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往事——听松“胆真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31
颗粒名称: 古城往事——听松“胆真大”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171-175
摘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东山岛的著名书画家马兆麟与其学生曾筠。文章从坊间流传的侃语入手,介绍了马兆麟的德艺修为和对家乡的贡献,以及曾筠的学画经历和仿画技艺。文章最后通过曾筠的儿子曾文吉老人的回忆,展现了两位艺术家生活的艰辛和追求艺术的真性情。
关键词: 马兆麟 生平事迹 东山县

内容

在铜山古城,早年坊间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听松胆真大,串(敢)仿老师画”。
  这里的“老师”,看似对某位姓氏的从教者的普通称呼,实际上在东山岛是个特定称谓,专指马兆麟。当时民间还盛传“闽南文笔一大把,输过铜山一只马”!“一只马”也是专指“马老师”。这是铜山百姓对先贤马兆麟马老师的专属尊称,可为东山岛上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马老师一生的德艺修为,以及对家乡做出的巨大贡献,人们给予盛赞和传颂。
  马兆麟(1837—1918),字瑞书,号子般、晚号竹坪,清末举人,著名书画家,铜山(今铜陵镇)人,当年力主东山县建县并为之立下汗马功劳。曾任诏属东山会馆董事长,又为东山教育界先贤,桃李盈门,生平无绅士气,被誉为“东山图为(听松)花鸟四条屏画作师表”。马老师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善花鸟,画名藉甚。
  “兴酣挥毫,顷刻数纸,求书画者,户限为穿,且有从六千里外走书帛,以相属者”。这是《菽园赘谈》中对马兆麟马老师的评价。马兆麟传承了福建唯一画派----诏安画派的一代新风,画作不仅广布闽台,更流传至日韩和东南亚各国,作品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马兆麟中举之后不求仁禄,筑“宜宜轩”为作画、练字和写诗的处所。其一生艺术造诣方面的追随者,不乏闻名遐迩的如林嘉、曾筠、谢东澜、沈瑞图、沙韵等一代画坛名者。《东山县志》同样记载马兆麟老师:“其为人博古通今,性和易近人”“高年硕望,品学俱优,闾里荣之”。
  这里说说曾筠。
  曾筠,字听松,号东山渔客,铜山城人氏。初期向林嘉(字瑞亭)学画人物,后为马兆麟入室弟子。曾氏善花鸟兼工人物,绘画临摹极具精博,更得马老师真传、历代诸家之妙,孤冷幽淡。其道释人物、花鸟翎毛、走禽仿效无所不工。是后期诏安画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摘《福建画人传》)。
  在东山岛民间,早期流传有关于马老师和学生听松师徒俩的一段“美丽的传说”:老师马兆麟对其教授的众多学生,一向关爱有加,其中特别疼惜一位出身贫寒、师门学艺历程中却更为刻苦努力的弟子,这便是带艺拜师的关门弟子曾筠。日常老师对曾筠倍加关爱照顾,生活上不时接济;学术方面因才施教,倾囊相授。
  这曾筠也真怪,向老师学画,学到入神之时,居然专门仿老师的画来,也真仿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人们每每拿着师徒两人的画,不辨真假。久而久之,古城坊间就有人调侃:“听松胆真大,串仿老师画”;或为“听松胆真大,敢仿老师画”。两句侃语当中虽然仅仅“串”与“敢”一字之差,语意迥然不同。
  总体说来,流传于坊间所传说的话语或者语调,其言下之意,偏重于责怪学生听松,“竟然这么大胆地仿照马老师的画作”,类似如此的状况,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可视为“对师尊的冒犯而大不敬”,因此多有谴贬之意。
  其实只要对坊间侃语加以细致讨究,不难发现,从另一角度充分体现了“贬中有赞,以赞为重”的潜意。首先它高度赞颂马兆麟老师作为师者,摒弃了固有的师尊为大的传统思维,在艺术传承上甘当绿叶,烘托其爱惜有才能的门下弟子,“重其才华,扶其上马,再送其一程”,博大胸襟,高风亮节。充分体现海岛老辈文人具有的传统美德,亦是一种文士情怀的流露和升华。二者,侃语同时也夸赞学生听松,在马老师悉心教导下,潜心苦学,“青出于蓝而将达真蓝,仿画作品假做真来假亦真”,可谓才艺精湛高超,出类拔萃。
