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县——改造自然的一个范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08
颗粒名称: 福建省东山县——改造自然的一个范例
分类号: D047
页数: 11
页码: 25-35
摘要: 本篇文章介绍了东山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文章中引用了东山县的实例,说明了防护林对于抵御风沙、保护农作物、促进生产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文章还总结了东山县党委和人委领导全县人民在荒岛上营造郁茂树林和绿色林带的经验,并介绍了东山县的经验对于全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造自然工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 植树造林 东山县

内容

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并衷心拥护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在大会所作的报告。这次我们到福建视察,很高兴看到福建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使我们感到兴奋的是,尽管福建遭受了百年来没有过的持绩了二百多天、蔓延到六百多万亩的特大干旱,今年粳食还能够增产,有些地区,如漳州地区,还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现在我想特别介绍东山县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成就。
  东山县在福建省的南端,原来是个秃山、缺水、风大、沙多、湖高的海岛。解放前,每逢秋冬,风起沙飞,黄尘滚滚,遮天蔽日,阻碍交通,堵塞池塘。曾经流传过达样一首民谣:“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春雨来临柴草缺,作物有种多无收;夏天出门走火路,走起路来三七抽,秋冬风沙难开眼,无处倾吐苦和愁。”这个岛既无河流,又无湖泊,只有少数池塘,加上山秃沙多,造成山没衣,地没皮,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遇到干旱,池塘枯涸,赤地千里。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三日无雨火烧埔,一埸大雨地成灾。”
  解放后,东山县党委和人委领导全县人民营造沙荒防护林,兴修水利,修堤筑岸,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几年来,东山县共营造沙荒防护林一万四千七百一十四亩,九十二万多株树,其中包括沿海百行基干林带十三公里,护田林带二百二十三条,总长一百八十四公里多。还在荒山造林四万八千一百多亩,许多秃山和部分村旁、路旁都种上树。从城关到澳角二十三公里海边的主要风沙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绿色林带。我们登上高地看这条林带,像一座绿色长城,横亘海疆,确是壮观。
  沙荒防护林不独挡住了风沙,而且能够调节气候,蓄存水分。据该县国营赤山林场观测,在林带背风面、树高五倍至十倍的地方,风力已减弱百分之六十一点三至百分之四十二点一,蒸发量减少百分之二十六点六至百分之十点四;树高十五倍至二十倍的地方,风力已减弱百分之三十四点四至百分之十五点一,蒸发量减少百分之八点五;冬季温度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八。这样就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作物由单季变双季,双熟变三熟,还在林带间隙播种农作物四千五百亩。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刮起了十二级台风,林带里的稻禾、地瓜、花生安然无恙。今年七月一日来了第四号台风,风力在十二级以上,进一步考验了防护林保护农作物的作用。例如,陈城公社许多大队有了防护林带,抵御了狂风暴雨,保护了农作物,减少了损失。没有防护林带的地方,情况很不相同。例如,康美公社有些大队没有防护林带,地瓜被风雨打得藤折叶碎,损失精光。几年来,尽管风、沙、旱、潮四大灾害接踵而来,但是,那里有了防护林带,那里的“四害”已不能为害了,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沙埋苗死、风刮苗飞、旱来禾焦、潮淹地咸、有种无收的状况,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又如,陈城公社过去遭受风沙灾害最为严重,是个“风小三寸土、风大石能飞”的地方,解放前遇到旱灾,便是“日晒风刮,飞沙弥漫,赤地千里,社会纷乱,卖儿鬻女,家破人亡。”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该公社营造农田防护林带一百零七条,长达九十八公里,并在海边营造基干林带十二公里,在沙地和沙丘上造林三千三百六十七亩。今年该社遇到二百三十七天的大旱,仍然出现了“林茂粮丰、百业兴旺”的局面,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达五百四十万多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点六;截至本年九月止,渔业产量为五万八千七百六十三担,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三;养猪存栏数四千四百四十三头,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盐业出产五十多万担,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八十五;修剪树枝树叶作柴用也比去年大大增加;粮、渔、盐、柴等产量都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东山县党委和人委能够领导全县人民在原来的荒岛上营造起一片片郁茂的树林,一道道绿色的林带,初步取得了征服风沙、改造自然的胜利,据了解,有如下六条经验。
  一、干部带头,坚持试验,依靠群众、开展造林。解放后,东山县党委和人委把征服风沙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县沙荒造林指挥部和绿化指挥部,经常组织干部深入沙荒地区调查,县委书记跑遍全县,和群众商量研究,不断总结群众和风沙斗争的经验,并派干部往外地参观取经。在开展沙荒造林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坚持搞试验林,发动群众造林。各级党委十分重视思想发动工作,针对各种模糊认识和不正确思想,反复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全县曾经几次在沙区采取回忆、对比、算帐的方法,用活人活事活教材去教育群众,使广大群众明确认识沙荒造林的目的和意义。例如,陈城公社白埕大队起初发动群众造林,绝大多数人想不通,甚至有人坚决反对。富裕中农
