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李林学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59
颗粒名称: 回忆李林学友
分类号: K827
页数: 12
页码: 37-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根据贾唯英同志的录音整理,她是李林在上海、北京的同学,她回忆抗日英雄李林的情况。
关键词: 龙海县 李林 抗日英雄

内容

我和李林同志同学一年半,同寝室半年,同教室也是一年半,我们不是一般的同志关系,是好朋友加战友。在上海时,我们都是一起参加革命活动的。
  1935年春季开学后,上海爱国女中的校园,出现了两个穿着打扮很特别的同学。就是李林和她的挚友刘銮英。她俩剪短头发——男式偏分头,穿的是男式长袍——不是旗袍,是长袍。当时我很奇怪,在上海这样大的都市里——所谓东方巴黎,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打扮?!真是惊世骇俗,需要多么大勇气。我自己是从四川农村去上海的,语言不通,衣着寒伧,土里土气,所以很有一点自卑心理,不敢跟别人接触。尽管我对她们两人非常敬佩,觉得这两人很有点英雄气概,但是不敢跟他们交谈。一直到1935年4月(也许是5月),我记得是樱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同在图书馆借书,因为借的是进步作品——鲁迅和高尔基的小说。这样,我们才交谈起来了。借了书以后,又到图书馆下面的樱花园作了一次长谈,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从这次谈话以后,我们就很接近了,而且很快成为好朋友。
  李林的兴趣非常广泛。喜欢音乐,弹风琴、吹口琴、唱歌,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品。有好几张照片都是在吹口琴。还喜欢打篮球,掷铁饼,画油画。只有一样不喜欢,就是数学。每次考试虽然事先准备得好好的,一到临场就慌了,把公式都忘了。总是考不好。作文不错。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叫“读《木兰辞》有感”,李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她的爱国情怀。结果得到105分,传为佳话。
  爱国女中校址在江湾。老校舍毁于“一·二八”日军的炮火。我们去时,已建了新校舍。距虹口的日本兵营很近。日本兵营演习放炮,我们听得清清楚楚。有时闹得课都上不成。这给李林的刺激很大。每次听炮声,李林就气得不得了。我们从学校去南京路也要经过虹口日本兵营。李林每次从那里经过时,都恨不得和日本兵拼了。好几次她都咬牙切齿,狠狠地说:“总有一天要把你们赶出去!”这一切使她时时痛感国家、民族的屈辱,在心里燃起了复仇的火焰。但是国民党当局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眼看国家处于危急关头,但又不知该怎么办?所以我们都非常苦闷。那时,又认识了当时的一个地下社员胡文新(现叫方铭。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组顾问)。她和我同一个桌位。胡文新从我们的谈吐中,了解到我们要求进步。于是她便有意识地接近我们、帮助我们、教育我们。她介绍我们看苏联小说,如《毁灭》、《士敏土》、《铁流》、《十月》、《夏伯阳》。同时介绍我们看上海的几种进步杂志,《生活周刊》、《世界知识》和《妇女生活》。李林成了生活书店的常客。在胡文新的帮助下,我和李林的思想觉悟有了提高。认为国家要有出路,非要大家起来参加救亡运动不可。但那个时候上海似乎还看不出有什么公开的进步活动。也许我们不知道。
  1935年6月,我经胡文新介绍,参加了上海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社联”。全名是“社会科学者联盟”。实际上,那时这个组织已经变为一个进步的群众组织了。只要要求革命,中学生也可参加。李林没有参加。并不是她不够条件,而是她对这个名称不理解,还要考虑。但是她表示:愿意参加“社联”领导的一切活动,事实也是如此。
  1935年秋季开学后。爱国女中的“社联”小组提出来,要我和李林参加学生会的竞选。果然我们两人都选进去了。好像分工是教育干事之类的职务。反正我们两人负责办壁报,我们就利用壁报这个阵地来进行宣传,主要是宣传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呼吁大家关心国家大事。胡乔木是“社联”的领导人。他化名为我们的壁报写了一篇文章,日记形式,上海方言,生动活泼,内容又针对当时青年学生的思想,所以很受同学欢迎。都问:“这是谁写的?”我们笑而不答。
