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糖134良种在龙海的贡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81
颗粒名称: 台糖134良种在龙海的贡献
分类号: F323
页数: 3
页码: 42-44
摘要: 本文讲述了龙海县是甘蔗种植的重要地区,种植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县境自然条件适宜,经过改进和引进台糖134蔗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县十四个公社、四个国营农场都发展有甘蔗生产,种植面积达六万九千多亩,平均亩产一万七百多斤。对比解放初期,面积扩大6.2倍,单产提高2.3倍,糖总产量增加26倍。甘蔗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国家制糖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 龙海县 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内容

甘蔗是龙海经济作物中生产比重最大的作物。我县种甘蔗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栽培经验丰富,自然条件适宜,为求产量高,榨糖量大,收益增多,经过改进,已取得可观的成绩。目前全县十四个公社、四个国营农场、都发展有甘蔗生产,面积达六万九千多亩,平均亩产一万另七百多斤。1980—1981年榨季,供榨量三十三万九千吨,产糖四万二千多吨。对比刚解放的1949年,面积扩大6.2倍,单产提高2.3倍,糖总产量增加26倍。农民出售原料蔗收入达一千四百五十万元,并就得奖售化肥、奖售粮、奖售糖,调动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甘蔗种植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促进国家制糖工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利地支援“四化”建设。
  龙海甘蔗种植业能获得较快的发展,有多种因素,而抓紧良种的培植推广,是个主要环节。解放初期,我县蔗苗品种是以低产低糖的竹蔗为主,种植量约占甘蔗面积90%,素称“蔗王”的爪哇2878只占10%,收益不大。
  1944年,福州协和大学农学院从台湾大南尼蔗苗繁植场,引进台糖134蔗种,同时还引进20多个其他蔗种,进行栽培比较。1947—1948年该校两届学生试验结果,在毕业论文中,认定台糖134种苗比其他20多种苗种优越得多。连本省已试种的爪哇2878蔗苗也不及它。1950年就把这批引进培植的台糖134蔗种,全部移交仙游县国营农场,进行单芽繁植,继续试验,进一兵证实了台糖134特别优异。1954年省农业厅特产处,根据试验结果,决定在仙游国营农场和龙溪园艺场加速繁植。
  1955年春,省农业厅特产处,托运台糖134蔗苗四百斤给我县农业局,县农业局派技术干部在步文公社登科高级社试种八分地。试种所得,效果显著,比地方种竹蔗增产五成至一倍。该社就将这一丘蔗全部畄作种苗。1956年扩种二十余亩,获得大面积丰收,压榨出糖率达12.5%,大大超过本县所种的蔗苗。由此台糖134就受到邻近蔗农的欢迊,竞相引种。1957年省农业厅又从广东调给我县台糖134种苗二百吨,供我县扩种。1958年全县基本实现台糖134良种化。从1958—1981年十四年累计,种植台糖134的面积七十万亩,共增产原料蔗一百四十万吨,增加食糖十七万五千吨,蔗农增加收入六千零二十万元。这是台糖134良种,对我县蔗糖生产取得的显著成绩。
  历史是前进的,事物是发展的。台糖134目前在我县种植的面积已经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70/611和69/263两种蔗苗。但是木本水源,这两种蔗苗,是我省农科院蔗麻研究所,用台糖134为亲本,与其他良种进行有性杂交培育出来的。今后台糖134良种,不直接为我县甘蔗发展服务,但其衍生的后代,正是我县主要的甘蔗品种。由此,可以说台糖134良种化的基础,也是台湾甘蔗育苗科技在祖国蔗糖事业的贡献。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本文讲述了龙海与台湾的渊源关系、早期开发台湾的颜思齐、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功绩、郑成功的将领陈泽将军、思乡曲、林氏义庄及林平侯一家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维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龙海区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