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会总会首任会长——杨衢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74
颗粒名称: 兴中会总会首任会长——杨衢云
分类号: K257
页数: 5
页码: 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衢云是清末革命党人,与孙中山共同组织兴中会,并发起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杨衢云流亡海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是中国革命先驱之一。
关键词: 杨衢云 兴中会 广州起义

内容

杨衢云(1861~1901),原名飞鸿,字肇春,海澄霞阳人。幼年从父杨清水就读于本乡。年十四,到香港国家船厂学习机械。他目睹中法战争中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之举,深为不满,因而立志推翻清朝政权。
  清光绪十六年(1890),杨衢云在香港与友人谢缵泰、刘燕宾、陈芬、黄国瑜、罗文玉、温宗尧、胡干之等16人组织辅仁文社,杨被选任社长。该社社纲中规定了“从事爱国活动”和“消除祖国所蒙受的耻辱等内容,但对外公开的口号是:“提倡西学,开通民智”。
  光绪十八年(1892)秋,杨衢云经尤列介绍认识了孙中山。杨、孙两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两人经常在一起抵掌畅谈救国大计。杨提请孙在广州组织团体与香港的辅仁文社共策协力。孙表示赞赏。
  光绪十九年(1893)冬,孙中山邀集陆皓东、郑士良、魏友琴、程璧光、尤列等8人,聚会于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提议成立团体,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与会者表示赞同,但因人数不多,未定会章,亦未成立团体。次日,尤列去香港向杨衢云通报会议情况。从此,杨与孙中山经常接触,为后来广州、香港两股革命力量的联合奠定了基础。光绪二十年(1894),清廷在中日甲午之战中惨败,空前的民族危机促使他们之间加速联合抗清的步伐。同年十一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创立了兴中会的雏形组织。翌年春,孙中山到达香港,会见杨衢云、谢缵泰,以兴中会和辅仁文社主旨相同,协商联合组党。杨同意把铺仁文社并入兴中会。
  在孙、杨两股力量联合的基础上,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一日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建立了兴中会总部,对外以进口贸易公司“乾亨行”作掩护。修订了孙中山在檀香山制定的《兴中会章程》。就章程中胪列了“会名宜正,本旨宜明,志向宜定,人员宜得,交友宜择,支会宜广,人才宜集,款项宜筹,公所宜设,交通宜善”十大要领。章程尖锐地揭露了清廷的反动统治并强调发动更广泛的群众。规定了入会者的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一誓词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会员也从20多人迅速发展到120多人。①”在孙中山的谦让下,杨衢云当选为兴中会香港总会的首任会长。
  兴中会香港总会成立后,即决议着手革命运动,谋先袭取广州作为根据地。随后,孙中山在广州指挥军事,杨衢云在香港筹措军费枪械。孙在广州河南、北分设小机关数十处,杨在香港组织兴中会骨干负责招募健儿3000名,购买新式手枪600支,以备届时向广州衙署进攻。在此同时,兴中会会员郑士良、李杞、侯艾泉、程奎光等也分赴各地进行联络准备工作。
  同年八月二十七日,香港兴中会总部“乾亨行”发现有侦探窥伺,遂宣布将该行取消。翌日,孙、杨诸人假西营盘杏花楼开会,讨论攻取广州的方略,决定于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举事,并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
  重阳节举事之前,清政府官员朱苏生知其弟兴中会会员朱淇参与此举,恐被牵累,竟假用朱淇名义,托属员将革命党人举动密告省河缉捕统带李家灼。李得报后,一面派人监视孙中山行动,一面亲赴督署禀报两广总督谭钟麟。谭尚蒙在鼓内,认为“孙乃狂士,焉能造反?”坚不肯信。及至九月初八日,广州准备起义的各部纷纷派人到指挥部请令。这时,杨衢云在香港布置尚未完备,用暗语电告:“货不能来,延期二天。”孙中山在接电之前夜,曾赴某大绅宴会,见有李家灼所派兵勇守伺左右,知事不妙。九月初九日晨,接到杨的来电,判断必然事泄。当即急电杨衢云“止办”二字,以阻止人员、枪械来粤。但杨接孙电时,人枪已上船离港赴粤。
