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朝鲜战场上的几个生活片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55
颗粒名称: 忆朝鲜战场上的几个生活片断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6
页码: 26-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的战士回忆了他参与朝鲜战争的经历。他描述了部队奉命入朝参战、在战斗中的经历以及遭受伤病后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他还提到了战斗中各种战术和对抗敌机的经验,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结束了抗美援朝战争。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志愿军 生活片断

内容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四十周年。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已载入我国史册,那些惊天动地、鬼泣神号的志愿军英雄事迹,几十年来鼓舞着千百万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搏斗。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作为这场战争的幸存者,除以沉痛的心情缅怀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战友,更激励着自己保持晚节,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发挥余热。
  1949年11月,我从龙溪师范投笔从戎,于1950年7月在福建军政大学结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后勤部工作。当年12月部队北上。1951年1月我在南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战歌声中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击共同的敌人——美帝国主义。至1958年8月才从朝鲜随军回国,把青春奉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在那战火纷飞的战斗历程中,我由一个带有稚气的学生,经过战争炮火的洗礼,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每个战士随时都经受着“死”与“苦”的严峻考验,志愿军之所以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就是他们具有正确的“生死观”与“苦乐观”。记得在1951年前,美帝打着所谓联合国的旗号,倚仗精良的装备和“空中优势”,控制着朝鲜战场的大部分制空权,使志愿军在部队运动、交通运输、军需补给等都遭到了极大的困难。然而我军却以坚强的毅力,英勇顽强地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终于把美帝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今天,回忆朝鲜战场上艰苦的战斗生活,历历在目。现记述个人经历的几个生活片断,聊作自勉。
  把面把雪 难咽心畅
  1951年元月下旬,我随志愿军后勤部六分部赴朝,火车驶到途中熙川郡时,前方的铁路桥梁被炸毁,只好下车步行,朝着温井里迈进。行军途中,我们每人除了背着被包、武器装备外,还要随带十斤干粮和一把两用小铁锹。由于敌机疯狂破坏,我们采取夜间行军,白昼宿营,每晚步行三、四十公里。在行军途中宿营不敢进入村庄,也不能贸然到森林里,因敌机经常投掷燃烧弹焚毁森林,冲出燃烧圈就会暴露目标,所以只有选择小山坡矮树枞栖身。拂晓前,每人要各自挖好一个散兵坑,白天就蹲在坑里休息,肚子饿了就以干粮充饥,等待傍晚继续行军。记得1951年除夕夜,当祖国万家灯火,亲人围炉团聚时,我们部队却在向孟山行进,途中需翻越一座摩天岭大山。是夜,北风凛冽,天气恶寒,气温在零下二十度。漆黑的夜空伸手见不到五指,稀疏的星星在微弱闪烁,脚下是一片白皑皑的雪地,左边是峥嵘的陡坡,右边是万丈深渊,不小心滑下去将粉身碎骨。大家放下帽耳,戴着厚厚的口罩,鼻孔的呼气飘到眉间就凝结成霜,人人都成了神话里的“白眉大仙”。