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今昔“脚踏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38
颗粒名称: 东山岛今昔“脚踏车”
分类号: D616
页数: 4
页码: 217-22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东山岛自行车的历史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以拥有自行车为自豪。随着经济的发展,自行车的数量不断增加,逐渐被摩托车、小车所取代。本文还介绍了手扶拖拉机等新型运输工具的出现,以及自行车管理的规定和变化。最后,作者指出,如今许多家庭不再需要自行车,但仍然保留着过去的回忆和情感。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历史变迁 东山县

内容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东山岛自行车的历史。据《东山县交通志》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一日本籍医生从日本带进1架。翌年,铜陵镇黄昌龙和他的儿子黄亚定2人从外地购进自行车旧部件,组装自行车6架,父子既载客运货又开店铺搞维修业务。民国三十四年(1945)以后,全县有自行车30架,其少数是红牌、三枪,但多数是组装杂牌车。1950年后,自行车曾一度作为陆运主要工具,参加营运自行车有100多架。”
  改革开放初期,“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仍然是东山岛人梦寐以求的“四大件”,姑娘找对象能有这“四大件”,简直像今天嫁给了“土豪”。那个年代,谁拥有崭新的自行车无不有着满满的自豪感,有人还会推着车到照相馆照相,犹如与明星合影引以为豪。干部有一辆自行车可供下乡也是颇为神气的。在当时,一个人骑着一辆进口旧自行车回家,势必引来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上前摸这摸那。如果这辆自行车后轮旁挂着一个小瓶似的微型发电机,与车轮摩擦后,能使车头电珠发亮,大家更觉得新奇不已。曾在县财政局工作过的退休干部陈炳文先生回忆:“记得当年财政局拍卖赃物时,这辆残缺不全的旧车是县公安局花35元买下的。”记者14岁时曾几次向老爸吵着要练车,惜车如命的老爸,以“这是公家执行任务用的”为由,说什么也不肯,后来实在拗不过我,他才答应让骑一次。但他怕摔坏车不好交差,便将扁担横绑在车后架,这样万一车倾倒了也不致损坏。
  改革开放前,点煤油灯的油都得凭票供应,自行车难买也就不奇怪了,对于汽车就更不敢奢望了。当时东山岛县城有个“东山汽车站”(在今华侨大酒店斜对面),但是班次却少得可怜。1978年,每天从东山岛开往漳州的班车只有4班,买张车票别说有多难。在车站不远处的“榕树脚”有个“单车社”,出差县内外的人大都到单车社坐自行车出行。当时未开通到汕头的班车,到汕头办事,130多公里路程也一样得靠自行车。今年83岁的单车社老工人谢玉光回忆:“当时用自行车载客到汕头是按公里计算车费的,每公里3分,到达汕头每人也只有3元多,遇到路况不好或者坡陡,乘客还得下车。”单车社有一位城关(今铜陵)师傅车技好生了得,他经常骑自行车到25公里外的西港盐场装载14包海盐,车后架还载了个10来岁的小孩,遇到上坡时,孩子就跳下来帮助推车,其辛苦可想而知。
  改革开放初期,还没有完全取消计划经济,自行车得凭票供应,主要由县商业局、县供销社安排供应,就连小孩子骑的玩具自行车也不易买到。1986年元宵节,笔者到漳州参加九县一区首届灯谜会猜。起程前,妻子千叮万嘱要给小孩子买一辆儿童自行车,不想跑遍漳州城,竟然一无所获。最后只好转道厦门,逛了几条街,才在一家商店花19元买到了。19元的“小车”占去笔者将近一半的月工资!尽管如此,全家人还是很开心,祖母平时不苟言笑,看到孙女骑着童车在庭院转来转去,也高兴得咧嘴笑起来。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东山岛也开始出现新型运输工具——手扶拖拉机,让人们打心里感觉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曙光的到来。东山县交通服务公司购买了15辆在全县专业营运。村里有个华侨回乡探亲,其亲人为表示恭敬也为显摆,特意雇了一部“手扶仔”,车上放着椅子,让年老的华侨坐在其上,想载他看东山岛的变化,没想到摇转曲轴,拖拉机起动后,像大发脾气似的“突突突”巨响,路况不好加上车子剧烈颠簸,刚开了一段路,华侨连连摆手叫停:“心脏受不了!”他的亲人只好改用手推的板车,载着他沿途看风景。
  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到新世纪初,自行车仍然是东山岛人的主要代步工具,这期间,人们买到新自行车后,必须持购车发票到县公安局自行车管理所办理自行车执照,俗称“挂车牌”。当时县公安局车管所对自行车管理有好几条严格规定,例举其中两条:“无车牌、车证、无车闸、车铃或未打钢印者,不准行驶,如发生失窃,要及时报案”“车辆过户、迁出,遗失车证、车牌要持单位证明,及时向原核发机关办理过户,过境和补发手续。”
  斗转星移,随着生产力发展,计划经济取消,买自行车再也不用凭票和批条,街头大量“摩的”喷着浓烟,发出震天吼叫肆意撒野,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蚂蚁似地穿行在大街小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好几辆自行车。以笔者家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换了10辆自行车,最后也逐渐被摩托车、小车取代了。许多家庭自行车被抛弃在房前屋后,任由日晒雨淋。至今我家还搁置着3辆比当年迎娶新娘还好的自行车。
  今非昔比!经过“升级换档”的自行车,已不再是代步和货运的主要工具,它变成骑游、体育运动和锻炼身体的“玩具”,成为绿色出行和健身运动的另类需求。海岛自行车运动协会、骑行俱乐部相继诞生,体现了更多的绿色低碳和休闲趣味,骑友们不时邀约出岛外、游省外,骑出健康和乐趣。2016年10月15日,我县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中国·东山岛首届国际自行车邀请赛,国内外800多名自行车爱好者倾情奉献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自行车盛宴。
  回望这40年,自行车从凭票供应到人人共享,从主要交通工具到环保健身时尚,它已成为改革发展的历史见证。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对台文化、绿色丰碑、石斋文化、史海探幽、海岛往事、乡村振兴、古代建筑、诗苑拾英栏目。收录了《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谷文昌亲自抓党报》《浅析黄道周的刚毅和谦和》《养生堂(育婴堂)往事》《东山岛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记忆》《东山农作物种植小史》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展华
责任者
黄昌龙
相关人物
陈炳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山县财政局
相关机构
东山县公安局
相关机构
东山县商业局
相关机构
东山县供销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