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西河堂”与莆山故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79
颗粒名称: 台湾“西河堂”与莆山故里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5
页码: 35-3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台湾省台北板桥,有座名为“西河堂”的祠堂,是莆山后裔的家庙,建筑壮丽,仿古宫殿式,被认为是台湾建筑中最杰出的之一。这些莆山子弟在台湾发展艰难,曾多次举行示威活动争取权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二·二八”起义。两大家族,林履信和林木土家族,是莆山子弟在台湾的总代表,他们在祖地莆山社开展了许多有益事业,包括林氏义庄、埔尾小学等。他们为了维系与祖地的联系,定期举行祭祖会亲活动,吸引了台湾和海外的宗亲。 两家族的成员还积极投身台湾的经济和政治事务,也拥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力。
关键词: 林氏义庄 龙海县 慈善事业

内容

在祖国宝岛——台湾省的台北板桥,有座富丽堂皇的祠堂,座东南朝西北(大陆方向),称号叫“西河堂”,建筑仿古宫殿式,屋顶饰以玲珑精细的人物和花鸟,两瑞摆置两条腾龙,精工雕刻,壁图生动绚烂,画栋雕梁。在台湾的庞大建筑群中可称首屈一指。
  这个祠堂,是莆山后裔在台北、板桥、士林等地所繁衍的十四万子弟的家庙,现在掌堂的是台湾名士林履信和宗弟林木土。两家主持在这里每年十月一日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祖会亲活动,大量地吸引着台湾和海外宗亲。为了达到“祭祖思源、会亲望乡”的目的,争取人数众多的林姓宗亲,每年活动皆由主持人负责招待三天,凡是莆山子弟参加者,往返路费也皆由主持人负责。并发聘书遍于海外,吸引面和争取面甚大甚广。因为规模隆重,在一九八一年的活动时,台湾当局为笼络人心,也实行对参于者再招待三天。由此可见,这个思源盼望统一的心理在台湾是深得人心的。
  在那里,他们所奉祭的是他们祖地莆山故里的先祖。这个莆山故里现属龙海县角美公社埔尾大队,是林姓“西河”宗支的后裔村落。先祖地河南西河,于宋朝随名将杨文广征闽而入莆田,后又遂分宗于仙游、长泰、莆山开基祖林隐庵就是元朝大德五年秋从长泰钦化里积山再分宗而来,为缅怀远祖,故取河南西河的“西河”两字和莆田的“莆”字、积山的“山”字,命名为“西河莆山社”。后来又改名为“埔尾”,原因是清朝太平天国军队攻打漳州时,莆山子弟曾受借用参战,攻克后,因清军救援已向漳州进发,太平天军随即撤离漳州,受借用农民被困城内,狡猾的清军以“一二三四”辨别口腔而将参于攻城者实行镇压,故乡莆山社也变成一片“火烧埔”(就是当地称为“长毛反”的事件),但野火是烧不尽的,悻生者为怀念英烈而取“火烧埔”的“埔”字改名为埔尾,示意火烧埔又有“尾”(后裔)而继续生存下去。
  但是,被洗劫的伤痕毕竟造成了一穷二白。这些莆山子弟为摆脱困景,十九世纪末叶继林平候带领开发台湾之后又多次组织了数千人渡海峡去开发郑成功所收复的台湾宝岛。
  开发台湾原主持人林安邦,号石潭字平侯,莆山十五世孙,因开发台湾有功,在道光年间,被封为广西柳州府正堂。建家府号“本源”,后生国栋、国仁、国华、国英、国芳五子,由林国华承接家业,继续组织开发,因为多方的支持和奋斗,后来开垦的土地面积占台湾半个岛。在那时,他们为了救济祖地乡亲,到龙溪县(现属龙海县)府备案,在祖地建立了“永泽堂林氏义庄”,就是从嘉庆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一九年)起,年年把台湾兴直堡新竹庄的水田所收益的实谷一千六百石(折二十二万四千斤)寄回祖籍,基本上供济宗亲生、吃、穿、婚、丧及祭祖、修庙、修谱,和喜庆费用。林国华生有维让、维源、维德三子,承接家业的是林维源,号时莆,对督建台北城,发展台湾的盐、米、糖、矿、
  工、商、交通运输业和文教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光绪年间,曾以每年“十三万给京”而全国著名,被封为光禄寺大夫正卿,光绪皇帝〓御书“尚义可芳”的匾幅。林时莆后传有尔嘉、鹤寿、柏寿、松寿四子,由林尔嘉承接家业。林尔嘉字叔臧,就是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的开创人,“菽庄”两字是取“叔臧”同音而来。林叔臧又生有景仁、刚义、鼎礼、崇智、履信、克宫、志宽七子,由林履信承接家业,因为他排列老五,被称为“五少爷”,现在他在台湾的财产据说已与四大家族并列,在台湾和海外,被称为“五大家族”,开设着“台北银行”,掌握着台湾的经济命脉。以上各代除被拟定掌家外,兄弟皆赴各国发展,林履信有一个儿子叫林慰桢,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曾与夫人刘树璋多次回国于北京、上海、福州、厦门等地开设讲座。林慰桢有一个女儿叫林东宁,是怀念台湾而起名,现已定居北京中央编译局。