  近日,笔者走访了已故老画家曾筠的儿子,退休干部曾文吉老人。通过交谈,有幸揭开东山岛画界早期一段不为人知的史话沉钩。还原和印证东山岛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生活的艰辛,以及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和追求,真性情的一面。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据曾老介绍,父亲曾筠,生于1888年,比马老师少51岁。1950年农历十二月卒,享年63岁。祖辈以渔为耕,自幼聪颖,一生困苦。他秉性痴迷画艺,极具天赋。早年工书画,以后艰难卖画为生。曾老回忆了其幼小时家庭居无定所,在古城内外,随父母不断搬家,生活窘迫的往事。老人依然记得,面对当年的生活处境,其父亲苦中作乐,时常自嘲“常搬厝,总会富”,顽强而乐观。
  曾老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方长宽约2.8公分石质印鉴,这是一方罕见的三面篆刻书画落款印章,外观材质圆润,极富年代感。详细辨别各面镌刻印文,分别为“马兆麟印”(阴文)、“曾筠私印”(阴文)、“竹坪外史”(阳文)。除曾筠名字私自印文一面外,印章另外两面均为马老师姓名、字号印文。
  曾老说,早年听母亲介绍,按当时书画市场价值计算,同样篇幅的画作,落款“曾筠(听松)”,售卖价格大致能够折换三筒米;而马老师的作品,仅润笔即可折换米九筒。家境贫寒的曾筠(听松),每每完成作品,便带画前往马老师家里求教,请马老师给予评点指导。初始,得知“市画行情”的马老师,有意帮扶和勉励自己的爱徒,对画作优评者便欣然给予题款或落印。而每次获得马老师的褒奖,听松雀跃喜庆,回到家里便向家人“炫耀”马老师的鼓励之言:恁需更为刻苦,假以时日,必将是吾的“头桱师仔”(头号徒弟)。
  后来,随着曾筠画艺日臻成熟精湛,爱徒若子的马老师为减少听松来回登门奔波,帮助学生改善家庭生活,便让学生按自己的印章款样,仿制篆刻印章。从此,为了养家糊口,听松大量临摹历代名家画作,也时常模仿老师的书画作品售卖,以谋生计,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形成闽南画史上一段美谈轶事。
  传说,直至马老师暮年,在自己弟子听松的画作上,仍时有亲自落款题跋,关爱善待。听松除了临摹老师的经典作品,同时大量仿效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戴进(戴文进,明浙派画手第一)、金农(号冬心,清扬州八怪之首)、八大山人等等诸多大家书画手法之妙,极为逼真传神。加上历经马老师多年的悉心调教,听松的画艺更具风韵,用笔色墨饱满,暄妍中更见古意淡雅,作品屡屡得到老师的褒奖。最终成为诏安画派的新一代悍将。
  相关资料记载,福建唯一画派(诏安画派),画家既以师承关系一脉相传延续其风格,又经一代代名家探索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推陈出新,倍受画界所推崇。“当今马兆麟同时代之仿笔,多出于曾筠”(摘自《闽派/马兆麟和他的弟子们》)。笔者查阅了老一代画家曾筠相关的资料记录,介绍其生平文字也寥寥数语,若查“百度”,也有诸如“民国诏安画派曾筠公鸡图”等,其出生时间仅注明“清末”……通过曾筠后人的叙述,还原了老一代画家师徒俩的过往佚事,也算是拾遗捡漏。曾老还介绍,如今,其父亲曾筠遗留存世的画作亦相对稀少,令人十分惋惜。
  正是有一代代里人们崇贤敬德的美好传承,海岛古今名贤荟萃人才辈出。一代大师,不仅仅技艺造诣超人,更是其精神力量融入的风骨,而成为后人楷模。
  斯人已逝,风韵永存……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对台文化、绿色丰碑、石斋文化、史海探幽、海岛往事、乡村振兴、古代建筑、诗苑拾英栏目。收录了《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谷文昌亲自抓党报》《浅析黄道周的刚毅和谦和》《养生堂(育婴堂)往事》《东山岛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记忆》《东山农作物种植小史》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慧慧
责任者
马兆麟
相关人物
曾任诏
相关人物
谢东澜
相关人物
曾文吉
相关人物
戴文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山会馆
相关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