  我们又用学生会名义,筹办平民夜校。在学校外面,借了一间平房,作为教室。招收附近工厂(附近纱厂)的工人和他们的子女,晚上来夜校读书识字。除识字之外,着重讲当时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如何欺负我们,工人如何受压迫,另外还教唱救亡歌曲。每天晚上上课。教员除李林和我以外,还有两位同学,他们都是上海人,也是“社联”成员。平民夜校大概二、三十个学生,其中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居多,她们大多是纱厂童工。样子非常可怜,头发稀稀拉拉,又黄又少。皮包骨头,营养不良,工作很累。平民夜校对李林的启发教育很深,因为她亲自看到上海的工人和他们的子女,生活如何困苦。他们大多在日本纱厂做工,直接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使李林又增加了一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我和李林都参加了《妇女生活》杂志社搞的一个“妇女联谊会”,它宣传进步思想,使我们和外界有一点联系。另外,胡文新出面组织的“时事问题研究会”和“妇女问题研究会”,我们都是积极的参加者。
  原来我和李林都很爱看巴金小说,后来也不大看了,取代的是社会科学书籍。胡文新介绍我们看十二本一套的《青年自学丛书》。另外还介绍我们看倍倍的《妇人与社会》。这些书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大体上知道了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的出路何在,妇女解放的道路……,所以在“一二·九”运动之前,我们的思想已经有了一些准备。
  北平“一二·九”运动发生以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我们就知道了。我和李林把刊有“一二·九”运动消息的报纸贴在壁报栏上,加上按语介绍,大家情绪很激动,“暴风雨终于来了”。李林更是慷慨激昂地到各班讲解“一二·九”运动的经过。胡文新召开“社联”小组会,研究如何响应。以后又找学校的积极分子,在校外郑彦珍家开会,决定由李林和我加上另一个学生会于事(也是进步同学),三人联名向学生会主席提出来,要求召开干事会,讨论怎样声援北平同学。在干事会上,李林起了很大作用。学生会主席是一位上海小姐,爱出风头,政治上也不太反动。虽然我们都发言,但李林的发言特别强硬尖锐,逼着学生会主席一定要召开全体同学大会,声援北平同学的爱国行动。学生会干事大概七、八人,进步分子占了三个。我们三个人又劝又激,软硬兼施。学生会主席迫于形势,答应召开全体同学大会。胡文新事先就布置李林和其他一些进步份子在大会发言。李林在大会上,悲愤地介绍了“一二·九”运动的经过。最后大声说道:“北平同学的‘一二·九’爱国行动,受到北平当局的镇压,我们是爱国女中学生,难道能袖手旁观吗?爱国女中的学生,就应当爱国。我们责无旁贷,应该起来声援北平同学,表示我们爱国热忱。……”李林的发言产生了极大的鼓动作用,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李林提出,成立爱国女中学生救国会,并与上海各中学救国会取得联系。大多数同学情绪很高,一致同意成立学生救国会。结果李林、胡文新和我们几个都选进了救国会。救国会成立以后,马上以爱国女中救国会的名义,参加了上海中学联(上海中学生救国联合会)。我们学校算是中学中最早成立救国会的学校之一,也是最先响应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学校之一。
  12月19日,上海大学生到江湾国民党市政府请愿。当日晚中学联通知我们:20日上午,中学生到国民党市政府请愿。我们立即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李林和我守在校门口,等待游行队伍到来。大约是20日凌晨四、五点钟左右,夫还未亮,中学生游行请愿队伍就到了爱国女中门口,高呼:“欢迎爱国女中同学参加请愿。”李林和我飞跑进去,把同学喊起来,打着校旗,由学生会主席领队参加到游行队伍中去,参加的人很多,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冒着寒风小雨,步行十几里路,到江湾市政府门前广场。我们要求吴铁城接见。可是吴早就躲起来了。