病逝。
  林曼青回石码后,于1954年到福州出席福建省第一次归国华侨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林同当年在厦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老战友、时任省委书记叶飞会面。1955年2月应聘任省侨委会委员。4月,由叶飞建议任命林为龙溪一中副校长。1956年被邀请为龙溪县政协委员,1957年任龙溪县侨联副主席。
  林曼青回国后把主要精力从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生产劳动,取得很好成绩。林曼青于1971年5月14日病逝。
  (本文根据林曼青自传及有关资料整理而成)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八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总第十八辑)》

本文讲述了龙海县文史资料 第十三辑包括林本源家族对开发台湾建设祖国的贡献、从许玉寰到科拉松·许寰哥·阿基诺总统、爱国史学家——连横、记爱国民主人士华侨诗人陈师尹、传播中华文化于域外的爱国华侨施香沱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亚芳
责任者
林曼青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翁振华
相关人物
王德
相关人物
徐琛
相关人物
郑裕德
相关人物
林树根
相关人物
罗春雷
相关人物
林月东
相关人物
蒋光鼐
相关人物
蔡廷锴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罗瑞卿
相关人物
王良
相关人物
李兆炳
相关人物
苏孝道
相关人物
蔡协民
相关人物
谢少萍
相关人物
王占春
相关人物
冯翼飞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丘士珍
相关人物
许其伟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龙溪县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海澄县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崇安县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沪西区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海澄镇
相关地名
山后村
相关地名
汕头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