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眇公年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39
颗粒名称: 苏眇公年表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66-74
摘要: 文中详细记载了苏眇公(维桢)先生自幼成长经历、学业生涯和参与革命活动的历程,包括就学经历、参与反清革命活动、革命斗争经历、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等。苏眇公一生丰富多彩,积极参与国家大事,为革命事业不遗余力。
关键词: 苏眇公 人物

内容

1888年戊子光绪十四年十一岁
  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寅时生于福建海澄县(今龙海县)港尾格林村。乳名维桢,号监亭,字郁文,笔名小阮、眇公等。父苏君陶甫,清末秀才,亦能医,为人忠实俭朴,历任乡里塾师。
  1893年癸巳光绪十九年六岁
  受学于家父所办私塾,校舍名指南轩,又名小隐。舍内陈兵器,单日演武,双日读书。眇公性聪慧,每得师辈称许。
  1896年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九岁
  仍从父亲读私塾,妹敏娘生。年底,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维新变法。
  1902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十五岁
  弟维熊生。
  1903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十六岁
  应乡试,中秀才,人誉其母为“父秀才,夫秀才,子亦秀才”。是年五月,邹容发表《革命军》;六月,“苏报案”发生。
  1904年甲辰光绪三十年十七岁
  在家自学。二月,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冬,“光复会”成立。是年,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1905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十八岁
  被保送入“福建师范学堂”深造,学名郁文。在校中与同学宋子靖(渊源)、林寄南等倡办阅报书社,购买各地进步报刊杂志,介绍给同学们阅读,秘密开展反清革命活动。是年七月,革命党人吴越舍身炸五大臣;八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1月,《民报》创刊,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
  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十九岁
  在“福建师范学堂”学习,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当被清廷发觉要逮捕时,即设法逃往日本。在东京,认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
  1907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二十岁
  随“福建师范学堂”监督陈宝琛在南洋群岛募捐漳嵩公路股金。是年,同盟会先后在潮州等地发动起义;光复会员徐钖麟刺死安徽巡抚恩铭;秋瑾被杀。
  1909年乙酉宣统元年二十二岁
  被派往印尼爪哇任《公报》总编辑,他耳闻目睹华人备受凌辱,渴望祖国的进步与富强;时孙中山先生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提出“驱除跶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深受广大侨胞的拥戴。苏眇公就在该报亟力宣扬,并与《民报》遥相呼应。是年一月,袁世凯被赶回老家,十月,各省成立谘议局。
  1910年庚戌宣统二年二十三岁
  因在报上撰文抨击清政府,被爪哇当局责成限期出境。苏眇公经香港归国,再到汕头,有感于时政,写下《鮀江书愤和何海鸣》诗一首:莺飞草长杂花生,不为寻春负此行。垂死春蚕犹作茧,再来秋雁已无声。蠕蠕共作〓中虱,振振还谈纸上兵。如此枯棋休再着,便应他去请长〓。”抒发世路坎坷,大志难展,不甘寂莫的革命情怀。未几,赶回福建福州,和同盟会员秘密策划八闽光复大计,进行联络归侨参加起义和筹备工作。时广州新军起义,事败后返东京。