我们在那里又唱歌,又呼口号,坚持了很久,教育局长潘公展才出来见我们。潘公展很狡滑,表面上似乎答应我们的要求,实际上不着边际,引起许多同学不满。于是好些学校队伍提出到南京路游行,向市民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扩大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影响,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同意。我们尚未行动,突然开来了许多公共汽车,运来了许多面包。许多学校的训育主任都来了,包括我们学校的宋主任。他们来到各校学生中间,一面散发面包,一面劝说学生不要去南京路游行。还威胁学生说:“这是共产党的阴谋。”这时,李林气得脸都青了,她表现得很勇敢,当面斥责宋主任说:“我们不坐你们的车子,我们走得来,走得回去。我们对市教育局长的答复不满意。我们要到南京路去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并且说:“你们运来的面包,我不吃,我们都不吃。”当时天气很冷,大家的确又饿又累,有些初中小同学支持不住了,准备上汽车回去。这时李林生气了,站在汽车前面堵着不准上。先是劝那些小同学,后来还同他们争了起来,上去的人不多,主要是小同学。阻拦小同学上车这件事情,今天看起来似乎很幼稚。但当时,李林的表现的确是很勇敢,,完全出于爱国心。大多数同志都一起到南京路游行,影响很大。这是李林和我第一次参加的群众斗争,心情激动无比,嗓子都吼哑了。李林说:“这次游行真正感到群众力量的伟大。”
  12月23日,复旦大学学生到南京请愿。经过我们的学校时,高呼:“欢迎爱国女中同学参加我们的请愿队伍。”如果说讲策略的话,这个行动博得了大多数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因为有许多中间同学害怕游行,愿意到南京请愿。当然目的各有不同,有的小姐想去南京玩一次,大多数人认为和平请愿合理、合法。所以复旦大学发起的请愿,参加的人很多。但是当时我们还很幼稚,过左。胡文新向我们布置说:“我们不参加请愿,南京政府不可靠,请愿没有用,我们要到南京路游行。”李林和我尤其反对去南京请愿。复旦大学的请愿学生在外面等我们的答复,救国会立即召开全体同学大会,讨论是否参加游行。事先胡文新就布置李林等几个同学要抢先发言,反对请愿。大会开始,我们的积极分子一个接一个的发言,反对请愿,不去南京。要到南京路去游行。李林的发言尤其激愤。结果我们这些积极分子实际上垄断了会场,其他中间分子不敢发言了。勉强通过“不去南京请愿,到南京路游行。”结果大多数中间分子不满意,不愿跟我们去南京路游行。参加游行的人大大减少。这样我们脱离了大多数中间同学。游行以后,学生会出了一张布告说:“以后胡文新、李林等人的行动,学生会不负责任。”这样使我们的处境更为困难。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次失误,我们未从大多数同学的觉悟出发,以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复旦大学请愿的结果如何呢?国民党当局不准他们去南京请愿。几千人阻于上海北火车站,后来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障碍,没有司机自己开火车(交大学生),自己抢修被国民党破坏的铁路。没有水,喝雪水。终于到了苏州。可是国民党当局开来一列车的宪兵,硬把他们押回上海。这样许多人对国民党当局彻底失望了,觉悟反而大大提高了。
  还有一次游行,时间就是12月24日。这次游行,斗争很激烈。游行队伍是在南京路飞行集合。李林、刘銮英和我们几人,早早就到南京路转悠。只见到处都是人。大家心照不宣,知道都是来参加游行的。当先施公司屋顶花园三声炮响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先施公司集拢。互不相识的人,手挽手,肩并肩,八人一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开始游行。那个场面是十分感人的。
  队伍走到外白渡桥,通不过了。印度巡捕排列桥头,手持“哭丧棒”,不准上桥。这时传来指挥部的命令说:“英国人吹嘘如何尊重妇女,现在我们试试看,让女同学排在最前头,也许不会打。”李林和我们几个都排在最前面,往桥上冲。印度巡捕也不客气,不管是男是女,“哭丧棒”劈头盖脸地打下来。女同志虽然表现十分勇敢,也经不起打。冲上去打下来,又冲上去,又被打下来。李林气愤已极,她站起来对印度巡捕喊话说:“你们也是亡国奴,跟我们是一样的命运。我们是兄弟,应当携手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她的喊话,当然不会感动所有的印度巡捕,但个别巡捕确实受了点感动,把“哭丧棒”放下来了。我们在外白渡桥坚持了一阵,指挥部决定不过桥了。以免造成大的牺牲。在冲的过程中,李林的头被打了几棒,鞋子也被踩掉了一只。
