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海船钉造技艺及传承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25
颗粒名称: 东山海船钉造技艺及传承人
分类号: U671
页数: 7
页码: 137-14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东山岛悠久的造船历史和船模制作技艺的兴起,以及海船钉造技艺的优秀工匠和传承人。文章提到了东山岛在航海史和海上贸易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船模制作在东山的兴起和发展。通过介绍颜镇等优秀工匠和传承人的贡献和技艺,文章强调了东山船模制作技艺的独特性和价值,并指出这些技艺对于地方造船史、海上贸易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造船历史 传承人 东山县

内容

一、悠久的造船历史
  东山岛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据《东山县志》载,明万历《福州府志》就有这样的记载:明隆庆元年(1567)铜山水寨造船厂就是当时东南著名的五大水寨造船厂之一。该厂以造军用船为主,也造民用运输船和渔船等。南明时期,郑成功也曾在水寨大山下的大澳建造船厂,钉造战船。清代,民间造船业又有所发展。
  作为,东山湾在东海与南海交汇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和天然避风港。据考,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曾经率船队在此避风。明代,东山的海上贸易已相当发达,清代及民国时期,东山铜陵的孙家、高家、欧家、陈家和黄家等大户就拥有庞大的“北船”商船队。他们北走天津、青岛、宁波和上海;南往香港、海口、广州和汕头;东则穿过台湾海峡与高雄、台南和澎湖等地进行贸易。
  民国时期的渔船钉造多为个体单干或几个工匠互帮互助,渔船多为小型木船。自从1954年10月组成造船生产合作社以后,东山的海船钉造技艺得到迅猛发展,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能工巧匠。现今尽管原船厂的老工人年事已高,原船厂也因社会发展而改制,但他们的子弟仍旧坚守着海船钉造技艺,特别是在船体复制、复原、古船鉴定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通过制作船模实样,配合航海、考古专家,在地方造船史、海上贸易史研究中有一席之地。例如82岁的老师傅颜镇,至今宝刀未老;有中坚骨干吴添才、孔炳煌等,由于他们工艺精湛,贡献突出,已成为福建省、漳州市海船钉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东山船模制作的兴起
  据陈立群老师介绍:2000年1月,博物馆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本县冬古村浅海处发现一处沉船遗址。遗址长年被海水淹没,水深3米左右,只有大退潮时才短时间出露。不久中国水下考古中心召集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五省水下考古队员和有关专家,前来东山开展沉船遗址的水下探摸工作。2004—2006年,国家博物馆全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冬古沉船遗址进行多次水下考古发掘,获得大量沉船文物。通过对冬古沉船遗址出水的沉船文物分析研究,专家认为该沉船为郑成功战船,其船型属于海上战船的“赶缯船”。
  在此期间,全国第三批水下考古培训班在冬古考古现场实习。为了让学员了解古代各类船型,培养他们对地方船史研究,经中国国家博物馆核准同意,东山成立了“中国水下考古船模研制所”。研制所地址选定在东山县博物馆,后迁至铜陵镇五里亭边。研制所学术及业务方向以县博物馆为指导中心,聘请颜镇、阿照师、老柯、孔炳煌、吴添才、许锡辉等十来位能工巧匠为主要船模制作骨干。从此,船模制作在东山拉开帷幕。
  让我们走入东山县博物馆,阅读“中国水下考古船模研制所”的简介,它会加深我们了解东山船模制作兴起的过程——东山岛与台湾隔海相望,自古便是闽南地区的重要通商港口,其航海业和造船业十分发达。中国水下考古学依凭东山这些优势,建立古代船模研究所,聘请专家学者和造船世家中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匠,逐步研制出我国沿海地区古代的各种海船模型。
  船模按一定比例设计,严格按照古代的规格、用材、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进行制作,并全部采用手工制作,具有很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研制所成立以来,已完成国家考古部门及其他部门订制的“牵风”“钓艚”“大翘”等古代或近代的船模,为我国海洋文化史、航海史、造船史、海上交通贸易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船模不但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既是一件文物仿造品,也是一件高级艺术品,深受人们喜爱。
  三、海船钉造技艺的优秀工匠及传承人
  (一)颜镇,东山县造船厂退休老师傅。他1953年参加造船互助组,次年随互助组并入东山县造船合作社,一直为船厂一线工人。在他的小客厅,我瞧见他为孙儿端午节在浅海玩耍制作的指挥船船模。船长约70多厘米,船体高低错落有致,顶端指挥台可以瞭望船身四方。老人自小喜爱芗剧,自制的木质“大广弦”“三弦”民族器乐伴他安度闲散时光。他说他更喜欢海船制造及船模制作。2000年初,东山成立“中国水下考古船模研制所”时受聘于研制所,参与东古沉船的鉴定工作。而在船模研制所,他带领一班年轻人,复原了船模“双头尖”“大翘”“牵风”等渔船。虽然颜镇师傅不太识字,但他总能凭经验及精湛的技能发挥传帮代的作用,其任劳任怨,默默耕耘的工作作风值得后人敬重。2013年,颜镇老师傅被评定为漳州市“海船钉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孔炳煌,东山县造船厂工人。笔者初识师傅时,他正忙于从三楼搬运工具及木料到一楼大一些的车间。他原先的船模制作工场租用在民政纸箱厂简陋老旧的三楼露台,大概制作船模的经济收入也是只能维持生计吧,至今他都不敢请帮手,带学徒。船模制作从联系订单到图纸设计直至一系列加工制作都是独自一人完成。孔炳煌师傅出生在造船世家,今年63岁,祖父、外公及父亲几个兄弟都是造船厂老工人。他从小耳闻目睹各类渔船的钉造过程,后在东山造船厂当工人。