  1911年辛亥宣统三年二十四岁
  十一月九日福州宣告光复,苏眇公奉令与丘曾三、颜太恨、黄顺昌等由厦门赶回漳州与陈兆龙、朱润卿、林者仁等密筹起义。陈兆龙与苏眇公等数人谋于东门,拟先首义。十一月十一日,漳州宣告光复,苏眇公又与陈智君赶回海澄与甘黄涛、陈畹澜等密商刺杀海澄县令史鉴清,乘勒令县老爷来文昌宫清理帐务之机,甘黄涛急速取出暗藏在袜中的短刀行刺,致使县令重伤。海澄光复,苏眇公立即返漳理事。漳州成立参事会(设在澄、漳、龙道内),苏眇公任参议员,该会十二月十三日决议,俟颜君、太恨返漳时选举会长,以苏眇公为临时会长,并推举为府县编制草议。福建都督尚未派人来,光复后的漳州,群龙无首,又谣传旧防营管带要向洪门会开火,商店闭门,居民未敢外出,地方流氓蠢蠢欲动,各团体推选苏眇公、丘曾三为代表去福州联系。福建都督府才派刘蔚为司令主持军事,陈培锟为观察主持政治带了新兵百多人抵漳,秩序始告安定。参事会撒销后,苏眇公奉令赴福州任《群报》总编辑。是年四月二十七日,孙中山、黄兴等人组织广州起义,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发,十二月,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二十五岁
  在福州任《群报》总编辑。“蒋筠、黄家宸暗杀案”发生后苏眇公力持正义,因被捕入狱,鞭笞严刑之下,仍以厉词相向,后多方援救,幸获释。时革命大势几经起落,但苏眇公一如既往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大业,为后人所嘉颂。
  1913年癸丑民国二年二十六岁
  窃国大盗袁世凯复辟帝制,福建革命党人密谋独立未遂,袁派李隆基、张元奇先后入闽,迫害革命党人。苏眇公被迫再度逃亡日本。
  妹敏娘于归。
  三月,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七月,孙中山先生发动“二次革命”,举兵讨袁,事败,逃亡日本。
  1914年甲寅民国三年二十七岁
  苏眇公奉命到南洋群岛从事倒袁革命活动。是年七月,孙中山先生在东京召集一部分国民党激进派,另组中华革命党。八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乙卯民国四年二十八岁
  十二月,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苏眇公在这关键时刻,取道香港回国,筹备成立厦门市党部,不畏强暴,对大阴谋家袁世凯猛加抨击,又被捕入狱。眇公先生的左目,便在这时因刑杖而失明的。时人为着敬重他,改称“眇公”。后经王选闲等奔波呼吁,多方营童而得释。
  1916年丙辰民国五年二十九岁
  年初,与叶青眼、许卓然、丘廑兢、陈世哲、宋子靖等三十余人在厦门市鼓浪屿郑子爱家底楼(现复兴路门牌五十九号)秘密召开倒袁会议,决定起义时间及进攻路线,并推举苏眇公草拟《讨袁檄文》。后事泄,苏眇公避家乡,袁兵几次搜捕,幸有群众掩护,安然无事。值袁死,苏眇公于十二月重回厦门,曾出任《民钟》社外评论记者
  1917年丁巳民国六年三十岁
  出任《闽南报》编辑。是年因忤厦门军阀,节届重阳入狱,获释后作有《鹭岛惆怅词》二十三首,旨在消遣无聊、落寞情绪。是年娶妻纪玉样,父撰楹联:“四海风波难做官,一门耕读胜为官。“以为家训,令苏眇公书之,今此联尚在。
  1918年戊午民国七年三十一岁
  任《闽南报》编辑、《江声》社外评论记者,径返于厦门、港尾间。是年战事纷纭,政局动荡,苏眇公忧戚之心每形于言表。
  1919年乙未民国八年三十二岁
  回乡修海澄县志,纪氏玉样夫人死于三月二十三日。
  1920年庚申民国九年三十三岁
  任《厦声报》记者,兼任《思明》报社外记者。
  1921年辛酉民国十年三十四岁
  与海澄东园甘福娘结婚。写有《辛酉集》诗词一本,原稿存于海澄县浮宫寿尾村郭国威处,文革中遗失。五月五日,孙中山先生子广州就任大总统职务。十月,英国要在厦门海后滩建码头,五十七个团体组成“保存海后滩公民会”,眇公以犀利的笔锋,撰文痛斥侵略者,在《厦声报》发表,笔名小阮。
  1922年壬戊民国十一年三十五岁
  二月,辞去《厦声报》记者职务,受骋任集美学校中学部国文教员。曾在集美学校月刊发表论文《政治与文学》、《干政与干学》等文章,及参与署名的《我们对于闽局的主张》。
  1923年癸亥民国十二年三十六岁
  八月离开集美学校,出任《厦声报》总编辑。
  1924年甲子民国十三年三十七岁
  继任《厦声报》总编辑,住于厦门市草铺埕,写《甲子杂诗集》。是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开第二次代表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六月,黄埔军校建立;十一月四日,孙中山先生发表《北上宣言》。
