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馆往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18
颗粒名称: 南诏馆往事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4
页码: 98-10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东山县第三小学旧址“南诏馆”的历史和往事,以及铜山民众对清朝官员滥捕民众、加重税赋的抗争事件。文章通过描述“南诏馆”的废弃和改造,展现了历史建筑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
关键词: 历史建筑 时代变迁 东山县

内容

笔者小时候就读城关第三小学,学校就在后路(今桥雅街恩波寺之下)。后路有一间废弃的旧公馆,圆拱门楼,门额上写着“南诏馆”三字,白底蓝字,小孩顽皮都称它“男鸟馆”,门前有一个大埕,至今笔者记忆尤深。据史料载,南诏馆是东山建县前诏安县管辖铜山时所建,作为诏安县县丞(后设县佐)的办公场所。
  旧时的后路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地方,人称“后路乞吃(乞丐)埠”。后路西段原有一间“振声园”汉剧曲馆,曲馆旁边的小巷可通南诏馆。琥珀井以北至南诏馆一带叫“草厝顶”。解放前,因有人在此开设“拥翠楼”等数家妓院、烟馆,邑人认为是不干净的地方,称“草厝顶”为“臭厝顶”,这里承载着铜山一段心酸史。
  明洪武二十年(1387),东山置铜山守御千户所。嘉靖十年(1531)诏安建县,划五都附诏安,而铜山守御千户所以东坑石桥为界,其东仍属漳浦县六都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铜山守御千户所辖区域也归诏安县,东山结束了长达204年的两属历史。
  诏安县管辖铜山时,为解决县丞的办公场所,提供从诏安县城来的县差联络和住宿,遂在草厝顶建置公馆,名曰“南诏馆”,是一个威严的公馆式衙门。至民国五年(1916)5月1日正式成立东山县治,南诏馆完成其历史使命,逐渐荒废。之后一二十年,南诏馆却因傍上“臭厝顶”的恶名而在邑人印象中“声名狼藉”。当时邑人所知道的“南诏馆”,是一处风月场所,而它曾是代表诏安县治在铜山行政100多年的正史却鲜为人知。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不断与世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了应付赔款,肆意增加各种税赋,各级官员趁机吮血敲髓,欺压民众。当时,诏安县衙驻铜山南诏馆的官吏,常常以莫须有的罪名滥捕民众,严刑毒打勒索钱财,百姓苦不堪言。
  铜山民众因此痛恨在心,经常发生抗争的事件。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民众冲击南诏馆事件,曾轰动诏东,载入史册。据1994年版《东山县志》载:“诏安知事陈庆嘉无理毒刑铜山渔民。民众愤怒,冲进铜山南诏馆,包围诏安公馆,围打官吏,救出受害渔民。”原东山县政协副主席、县图书馆馆长陈汉波老先生生前曾撰事件始末:七月十七日,台风袭击铜山港,停泊在港里的一艘诏安商船被风浪击破,货物沉落海中。该商船船主企图嫁祸于人,到“南诏馆”诬告铜山渔民击毁他的商船,劫走他的货物,胁迫把总拘捕渔民张金生、林钟等人。又回县城贿赂诏安知县陈庆嘉发难,把事态扩大。陈庆嘉认为发财机会到了,就亲自带领差役前往铜山,在东坑陈氏祠堂设立公堂,酷刑被拘捕的渔民,强迫渔民赔偿诏安船货。此举激起全城民众的愤怒,停工罢市,支持渔民抗争。各澳渔民组织敢死队,订盟约,持桨执棍,围攻南诏馆,砸毁陈庆嘉的官轿,把差役打得头破血流,救出所有无辜被捕的渔民。陈庆嘉看事情不妙,漏夜狼狈鼠窜,逃往诏安。后来采用高压手段,要乡绅按全城丁口分摊赔款了事。
  往事如烟,“南诏馆”今安在?不久前,笔者相约几位老友前往探访,我们沿琥珀井小巷而上,眼前这里已今非昔比,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取代了昔日的“草厝顶”“乞吃埠”,原来写有“南诏馆”小地名的门牌已经换成只标“桥雅街”的二维码新牌,笔者凭记忆好不容易找到“南诏馆”旧址。旧址已改建成两层楼房民居,处于门牌号“桥雅街623—624”之间,但本宅没有门牌。门前的大埕已变成小巷;后墙改成店面,面临后路,经营废品收购。主人陈吴某告诉笔者,南诏馆废弃后,长年失修,屋面崩塌。解放后列为公产,先后作为渔业三队仓库、下田街道办草袋厂,最后卖给他们改建成民居。
  时过境迁,如今的“南诏馆”虽已淡出邑人的记忆,但“南诏馆”往事却成为老一辈邑人的一抹乡愁。
  本文参考资料:
  1994年版《东山县志》、1999年版《诏安县志》、陈汉波:《东山建县始末》(《东山文史资料》第14-15合刊)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对台文化、绿色丰碑、石斋文化、史海探幽、海岛往事、乡村振兴、古代建筑、诗苑拾英栏目。收录了《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谷文昌亲自抓党报》《浅析黄道周的刚毅和谦和》《养生堂(育婴堂)往事》《东山岛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记忆》《东山农作物种植小史》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培斌
责任者
陈庆嘉
相关人物
陈汉波
相关人物
张金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