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石码展新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410
颗粒名称: 古镇石码展新容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
页码: 9-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码古镇位于九龙江的汇合处,是闽南较大的集镇和侨乡之一。市场繁荣,工业生产主要以手工业作坊为主。解放前兵匪成灾,生灵涂炭。解放后交通发达,对外贸易日益繁荣。石码古镇面貌日新,新建筑群比比皆是,被评为“卫生四无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具有特色的石码小吃,价格低廉,大可一饱口福。
关键词: 石码镇 发展 地方史

内容

古镇石码,自从传说“沉七洲、浮福建”起,就开始有人居住,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石码原名石谿,明朝宣德年间改称锦江,嘉靖初(1522年)改为石码镇。民国后,隶属龙溪县,开辟公园,修筑街道,建设码头,逐步形成城镇规模。
  石码镇座落在九龙江的西溪、北溪的汇合处,是闽南较大的集镇和侨乡之一。面积一点八平方公里,四万多常住人口。十七世纪以来,市场就很繁荣,沿九龙江帆船货物多停泊此港,此镇成为邻区物资重要的集散地。十九世纪后,镇内工业生产主要以手工业作坊为主,著名的有竹器、木制器,还有烟丝、纸箔、木材等。五十多间中、小〓米厂,年平均吞吐量大米达四万吨左右。
  过去流传在石码一带有一首民谣:“张毅换张贞,各捐加二升,赌场妓馆盛,官兵日夜嫖赌饮,土匪占据在山顶,抢劫绑票很猖行,只爱黄金和白银,百姓痛苦不安宁。”张毅张贞,都是国民党反动军政驻当地的头目。这是解放前兵匪成灾,生灵涂炭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鹰厦铁路经过小镇北部。陆路交通以石码为中心,四通八达。江河上的客货运直通厦门、汕头、香港等地。对外贸易日益繁荣。除出口花、果、蟳、鱼、蚝等各种土特产外,社队企业与集体厂场的工业产品,如皮鞋、蚊香、家具、瓷器、蜜饯、纸箔等都打进国际市场,为国家增加了大笔的外汇收入。
  现在,石码古镇面貌日新。人民路、工农路、英厝埔三条大街作为卫星城的延伸,在一片废墟和沉睡的田野上展现新姿。十多米宽的新街两旁大厦林立,有邮电大楼、知青大楼、外贸大楼、银行大楼等,新建筑群比比皆是。石码镇在文明建设方面也名列前茅,被评为全省“卫生四无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华侨投资兴办幼儿园受到各方面好评,报纸和新闻社都曾撰文拍照向国内外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特色的石码小吃。市镇饭楼酒馆和小食摊,随处可遇。凡天上飞的(如鸟、鸽),海上游的(如蟳、虾),洞里爬的(如龟、鳖),地上跑的(如鸡、鸭)等皆备,经厨师的精心制作,成为佳肴美食,价格低廉,大可一饱口福。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龙海文史资料第五辑》

本书收录了石码镇建制、市政古今谈、石码小沧桑、古镇石码展新容、漫话石码百货业、抗日胜利后,石码受降记、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早期海澄革命活动片段、许文和他创办的文鼎小学、简介渔业学校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立青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石码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