  12月25日(也许是26日),上海市宣布提前放寒假,以分散学生的力量。
  寒假中李林回家一次。现在想起来时间是1936年1月。她说是接到家里的电报,要她回去。是我送她上船的。回来的时间大概是2月。
  1936年的三八节纪念会,也是一次斗争激烈的会。会议主席团成员,左、中、右都有。左的如史良,右的如立委刘王立明。会议由刘王立明主持。李林和我对这样的安排本来就不满意。心里咕噜:“为什么要刘王立明当主席?”刘王立明讲话之后,第二个讲话人,安排的是美国节育专家山额夫人。这是国民党人士有意冲淡会议的政治色彩而安排的。果然,山额夫人一开口就说:“中国的问题是人口太多的问题,要解决中国问题,只有靠节制生育。”今天来看,人口多也是事实,节育也应该。但是,当时的迫切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迫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是亡国灭种问题,而不是人口问题。李林和我早就听得不耐烦了,胡文新走来悄悄地布置我们起来反对。于是我们在下面就闹起来了,又叫又嘘。李林吼得最凶,在下面喊:“请她下来,请她下来,我们不听,不听!中国的问题不是人口问题,是亡国问题……”弄得那个山额夫人下不了台,最后只好没有讲完就下来了。说起来有点不礼貌,但青年学生不管那一套。山额夫人被轰下来之后,主席刘王立明狼狈极了。大家就要求史良主持会议。史良就是后来的“七君子”之一,上海著名女律师。当时她也是主席团成员之一。史良主持会议就请何香凝老人讲话,香凝讲话很激动,她边讲边举起手杖“笃、笃、笃”地敲击地板,以表示心头的愤怒,她大骂蒋介石是不肖之徒,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最后她愤慨的大声疾呼:“他们不抵抗,把东北送给日本,让他们把军衣脱下来,给我们妇女穿上,我们妇女要去打日本,”群众报以热烈鼓掌。接着,我们大家要求史良带领我们游行。外面早就聚集了男男女女几千人。这样,史良走在前面,开始了游行。这次游行也受到法国安南巡捕的阻挡,还打了人。史良也挨了几棒。
  1936年上半年,经常游行。李林和我每次都参加,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李林和我对游行上了“瘾”,心头憋得慌,只有游行时,大声唱歌、喊口号才感到痛快一些,才感到自己是和千千万万群众站在一起的。现在想来也有点幼稚可笑。
  1936年春季开学,我们在校外租了农民的房子住,这样便于开会和外出参加活动。李林和林希智、高惠芳三人住在校门口一间平屋里,我和黄丽倜同住,要远一点。
  1936年春,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上海地下党文委领导把“武卫会”、“社联”等外围组织合并起来,重新组建了一个青年组织叫“抗日救国青年团”。领导人是胡乔木。实际上就是地下共青团,也像北平的民先。这样,我就由“社联”转到“抗日救国青年团”。李林是从家里回到上海后,大概是二月吧,参加了这个组织。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参加‘抗日救国青年团。’这是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今后我是这个伟大集体中的一员,我感到更有力量了。……”李林参加后不久,就被派到虹口公园与上级领导人接头。回来兴奋不已。那时我的住房对面楼下住了一个人,但终日窗户紧闭,从来都不见那个人。虹口接头后的第二天,李林正在我房里讲虹口接头的趣事。她无意中从窗口向下探视。那个人的窗子打开了,正伏案写什么。他偶然抬起头来,李林看清了他的面孔。大叫一声“啊呀!就是他,”弄得我莫名其妙。一问,才知对面楼下住的人就是和她在虹口接头的人。这无意中的发现,我们两个人感到十分神秘、有趣。又兴奋,又高兴,大笑不已,不断的说“太妙了。”谁知第二天那个人就搬走了,我们感到很歉然,始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那个人是谁?我们一直在猜想。1940年,我在重庆中共南方局和蒋南翔同志谈及此事。南翔同志说“就是我。”“那你为什么搬走?”“下级发现了上级的住处,是不合秘密工作的原则,何况你们当时那么幼稚、天真……。”当年的谜才解开了。