  现在台湾“西河堂”的另一个主持人林木土,是莆山十九世孙,他的祖先是随林平侯开发台湾而后继其上的尽次林履信财产的台湾第二家,是台湾工商界的大财主,开设有工商银行。林木土之妻李缎现住国民党检察委员兼妇女全国主席,妹林慎现住国民党立法委员兼国大代表。林木土生有永芳、永茂、永青三子,其中林永芳现在出居美国。
  但是,这些莆山子弟在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反抗压迫而在台湾站住脚跟,曾多次举行示威活动,比较著名的是一九四八年的“二·二八”起义,虽然受到国民党的血腥镇压,但英烈的鲜血则换来了这些莆山子弟在台湾的实力地盘。国民党为缓和台湾矛盾,于一九四八年秋曾组织一个“福建省慰问团”赴台湾,那时,因为台湾林家势力庞大,慰问团也由原龙溪县一个参议员叫林江海(现在龙海县埔尾大队)参加,但结果林江海一下飞机,就被林木土的小车接走,游玩了台湾的名胜古迹,迥避了所谓的“慰问”活动,在台期间,受到林履信和林木土等宗亲的热情款待。
  这两大家族,在台湾是莆山子弟的总代表。他们曾为祖地莆山社做了许多有益事业,其中由“林氏义庄”供济宗亲共经历一百一十六年(至一九三六年止),现在的埔尾小学也是由林木土开办的莆山学堂而发展起来的,为祖地培育了不少人才。现在莆山妈祖庙也是台湾宗亲于道光十八年(公元一八三八年)为答谢而修建的,殿前的两具龙柱是从台湾运来的,上面还刻有“广西柳州府正堂林平侯敬奉”的字样,前殿有林平侯答谢所奉赠的匾幅,写着“江左名贤”。他们还为祖地生产发展,曾从台湾移栽香蕉、龙眼到祖地,现在埔尾已发展为十万株的香蕉和二千株龙眼。台湾宗亲为了表达思念祖地,由林木土从台湾带来相思树栽于莆山开基祖林隐庵的陵园里。他们为了让子孙永远不忘祖地,而在台北“本源花园”里用了二亩地面积仿制了一幅“龙溪版图”。台湾与大陆未隔离以前,两地宗亲经常来来往往,每逢丑、辰、未、戍年就有二、三百名宗亲返回祖家同赴莆田湄州妈祖庙请香。
  在板桥“西河堂”里,他们还保持着莆山素有“菊花”象征的习惯而栽培在殿前。“菊花”的来历是,莆山开基祖林隐庵是带菊花离长泰而栽育在白石里生根、开花;七世林白石是明著名的官吏,告老回乡时,也是带着百姓所赠的“菊花化石”回乡;开发台湾的宗亲也是秋天菊花盛开时,在妈祖庙诺下“菊花盛开,开台奏凯;菊花繁茂,子孙兴旺”而带着菊花随北风渡海栽育在台湾宝岛,至今的“菊花恋”还依旧如原。
  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而使两地宗亲能欢聚一堂,托大陆亲人赴鼓浪屿“菽庄花园”将祖地名“莆山”改为“补山”,用“补山园”石刻在石头上。意思是“补缺山河”。这铿锵有力的三字表达着台湾“西河堂”的心情,也反映着全国各族人民迫切愿望——统一祖国。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本文讲述了龙海与台湾的渊源关系、早期开发台湾的颜思齐、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功绩、郑成功的将领陈泽将军、思乡曲、林氏义庄及林平侯一家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长合
责任者
林履信
相关人物
林木土
相关人物
杨文广
相关人物
林隐庵
相关人物
林平候
相关人物
林安邦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林国华
相关人物
尔嘉
相关人物
鹤寿
相关人物
柏寿
相关人物
松寿
相关人物
景仁
相关人物
刚义
相关人物
鼎礼
相关人物
崇智
相关人物
履信
相关人物
克宫
相关人物
志宽
相关人物
林慰桢
相关人物
刘树璋
相关人物
林东宁
相关人物
李缎
相关人物
林江海
相关人物
林平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龙海县
相关地名
台北市
相关地名
板桥区
相关地名
西河乡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长泰区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龙溪县
相关地名
尚义县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永茂乡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西河堂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