凌晨五点到达宿营地,我挖好散兵坑,披着棉大衣蹲在坑里,经过一夜的行军跋涉已经很疲劳,但难予打盹成眠。这时心绪滚滚沸腾,啊!今天是大年初一,身在异邦心怀祖国,这里看不到五彩缤纷的焰火,听不见报春的爆竹声,而耳际只有敌机的嗡嗡轰鸣,伴奏着扫射与炸弹爆炸声。我的心情感慨万千,脸朝着北京,默默地遥祝祖国独立昌盛!祖国人民欢乐平安!这时感到肚子有点饿了,我从干粮袋里倒出炒面(系玉米、高梁、小麦等粮食碾成粉),一勺勺往咀里送,干炒面粘糊满口难咽,水壶里的开水也倒不出来,它早已冻成冰块了,只好就地抓起一把把白雪往咀里填,这样润了润喉咙才一口口吞下炒面。新春佳节,我们尝不到美酒佳肴,却过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的生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了守住祖国东北大门,为了让孩子们安稳地上学,工人们专心建设新中国,农民们自由自在地在田野耕耘……。想到这些,心潮澎湃,眼前吃点苦算不了什么,比起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生活还好得多。我们宁愿自己多吃点苦,能让祖国人民少吃点苦,何乐而不为!大家的心情感到舒畅乐滋滋。
  阴湿坑道 洞暗心亮
  在朝鲜战场上,敌机每天成百架次在天空窥视,发现可疑目标就狂轰滥炸。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部队驻防都要搬入坑道。1951年冬,我们志后四分部战勤科移防到新高山附近的一个山垅里,顺着小山的斜坡挖掘一条半圆形的双开口坑道,在坑道里的两侧开挖了一个个约三、四平方米的小洞,洞内以小松木棍搭设作床,洞顶钉块雨布挡沙土,这就算是战场上较理想的宿舍了。每个小洞可容纳两、三人睡觉,洞里一片漆黑,靠蜡烛光照明。白天我竖叠二只公文箱当桌子,以树桩作椅子,借着洞口微弱光线刻写文件,夜晚闲时在床上看书读报。由于军需补给困难,到12月初还未穿上棉衣,坑道里没有烤火设施,晚上气温在摄氏零下十度以下,睡觉时只盖一条四斤棉被,再加上一件棉大衣也难保暖,只好把头蒙在被窝内,睡不到两个小时,被头上缘都凝聚一层白霜。到半夜不少战友冻醒难眠,为了暖身御寒,大家起床在坑道里来回跑步,待到身体稍为暖和才又钻进被窝。我们日日夜夜就在这样坑道环境中度过,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战友们在洞中聚到一块唱歌、吟诗、猜谜、下棋、谈理想、讲抱负,谈笑风生,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引吭高唱:“炮火震动着我们的心,胜利鼓舞着我们,中朝人民亲如兄弟,并肩作战打击敌人,……”的战歌。有位战友在朗诵孟浩然《春晓》诗后,诙趣地吟出“洞眠不觉晓,处处闻铁鸟(指敌机),夜来呼隆声(指敌机轰炸声),弹落知多少?”大家很赞赏这首“诗”,因为它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我们坑道生活的情景,我们就在这样单调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生活在这阴湿漆黑的坑道里,个人是受点苦吃些亏,但却让祖国人民能幸福地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大家毫无怨言,心里边总是亮堂堂!
  患“夜盲症” 眼朦心坚
  抗美援朝期间,祖国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支援朝鲜前线。听说当时每个志愿军的供给标准相当于解放军的六、七倍,而我们的实际生活却过得很艰苦。在朝鲜战场上,除了水、煤、木料等就地解决外,其他物资都要从祖国运来,运往朝鲜的物资时常在途中遭到敌机滥炸毁损。1951年我们就未领到夏装,只把冬服里棉花抽掉改为夹衣。因为运输补给困难,伙食办得既单调又缺少营养,早餐稀饭就五香豆或咸萝卜;中晚餐的菜谱是炒干茄子、炒土豆丝、黄花菜炒蛋粉、木耳炒蛋粉、海带炖豆腐等,偶尔尝到鱼、肉罐头就算大改善。由于紧张的战斗生活,加上较长期没吃到新鲜蔬菜,体内缺乏维生素,影响了身体的健康。1951年春夏之交,部队中不少同志患了夜盲症,一到傍晚双眼朦朦,即使在月光夜也是视而不见,这给部队夜间行动带来极大不便。为了治疗与预防此症,我们去挖野菜,采松树尖熬汤,煮熟的野菜大家争着吃,而松叶汤却苦涩难喝,当想到治病是为了打仗就自觉喝下。1951年5月下旬,当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时,有天夜晚,我们从东海岸高原郡向元山港行进时,沿途看到九兵团不少战士染了夜盲症,因战事频繁顾不上休息治疗,又奉命开赴前线。他们在“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胜利”口号声激励下,战士们有的用毛巾手牵手走着,有位炊事员背着一口大行军锅,手搭在前面战士肩膀迈着矫健步伐行进。行军中与他们闲聊时,有的战士讲:“夜盲症使我的眼朦,但影响不了打击敌人的坚强信心!”看到此情景,我们激动得流出了热泪,他们不愧是祖国“最可爱的人”。我们志愿军战士就是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去夺取一个个的胜利。