  1936年暑假,上海学联组织:“上海大中学生暑期抗日宣传团”准备沿沪杭线进行宣传。里面分几个组,有戏剧、歌咏、宣传……李林和我参加了宣传组。第一站是松江,中午到达,天气很热,大家顾不得休息,就开始分头活动。我们先搞街头宣传,李林向茶馆借了一张桌子,四面围了一些小孩,她站在上面教唱救亡歌曲,不一会儿,群众来的多了,李林开始讲演。她是极善于鼓动的,群众越来越多。戏剧组借了一个电影院演宣传抗日的话报剧。群众来了,妆也化好了,正准备演出,国民党松江县县长派人来通知说:“不准演出,上海警备区司令已来命令。”当时大家气得不得了。据理力争说:“我们演的抗日的剧有何不可?一定要演。”正要演出时,剧场电灯突然熄了,黑漆漆的大家乱作一团,戏自然是演不成了。不一会儿,松江县县长亲自来了。很严厉地说:“我已接到上海警备区命令,要我马上送你们回去。不准在松江停留。”大家一齐吼道:“为什么不准演?为什么不准演?为什么不准在松江停留?”于是这位县长口气缓和地说:“这样好不好,等一会儿灯亮了,你们派一位代表在台上讲讲剧本内容就算演了。”弄得大家啼笑皆非。我们说:“我们是演戏,不是讲演。”经过与县长交涉,这时电灯又亮了,但仍然不准演。突然来了许多武装警察和便衣特务,把宣传团的人包围起来,强迫离开。当时我们的周围围了几百群众。大家就是不走,于是警察便来拖。正在那里拉扯,群众实在忍不住了,突然有一个人高声抗议道:“为什么不许上海同学演抗日剧……。”这一下,特务火了。凶神恶煞地吼道“谁敢反抗,站出来,老子宰了他。”崩的一声,朝天开了一枪。这样,群众当然不敢再讲话了。李林气得咬牙切齿,她就是不走。还跳上台阶,向群众讲演:“老乡们!我们的国家快要亡了。东北已经沦陷,华北又在告急,可是政府还是不抵抗,还不准我们演抗日剧,进行抗日宣传,真是爱国有罪,卖国有赏。这还成什么世界?……”李林讲得声泪俱下。许多群众也在拭眼泪,警察看到这个形势不好,两三个人跳上台去,拖起李林就走。李林是运动员,力气很大,她挣扎着,边走边回头向群众继续讲话。这样一路走,一路讲,一直讲到被押上火车,群众一直是跟在她后面。在火车上,大家非常悲愤,有的沉默,有的大哭,有的捶胸顿足,有的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李林和我也用唱歌来解恨、出气。我们携带的宣传品还很多,歌单、传单……实在忍不下这口气,于是大家动手,从车窗往下丢,从松江到上海丢了一路。多少也能起点宣传作用吧。这是李林和我在上海参加的最后一次救亡活动,这次活动以后,学校传出话来说:要开除李林和我,不过还没有挂牌。怎么办?爱国女中是呆不下去了,转学恐怕也不行,于是我们决定到北平去。当然多少有些浪漫成份,正如当初我们到上海找寻光明,追求真理一样,想到北平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策源地,那里的进步力量强大,那里距抗日前线近等……。还有实际的考虑是:北平的生活程度比上海低得多,这对于经济困难的我们来说,是理想的求学之地。但是北平也是陌生的,只认识一个人——我哥哥的一个朋友,秦仲方。
  1936年6月或7月初,我们坐船从上海到天津转北平。到达北平之后,我们住在沙滩大学夹道的一小公寓里。人生地不熟,加上水土不服,她生病,我也生病,我们更是相依为命了。
  大概是8月左右,秦仲方介绍我和李林参加“民先”(民族解放先锋队),还填了表的。因为秦仲方知道我们在上海参加了学生运动,也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由于经济困难,李林决定进大学,可以早点找职业。9月我进了两吉中学,李林进了私立民国大学。开学不久,仅有的一个熟人秦仲方也到西安张学良的学生队去了。不过,很快我们便有了更多的朋友和伙伴。
  1936年秋,当时是彭真领导北平学生运动,纠正过去的一些过左的做法,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游行示威不多了。初去时,我和李林都不习惯,对北平有些失望,认为不如上海。实际上,是我们过左的思想在作怪。
  我和李林虽然各在一个学校,但是差不多一个星期来往一次,你来我往。我只记得她住在校外一间很小的屋子里,光线也不好,吃得很简单。我去时,她请我吃了一小碟“肉末雪里红”,她说:“这就是你们四川的打牙祭。”
  1936年12月12日,北平举行了一次最大的游行示威。口号是要求释放上海七君子,援助绥远抗战。城内外的大学共分四个大队,我是属北京大学大队。当我们的队伍在太平仓会合时,我看见了李林。她高举着红旗走在前面。我非常高兴,向她频频招手。这天的游行也受到警察的阻拦,不过总指挥部也学会如何应付,采用“化整为零”的战术。警察来了四下分散,警察走了,又集合拢来。这样和警察捉迷藏搞了一天,还比较成功。