  1925年乙丑民国十四年三十八岁
  继任《厦声报》总编辑,与《民钟》、《思明》、《江声》等报社合击张毅不中,反为所噬,眇公被迫辞职。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五卅”运动爆发,六月,省港大罢工;八月二十日,廖仲凯被刺杀。子见羹生。
  1927年丁卯民国十六年四十岁
  “四·一二”事变中,苏眇公在《厦声报》发表蒋经国指责其父蒋介石的信,该报被查封。冬,许卓然续骋苏眇公为《江声报》总编辑。三月二十四日,英、美、日、意军舰炮轰北仗军驻扎的南京城,中国军民死伤二千余人。
  1928年戊辰民国十七年四十一岁
  仍任《江声报》总编辑,住于厦门草铺埕,作有《戊辰近作》六首及《满江红》词一阙。
  1929年乙巳民国十八年四十二岁
  应陈文总之骋,前往上海,任《昌言报》总编辑。经常发表诗文于上海的《大公报》、《晶报》、《昌言报》。
  1930年庚午民国十九年四十三岁
  接父病危急电,即返故里,父已病逝。苏眇公在家乡守孝。
  1931年辛未民国二十年四十四岁
  寓居家乡,兼业教学。是年,“九·一八”事变发生。
  1932年壬申民国二十一年四十五岁
  不久,苏眇公往厦门中学任教。是年,“一·二八”事变发生;三月,溥仪在日本扶植下成立“伪满洲国”。
  1933年癸酉民国二十二年四十六岁
  任厦门中学国文教员。十一月二十日,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公开宣布反蒋抗日,在福建组织“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
  1934年甲戍民国二十三年四十七岁
  寓居厦门本部巷,初夏,作有《伤春集》,收诗二十二首。其《弁言》曰:“就余一人之文艺过程而论,在此时期,其诗文字可云较有精采。然社会之同情,转不如其前此粗制滥之时,固知世之爱好文艺,不仅在文艺之本身,乃并及于艺以人重之人,而此时之余,直同行尸走肉,不有权威,不值一文,其被摈斥,良有以也。”后应骋前往厦门大同中学。是年一月二十二日,蒋介石自任“讨逆”军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福建人民政府进攻,同时又派人勾结日本,使之出兵协助。
  1937年丁丑民国二十六年五十岁
  任厦门大同中学国文教师。妹敏娘病逝。“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开始。十月二十五日夜,日寇侵犯金门,秋季离厦回乡。
  1938年戊寅民国二十七年五十一岁
  日寇陷厦,苏眇公不愿当顺民,挈眷随大同中学内迁至海澄厚境许村(校址:文鼎小学)。作有《好景集》,收诗二十二首。其序曰:“《好景集》者,因寄校之乡为厚境许,而‘厚境’与‘好景’音差近,遂以名之。初非光景美好之谓,盖自半载以来,日在敌人机炮轰炸威胁之下,救死不赡,尚何‘好景’之足云!是虽寥寥短帙乎,而一时社会心理之反映,与夫本人半年来之心血系之矣。”又有《我与西湖》、《南太武》、等文章。
  1939年己卯民国二十八年五十二岁
  随校内迁南靖县山城,寓住南苑楼。苏眇公到了晚年,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盼望早日恢复失地,还我河山;而日寇的蹂躏,各地匪徒的骚扰,使他的生活极为穷困。这些,可以从他的诗文及家信中看出。
  1943年癸未民国三十二年五十六岁
  农历五月十三日申时,学校工友送饭时发现这位民主革命战士端坐椅上而薨,享年仅五十六岁。苏眇公家唯四壁,蒙各界人士及全校师生资助,数百人扶柩至山城溪边,安放杉排上,由弟维熊与独生子见羹运回家乡。农历九月二十七日安葬在格林村油车山麓。十月,海澄县各界人士在海澄月港小学礼堂举行追掉会,全省知名人士送来輓联甚多。苏眇公生前写下了不少抒发革命情怀,抨击时毕的诗文,经他的好友李禧(绣伊)搜集整理得一百七十多首,由李俊承居士在新加坡出版,书名《眇公遗诗》。经由福建师大中文系黄寿祺教授为之题辞四阙。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书收录了石码镇建制、市政古今谈、石码小沧桑、古镇石码展新容、漫话石码百货业、抗日胜利后,石码受降记、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早期海澄革命活动片段、许文和他创办的文鼎小学、简介渔业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苏衍宗
责任者
苏眇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