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54
颗粒名称: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的战士回忆了他参与朝鲜战争的经历。他描述了部队奉命入朝参战、在战斗中的经历以及遭受伤病后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他还提到了战斗中各种战术和对抗敌机的经验,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结束了抗美援朝战争。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志愿军 伤病治疗

内容

建国前后,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四师三四〇团三营七连战士。我部于1950年10月25日奉命入朝参战。那时美帝已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我们抱着大火烧到门口,军情紧急刻不容缓的心情,离开祖国奔赴朝鲜反帝前线,赶上第一次战役打得正烈,我们顾不得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奋力歼敌1.3万余人,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进到清川江以南,迫使敌人采取守势,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11月初,第二次战役打响,我三四〇团三营七连开始向敌人发起进攻。以前在国内作战,发动进攻的时间多半选择在凌晨拂晓。这次作战,因为敌人空军白天特别猖狂,我军行动不利,所以进攻时间选择在夜幕降临的下午六、七点钟。当时我担任爆破手,与本班战士一同匍匐前进。刚刚运动到山脚底下正要攻击上山,敌人排炮齐发,密集的炮弹四处开花。一颗落在我班前进路上,我觉得左上臂一阵剧痛,用手一摸,血流如注。紧接着又飞来一块石片打中我的头部,随即晕倒在地。经过包扎,奉命退下火线。因为两脚无恙能够步行,坚持走了三、四天才到达新义州收容处,翌日乘火车回国,住进牡丹江市立医院。此时前线战斗紧张,我们却躺在病床上,入朝参战仅约两个月,未立半点功劳,就离开战场,心中十分焦急。各级领导和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院亲切慰问,使我更感惭愧,只好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争取早日痊愈重返前线。半年以后,医院领导让我带上疗养模范的光荣称号离开医院,由牡丹江转到丹东,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去找自己的部队。
  不久,我被调往师部学习野外观察勤务,各团各营调来参加学习的,共有二、三十位同志。一个多月后学习结束,又各返回原单位。遇有战斗任务时,师部设观察台,团部设观察所,营部设观察员。我就在本营担任观察员,对海、陆、空三方面的敌情进行严密监视,发现异常征候,立即捉住踪迹进行分析研究。并于每日18时以前,将整日的情况综合整理向上级观察所汇报。在1952年初,我被调去军部步行机连以前,一直担任观察员。
  步行机是当时比较现代化的装备,就是利用无线电收发话机进行军中的通讯联络,节省架线所需的人力物力,加速通讯联络的时间。
  又因美帝使用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杀害中朝战士及无辜群众。我曾奉命参加短期学习、讨论反化学武器的方法,大家交流经验。对磷火弹、催泪弹,以及窒息性、糜烂性、中毒性等各种毒气的危害性,防避急救办法,都通过学习研究加以掌握,然后回部队向战士们宣传推广。
  美帝凭籍空中优势和现代化兵器,在自天能够有效地摧毁我阵地,破坏我交通运输,断绝我军需补给。但在夜晚就要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空中和炮兵的作用。所以我们专门利用夜间进行活动,发挥夜战的特长,奇袭敌人,夺回阵地,炸毁敌机、破坏敌仓,出色地完成各种战斗任务。所以一到夜间,敌人就会感到恐怖。
  为了对付敌机狂轰滥炸,我军不但在阵地里挖掘战壕,就是驻防时也不住进民房,都是挖洞为营房,可算是朝鲜战场上一大特点。但是山洞又阴暗又潮湿,实在不能居住。1951年冬,我们连在某山地挖好宿营的洞,连部七、八个人协力挖了七米多长,五、六米宽的一间地下连部。某晚天气特别寒冷,所以烧起两盆木炭取暖,入睡后洞外刮起风,阵阵吹入洞内,炭火越烧越旺,洞内充满二氧化碳,引起中毒呕吐。幸被洞外哨兵发觉,急报营部卫生员赶来抢救,这时已是午夜一点多钟。好在发现得早,中毒不深,很快都恢复健康。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廿八军担任主攻,我卅八军从侧面接应。我营奉命由某地出发,要进入上甘岭作战区助战,营领导派我们一个排作为先头部队,在拂晓时动身前去目的地做安排。我们来到一个山谷,在要通过公路时,碰到四架敌机在头上盘旋,用机枪向我们扫射,大家赶快散开,各找有利地形掩蔽起来。敌机盘旋一刻向北飞去,我们正要继续前进,突然听到震耳欲聋的马达声。第二批来袭的敌机有12架,到达公路上空即对可疑目标扫射,接着又盲目狂轰滥炸。隐蔽在我身边的一位战友,福建省漳浦人,就在这个时候牺牲。日已晌午,敌机去而复返。我们恐在这里耽搁过久,不能及时赶到目的地完成上级交待任务。只好利用敌机轰炸间隙,冒险通过公路跑到对面山坡,滑雪下山继续赶路。那晚后续部队也顺利到达指定地点,並连夜突击赶修防御工事,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第二天下午2时,开始组织炮火向敌方猛烈射击。6时,步兵发起全线出击。当时,我在三营跟副教导员一起,负责后勤抢救伤病员及组织转移工作。至第三天,天将拂晓,后续兄弟部队前来接替。
  这次战役打得十分激烈,美军伤亡惨重,被迫不得不坐了下来,在板门店谈判桌上签了字。我们志愿军指战员,就这样以“一不怕苦,二不伯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不借流血牺牲,终于赢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本文作者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军部步行机连班长,现龙海县二轻局离休干部)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总第十六辑)》

本书分纪念抗美援朝四十周年、纪念抗日巾帼英雄李林殉国五十周年两栏目包括龙溪、海澄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石码工商界踊跃献机献炮抗美援朝、龙溪二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归侨女英烈李林的少年时代、李秀若在集美、回忆李林学友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谦德
责任者
赖鄞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牡丹江市
相关地名
丹东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