  12月13日,我们知道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捉。李林特别跑到我的学校来,共同庆祝这大喜事。我们兴高采烈,一起到小馆子里去喝点酒,表示庆祝。李林说:“早就盼望这一天,终于来了。蒋介石该杀,一定要杀,才能解人民心头之恨。……”我自然也是这样看法。谁知大大出于意外,后来把蒋介石放了。李林又到学校来找我,我们都十分生气。“为什么要把杀人魔王蒋介石放了,”万分不理解。这是大部分左派学生的心态。
  大概是1936年底。李林来告诉我,她已加入中国共产党。鼓励我也争取入党。当时中学党的工作薄弱些,两吉女中又是落后单位,李林入党的消息,对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终于我在1937年5月入党了,并写信告诉了她。
  1937年春,大概是2月,李林决定到太原去参加牺盟会办的军政训练班受训。一方面是由于她经济上有困难,无法再念书了。但更主要的还是她到抗日前线去建功立业。走时,仍然是我送她上火车,这次与上次送她回家不同,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我难过得哭起来。她安慰我说:“不要难过,将来你也到太原来,我们一起干革命。”她到太原后,还经常写信来,报告她在训练班的生活情况。“七·七事变”后,音讯断绝,从此不知她的消息。
  1938年本来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可惜错过了。
  1938年2月,我从延安到山西工作,5月又调到晋西隰县牺盟会搞宣传工作。大概是8、9月间,李林到牺盟会洪赵中心区出差,那里距我的住地只有20多里路。但因彼此都改了姓名,竟然近在咫尺,却互不知道。她回去以后,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我在隰县,于是,给我写了一封热情的长信,报告她已和屈健结婚了。我得到信后也立即回了一封长信,对那次未能见面,表示万分遗憾,详述了自从和她分别后的经历。这是我与李林最后一次通信,可惜那封信在战乱中丢失了。
  李林一生的最大愿望,用她的话来说:“和日本鬼子拼了!”她的确实践了她的志愿,驰骋雁北战场和日本鬼子拼杀。最后,她把24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亲爱的祖国。李林烈士不朽!
  (本文根据贾唯英同志的录音整理,她是李林在上海、北京的同学,后任《重庆日报》社编辑)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本书分纪念抗美援朝四十周年、纪念抗日巾帼英雄李林殉国五十周年两栏目包括龙溪、海澄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石码工商界踊跃献机献炮抗美援朝、龙溪二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归侨女英烈李林的少年时代、李秀若在集美、回忆李林学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贾唯英
责任者
李林
相关人物
刘銮英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高尔基
相关人物
胡文新
相关人物
方铭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胡乔木
相关人物
郑彦珍
相关人物
吴铁城
相关人物
潘公展
相关人物
史良
相关人物
何香凝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林希智
相关人物
高惠芳
相关人物
黄丽倜
相关人物
武卫
相关人物
蒋南翔
相关人物
秦仲方
相关人物
张学良
相关人物
彭真
相关人物
屈健
相关人物
贾唯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上海大学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江湾镇
相关地名
虹口区
相关地名
北平镇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安南区
相关地名
重庆市
相关地名
南翔镇
相关地名
松江区
相关地名
松江县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西安市
相关地名
太原市
相关地名
延安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