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溪先生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32
颗粒名称: 陈北溪先生传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淳是研究程朱理学的著名学者,擅长书画。他从小好学,求见于朱熹,受到称赞。陈淳学习认真,通晓义理,经常向朱熹请教,朱熹对他很满意。陈淳后来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葬于北溪故里,学者称他为朱门高弟,他的著作有《论孟学庸议》《字义详讲》《礼诗女学》及《北溪大全集》等。
关键词: 陈北溪 人物事迹

内容

陈淳,字安卿,漳州府龙溪(今龙海)县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生于北溪地方。是研究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的著名学者,人称“北溪先生”(或称陈北溪)。他擅长书画,据说他的画可以“乱真”,所以在漳州一带流传着有“陈北溪好字画”的故事。
  陈淳从小好学,读书必求甚解。听到了朱熹(人称朱文公)在武夷山紫阳书堂(即今武夷山九曲宾馆后面)讲学,就很想去拜师学习,但苦于没有路费,不能如愿。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朱熹出任漳州知府。陈淳大喜,即抱“十年愿见而不可得之诚”,以自己所写的《自警诗》作为贽见礼,求见于朱熹。朱熹读完了他的诗,马上接见了他。两人相见恨晚。谈论间,朱熹了解到他学习有恒心,肯用工。就以“根源”二字教他“凡阅义理,必穷其原……”的道理。陈淳听后,更加认真学习,力求通晓他所未学到的一切义理。从此,经常出入于朱熹讲学的郡斋。朱熹很称赞他的“善问”,是一个“无书不读、无物不格”的人。曾多次对人夸赞说:“南来,吾道得一安卿为喜”(《漳州府志》卷十五)。又说:安卿看得道理尽密,此间诸生,未有及之者”(同上)。朱熹离开漳州后,到建阳考亭等地方讲学,陈淳还是不远千里,认真求教于朱熹。这样,又再学习了十年,“凡所读圣贤之书,讲明义理,洞究渊微。日用之间,行著习察有以洞见乎天理流行之妙。胸中洒落,随其所处,莫不有从容顺适之意”(《漳州府志》卷十五)。
  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陈淳再谒朱熹于考亭(在今建阳),向朱熹汇报了学习所得。当时,朱熹已卧病在床。对他说:“如公所学,已见本原,所阙者下学之功尔。”次年正月,陈淳告归。(《北溪守义》点校说明。中华书局83年版)三个月后,朱熹就病逝了(宁宗庆元年六年——公元1200年)。陈淳每次追思朱熹的教诲,更加认真钻研学习,做到“无书不读、无物不格”的地步。日积而月累,义理贯通,条理清楚(《北溪字义》宋史陈淳传)。
  淳性孝,母疾亟,号泣于天,乞以身代。弟妹未有家室者,皆婚嫁之。葬宗族之丧无归者。居乡不沽名徇俗,恬然退守,若无闻焉,然名播天下。世虽不用,而优时论事,感慨动人。郡守以下皆礼重之,时适其庐而请焉。”(《北溪字义》宋史陈淳传)宁宗嘉定九年(公元1217年),陈淳到中都去等待考试,回来时,遇见了严陵郡守郑之悌。郑率领他的僚属,邀请他到郡庠里去讲学。第二年(嘉定十年戊寅——公元1218年),以特奏恩授迪功郎。嘉定十六年(甲申——公元1223年)授泉州府安溪主簿。泉南诸生都为有幸能得到先生的教诲而自喜。可惜,还没上任,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五岁。葬于北溪故里(今龙海县步文公社西洋崎岭后面)。学者称朱门高弟。著有《论、孟、学、庸议》《字义详讲》(83年中华书局版改名《北溪字义》)、《礼诗女学》及《北溪大全集》(现漳州图书馆尚保存有一部)等书流传于世。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书收录了石码镇建制、市政古今谈、石码小沧桑、古镇石码展新容、漫话石码百货业、抗日胜利后,石码受降记、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早期海澄革命活动片段、许文和他创办的文鼎小学、简介渔业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调麟
责任者
陈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