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查禁鸦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64
颗粒名称: 彻底查禁鸦片
分类号: K253.9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鸦片战争至解放前夕的一百年间,帝国主义将鸦片输入中国,导致龙溪、海澄一带贩毒、吸毒、种植罂粟盛行,给当地人民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解放初期,政府开展了禁烟工作,但因社会不稳定,贩毒活动持续。1952年,龙溪、海澄两县开展清毒运动,发动群众,查处烟毒犯,缴获并烧毁毒品,彻底消灭鸦片烟毒危害。
关键词: 鸦片战争 龙海县 贩毒

内容

鸦片战争至解放前夕的一百年间,帝国主义乘机把鸦片源源输入中国。龙溪、海澄一带深受其害,贩毒、吸毒、种植罂粟相当盛行。据调查,石码镇解放前设有鸦片烟间93家,吸毒人数达320人,每年吸食鸦片即消耗掉130多万斤谷子。有43户因吸毒而致倾家荡产,有32人卖妻卖儿。集镇如此,农村亦然,且有占用农田种植罂粟者,误国贻民,屡禁不止。
  解放初期,根据政务院发布的《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广泛开展禁烟宣传和查禁工作,种植罂粟已呈绝迹,贩毒、吸毒也有所收敛。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治安还不稳定,贩毒分子继续乘机进行活动。白水镇陈纯良、罗坑黄鸡母等继续前往云霄、漳浦等地贩运鸦片,危害人民。石码镇杨锦川于1950年5月间即因贩毒为我破获,缴获鸦片180两。经教育后,仍不思悔改,于1951年2月间,继续前往广东汕头等地贩运鸦片1050两,在石码等地出售。至8月发案后,在清毒运动中依法被判处死刑。
  1952年7月7日,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彻底消灭烟毒对人民群众的危害。龙溪、海澄两县,在完成土地改革,基本消灭土匪,肃清敌特的基础上。遵照上级指示,成立禁烟禁毒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侦查、预审、集训三个组。确定石码和海澄城关为重点,角美、浦南、天宝、白水、罗坑为副点,开展清毒运动。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下,认真贯彻执行“说服教育集中管理为主,强制与镇压为辅”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先后分别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和召开各级干部、职工、群众、妇女、家属等会议。层层宣传发动群众,启发政治觉悟,使之充分认识到烟毒的危害性和开展清毒运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动员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做好禁烟禁毒工作。从而,掀起了群众性空前规模的检举揭发,互相监督,劝导戒烟的热潮。与此同时,进一步组织力量,开展专案侦查,并依靠基层和群众,深入调查,掌握充分证据,连连侦破贩毒吸毒案,促其坦白交代,立功赎罪,达到及时结案,扩大战果。并先后在石码、海澄等地召开宣判大会,进一步发动和教育群众。清毒运动至
  9月26日结束,共查处烟毒犯218人,其中判刑63人,劳役16人,管制30人,教育释放102人,其他处理7人。缴获鸦片、吗啡等毒品784.71两,烟具37付,在石码召开群众大会,当场烧毁,彻底消灭鸦片烟毒。人民群众称赞道:“只有人民政府才有办法教育改造这些贩毒吸毒的人,才能彻底消灭鸦片烟毒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本书分纪念抗美援朝四十周年、纪念抗日巾帼英雄李林殉国五十周年两栏目包括龙溪、海澄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石码工商界踊跃献机献炮抗美援朝、龙溪二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归侨女英烈李林的少年时代、李秀若在集美、回忆李林学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文英
责任者
陈纯良
相关人物
杨锦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海澄镇
相关地名
石码镇
相关地名
白水镇
相关地名
罗坑镇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汕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