  在此延豫期间,已被清廷驻港侦探韦宝珊侦知,并电告粤吏。当运载举事的人员、枪械的船只抵达广州时,即被海关发觉。谭钟麟立即调兵遣将,加强广州防卫,并搜捕革命党人。就这样,孙、杨两人领导的广州起义未及正式发动便被镇压下去。随后清政府悬重赏,通缉孙中山、杨衢云、郑士良等人。孙中山在遣散前来参加起义的队伍后,于公历10月27日离开广州东渡日本。杨衢云于11月13日离港赴南洋、印度及南非等地,沿途在华侨中宣传革命,、遍设兴中会分会。
  兴中会自广州起义失败后数年,会长一职仍由杨衢云担任。只是在杨南逃期间,兴中会与各省会党及日本志士之交际,全由孙中山担任。因此,孙已成为事实上的会长。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冬,杨正式辞去会长职务,随后选举孙中山继任总会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初,杨衢云奉孙中山之命,自横滨到香港筹备第二次起义。其间,郑士良已初步联络了惠州、潮州、嘉应各属的会党及绿林首领,均表示应命。4月,杨衢云返日本向孙中山报告香港方面准备情况,请示方略。随后,郑士良也从广东赶来司孙中山面商。6月11日,孙中山、杨云、郑士良及日人宫崎寅藏等10余人乘轮横滨启程,17日抵香港海面。这时在广州的李鸿章派兵舰来迎(李与孙原有搞两广独立的密商)。因传闻李的属僚有借机逮捕孙中山、杨衢云的计划。为防备意外,孙中山便派日本人士官崎、清藤、内田3人前去谈判。自己于21日在一只小舟中与杨衢云等人举行军事会议,确定起义的主要目标仍在夺取广州,但发动的地点改为广州、惠州同时并举。议定由郑士良率会党首领赴惠州准备起义,史坚如、邓荫南赴广州组织起事机关;杨衢云、陈少白等留港担负接济饷械,总管经费等事务。
  同年九月底至十月初,郑士良在惠州三洲田的活动已被两广总督德寿发觉,清军已有戒备。郑以战机日迫,且起义军弹药、粮饷缺乏,先后两次电告在台湾的孙中山,请下起义令,并赶速接济。孙电复筹备未竣。此时,清军前队已进驻新安县沙湾,哨骑及于黄岗,将进窥三洲田。革命军考虑“坐以待敌不利”,乃于十月八日晚,选择精壮将士600名,其中敢死队80名,夜袭清军于沙湾,取得首战大捷。之后十多天中,又连续取得佛子坳、永湖、崩岗圩三次大捷,共击毙、俘虏清军数百名,并缴获很多枪械。起义军经过的地方,人民燃放爆竹迎送,自动参军的人越来越多,队伍发展到2万多人,声势浩大、士气旺盛。十月廿八日,广州的革命党人用炸药震坍广州总督衙门,德寿从床上震落地面。
  惠州起义后因“政情忽变(指日本内阁易人,且有人破坏,日方不肯援助),外援难期”,孙中山电告郑士良“自决进取”。后起义军因粮械失继,并遭清军优势兵力的围攻,郑不得已将起义军解散,带少数精锐退至香港。惠州起义失败后,杨衢云被通缉,清两广总督德寿悬赏三万金购杨首级。在此危急关头,同志多劝杨出洋暂避。杨慨然说:“男儿死则死矣,何避为?我宁授徒以养妻子,不忍侵蚀公款,俾立一好模范,为同人先。”于是,仍在香港结志街52号2楼,以教授英文为生。
  光绪廿七年(1901)一月十日,粤吏暗中收买凶徒陈林刺杀杨衢云。其时,杨正在授课,忽见凶徒入门举枪,即以手中书猛掷刺客,当即被发弹击中。次日不幸身亡,遗体由谢缵泰诸同志营葬。时孙中山在日本横滨闻杨遇害“深为惋借”,并于一月廿六日晚,集合同志开追悼会于永乐楼。发讣告数百份寄中外各地,还募集捐款1000多元抚恤其家属。后来,孙中山与同志讨论时政时,曾说:“……衢云死矣,予承其志誓成民国,帝制自为,我必讨之”②。

附注

注: ①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史讲话》第175页; ②刘成禺《先总理旧德录》,见《孙中山生平事迹追忆录》一书第679页。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书收录了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题资料、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专题资料,其中包括了兴中会总会首任会长——杨衢云、中国同盟会槟榔屿分会会长——吴世荣、辛亥革命龙溪县光复后议会组织名录、辛亥革命海澄县光复志士传略、辛亥革命龙溪、海澄光复志士简介、龙溪、海澄籍华侨踊跃参加辛亥革命运动、乙巳老人话辛亥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吴泉
责任者
杨衢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