  “空中优势” 敌凶我勇
  志愿军入朝初期,因空军力量较弱,高炮部队的弹药不足,而时打时停。美帝倚仗其“空中优势”,敌机每天出动几百架次飞窜朝鲜战场,进行低空盘旋,到处肆意扫射滥炸,弄得民不聊生。我们所经过的城镇都成了一片废墟,不少的村庄也遭殃挨炸,部队白天难于行动,老百姓只好也得夜晚在田野里耕作。1951年,我军秋季攻势开始时,我随四分部战勤科与军务科十余名干部乘坐一辆敞蓬汽车,从阳德郡的上菊里赴新高山,汽车于傍晚7点出发,由于敌机不断干扰时行时停,三个多小时还行驶不到40公里。当汽车驶上一座小木桥时,敌机突然窜到上空盘旋,汽车立即闭灯紧急刹车,致使汽车右侧前后轮滑出桥外,翻到桥下,车上大部分人员被摔翻罩于车厢里,幸亏小河水浅减少了伤亡。当时,被摔昏了的我被战友们从车厢里拖出来,经过急救才苏醒,这时满口都是血,一颗门牙被砸掉了。这次翻车,军务科书记姚文涛同志当场牺牲,他是南京人,爱人任小学教师,还有幼小的孩子。他为了祖国千百万教师悉心教书育人,让祖国活泼可爱的孩子健康成长,以身殉国,长眠于异国的青山坡下。因战事紧急,轻伤不下火线,我与几位同志立即掩埋了战友,擦干了眼泪,收拾行装继续奔赴前线。我们到达元山港附近一个小村庄宿营后,在新开挖的坑道未竣工前,暂借用群众一间小屋办公。有一天下午近四点,敌机11架经驻地掠空而过,我认为敌机已经过境了,又忙于刻写部队的运输计划不以为意。狡猾的敌机掉转个头,瞬即向我驻地俯冲扫射轰炸,机枪子弹似雨点般地朝屋内射击。顿时,室内硝烟弥漫,我的桌上铁壳腊纸筒被机枪子弹钻个洞。在这危急的关头,值班参谋谢鸿生同志大声呼唤:“小张!快跑!”我们二人迅跑钻出后墙小窗才脱了险。
  在朝鲜战场上,敌机重点破坏后方运输线,妄图逼使前线缺弹断炊自动撤防。所以,美帝耍了许多花招破坏交通运输线,铁路桥梁时常遭到炸毁。大量物资依靠公路运输,敌机对公路枢纽地带整晚封锁,在傍晚轮番以两架B26轻型轰炸机进行控制。一架在高空掷照明弹,一般保持在十二、三颗,熄灭或被击落一颗又掷下一颗,地面上的景物照得很清楚;另一架敌机则在低空盘旋,发现可疑的目标就扫射轰炸。志愿军汽车驾驶员对这些险似“鬼门关”的封锁区,毫不胆怯畏缩,为了前线的胜利,他们以英勇顽强的精神,驾驶着英雄“小嘎斯”(汽车),机智地闭灯加大油门闯过一个个险卡,把一车车的物资运送前方。美帝于重点地区封锁的同时,在公路上又耍出鬼花招,每天下午三、四点钟之际,敌机沿着公路撒下了三角钉、子母弹、蝴蝶弹等破坏品。当车辆触压这些东西,轮胎就漏气或爆炸,车辆立即抛锚瘫痪。针对敌人的阴谋诡计,我方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仅我们后勤四分部就有一个警卫团专门对付敌机的骚扰破坏。在公路上每隔三、四公里就设置一个防空哨,敌机来袭时就鸣枪报警停车,解除时敲响空炸弹壳以示放行。每天傍晚前,这些警卫战士在辖区内,扫除三角钉、引爆蝴蝶弹、子母弹,及时清除了公路上的障碍物,保证了各种车辆畅通,使我们的公路成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本文作者入朝参战两年六个月,荣立过三等功,朝鲜政府授予军功章两枚。现任龙海县角美食品站支部书记)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本书分纪念抗美援朝四十周年、纪念抗日巾帼英雄李林殉国五十周年两栏目包括龙溪、海澄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石码工商界踊跃献机献炮抗美援朝、龙溪二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归侨女英烈李林的少年时代、李秀若在集美、回忆李林学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振寿
责任者
孟浩然
相关人物
姚文涛
相关人物
谢鸿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元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