  2000年初,孔炳煌同样受聘于船模研制所,参与古船的复原制作工作。十几年来,他坚守在船模制作及订造技艺的世界里。在他的工作室,不仅摆放着他复制的战船“赶缯船”、渔船“牵风”“大翘”、商船“福船”,尚有珍贵的海船技术资料。这其中有清代的《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闽省水师各镇协营战哨船图说》等。据孔先生介绍,该书孤本在德国。他撰写的论文《东山岛“大翘船”传统建造工序》发表在在《海峡科学》2006年第12期(总120期)。2016年,他应邀前往葡萄牙,参加由广州大学与葡萄牙科恩布拉大学联合举办的“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葡关系学术研讨会”,会上他与上海博物馆船模研究中心主任叶冲合作撰写的论文《中国帆船船体造法的探讨》——以福建东山及附近地区传统造船方法为案例,赢得中外专家学者的赞许。
  2009年,孔炳煌师傅以清代福建水师战船则例为基准,复制了“赶缯船”船模,并于2015年参加第十一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12年他参加《自由中国号》丈量计划会议,被台湾海洋国立大学人文学院聘请为古帆船专家。2016他在福州马尾,参加纪念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1866--2016)船政文化与福建造船论坛。2017年加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同年10月,他的“牵风”船模在上海航海博物馆展览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他复制的福船“华光礁一号”被海南国家南海博物馆收藏。目前,孔炳煌先生又承接一只上海航海博物馆的教材演示船模订单,该船模以东山“大翘”船为主体,已完成图纸设计工序。由于贡献突出,2014年孔炳煌被评定为漳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山海船钉造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山海船钉造技术”传承人。
  (三)吴添才,出生在造船世家。13岁高小毕业后跟随父亲钉船、修船。小时候看张老伯钉给邻居小孩玩的小帆船在海面上翱翔,就喜爱小巧玲珑的船模。自东山成立“中国水下考古船模研制所”,他被聘请为船模制作主要技术骨干,参与抢救复原等早期海船工作。十几年来,他先后参与复原的海船有:牵风船、大翘船、册封舟、钓艚船及舢板。由于具备木工工艺基础,经他参与复制的海船其结构及船体的点、线、平面更趋合理。
  2007年吴添才师傅开始独立创建船模及木工工场,他以木工业务为主要谋生手段,其余时间基本投入到船模制作及复原。由于工艺精湛,他的“福船”船模被广东省博物馆选用,且代表中方赴欧洲参加展览,他受到德国汉堡博物馆馆长的赞赏并合影留念。展览期间,中国船史研究古代史学组副组长何国卫对该船模评议意见是:“船模正气地表达了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破浪而行也等的船模特征,符合史料记载。它全面形象地反映了福船的尖低外龙骨、首昂张口、其尾高耸、马蹄形船尾……等福船的主要特征。船模制作精湛,不仅具有船史研究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性。该船模的展出必将有助于中国舟船文化宣传和发扬光大……”他的“大翘船”船模被台湾(东山)大有街房产公司收藏,同时,来自台湾的记者将他及船模制作的技艺用网络方式传播至海峡两岸,称赞他的古法船模是“一份穿梭在历史长河中的匠心”。收藏吴添才师傅船模的还有漳州市旗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还有福建省海魁水产集团在保税仓海汉公园安放三条大规格的“大翘船”船模,其仿制的“大翘船”船模,分别出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和2010年间。他的船模作品先后入选“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作品展”“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保护展”“闽台文化同根展”。他还在福建省举办的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荣获铜奖。2015年中国航海日,由他复原的中国及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独木舟”,被誉为中华第一舟首次试制完成并在中国帆船帆板东山基地下海试航成功。
  由于吴添才师傅在船模制作、复原领域成绩突出,201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海船订造技术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四、东山船模制作现状与展望
  东山的船模制作同样记录着中国东南沿海在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顽强向大海抗争的精神,为世人展示出东山岛海洋文化辉煌灿烂的昨天与今天。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陈立群先生指出:通过船模制作,可以培养考古人才,认知中华民族造船史、航海史及海上丝绸之路,有利于开展地方船史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及拓展海洋文化活动。
  现在,东山岛的船模制作规模还是规模不大,颜镇师傅年事已老,孔炳煌和吴添才师傅也只能在自己的小作坊单独运作,尚无法大规模进行接单制作。东山的船模制作已经享誉国内外,展望未来,相信在政府及民间的重视及支持下,更多更美的船模将在世界的舞台展现中国人的风采。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对台文化、绿色丰碑、石斋文化、史海探幽、海岛往事、乡村振兴、古代建筑、诗苑拾英栏目。收录了《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谷文昌亲自抓党报》《浅析黄道周的刚毅和谦和》《养生堂(育婴堂)往事》《东山岛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记忆》《东山农作物种植小史》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永川
责任者
郑成功
相关人物
郑和
相关人物
陈家和
相关人物
吴添才
相关人物
孔炳煌
相关人物
陈立群
相关人物
许锡辉
相关人物
科恩布拉
相关人物
何国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