  林长德打赌说:“沙荒能造成林,我从白埕翻跟斗到县城给大家看。”还有人说:“沙荒能造成林,鸡蛋也会生毛。”白埕大队党支部针对社员的思想情况,召开了遭受风沙灾害的诉苦大会,发动群众回忆、对比、算帐,进行了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依靠贫农、下中农,发动他们倾诉过去遭受风、沙、旱、潮的四大灾所带来缺粮、缺柴、缺钱的三大苦,从而提高了广大群众阶级觉悟,激发了群众战胜沙荒灾害的自觉性。这样,白埕大队成为东山县动手造林最早、造林最多、最好的大队之一。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干部积极参加劳动,虽然不只一次遭到失败,仍坚持不懈地搞试验林。领导带头,亲自试验,失败了总结经验再干,再失败了再总结经验再干,终于在白埕村沙地发现了几株生命力
  很强的木麻黄树,总结了老贫农蔡海福所创造的沙地“带土造林”的成功经验,立即推广到全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全县开展了沙荒造林运动。
  二、贯彻以集体为主、积极发展国营林场并鼓励社员积极造林的方针,是发展林业生产的根本保证。绿化大片荒山、沙荒需要大量的劳力,只有倚靠集体力量才能办到。集体造林主要是以大队为单位开展造林。在搞好集体造林的同时,要发动社员在房前屋后和自留地旁造林,并实行谁种归谁有、归谁用的办法,以便调动社员个人造林的积极性。积极发展国营林场是促进林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东山县于一九五九年七月间建立了国营赤山林场,这不仅加速了消灭沙荒和保护了农田、房屋,并且在发展造林事业上起了带头、示范作用,帮助社队制订造林规划,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干部,以及支援县内外的社队种苗等等。
  三、贯彻执行林业政策,按劳付酬,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几年来,东山县在造林上贯彻执行了国造国有、社造社有、队造队有、谁造谁有的政策,并且认真贯彻执行了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林业收益和农业收益一起分给社员,社员的林业劳动和农业劳动一样算入当年分配。这样做大大调动了社员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使东山县几年中在部分山头和沙荒种上了树,逐渐长大成林。这是执行林业政策的结果。
  四、建立健全林业队伍。树木成林要有一定时间的栽培,抚育,因而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稳定的林业组织机构,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才能使森林资源保存下来,并且不断护大。东山县党委和人委十分重祝林业干部的培养、配备,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调动。县林业干部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就做林业工作的。队办林业专业队也从一九五七年一直坚持下来。现在东山县有国营林场一个,职工九十人;社办林场两个,职工三十五人;队办林业专业队四十个,队员四百九十人。他们是林业生产战线上的一支坚强的主力军,在建设林业基地和做好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抚育保护、打枝间伐等方面,起着骨干作用。凡是有林业专业队的,就能够做到造林前有准备,造林后有管理,造林发展快、效果好、成绩大。例如,陈城公社从一九五七年以来坚持了这种正确做法,成为东山县造林最早、最多、最好的地方。没有林业专业队的,造林发展迟缓,效果差。为了充分发挥林业队伍的作用,东山县每年召开二、三次社队林业干部会议,组织学习政策,交流造林技术经验,以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进行造林技术指导和开展造林工作。
  五、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东山县过去产生风、沙、旱、潮四大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山无林木,造成水土流失,泉源枯涸,以致大风刮起,飞沙滚滚,埋没农田,吞没村庄。为了根治灾害,东山县党委确定了“以林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制服”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在整个造林工作中,以治理风沙为主,结合山荒造林,水土保持。又根据岛上多刮东北风的特点,决定在东北海边营造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在海滩营造挡沙堤;第二道是在沙滩营造固沙林带;第三道是在农田营造护田林带和种植芦苇草,并大搞“四旁”造林。同时,还根据沙区各村庄遭受风沙危害的不同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开展造林,防风治沙。在靠海边、风头地的村庄,如山口大队,以营造沿海基干林带为主,结合田岸种草栽树;在流沙多的村庄,如白埕大队,以流沙地造林为主,结合农田营造防护林;在沙丘多、飞沙大的村庄,如湖塘大队,以沙丘造林为主,结合营造公路林。这样做,既挡住海边的飞沙,使不能向村里入传,又把村边流沙和流动沙丘的飞沙固住了,使不能乱飞。
  六、认真做好管林护林工作。造林要有成效,管林护林要紧紧跟上;否则,就会出现“春满山、夏一半、秋不管、冬不见”的情况。为了造林护林都有人负责,东山县采取了全民造林和专业管理相结合,以及国营造林和集体造林相结合的办法。几年来,县、社、队都有管林护林的专业管理机构,做到造林之后就有人管理。
  这样年年造,天天护,才能够栽树成林。东山县还深入开展了护林宣传教育运动,使爱护树林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沿海风沙地区的村庄普遍制订了社员护林爱国公约,并贯彻执行奖励制度,实行“护林有功者奖,毁林者赔偿”,做到奖罚分明。五年来,全县在造林护林中涌现出林业先进单位五十四个,林业模范二百三十九个,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至今垒县还没有发生过严重乱砍乱伐、破坏森林的现象,使树林能够正常生长。
  在营造防护林带的同时,东山县还大力兴修水刹。上面已经说过,这个县既无河流,又无湖泊,只有少数池塘,是一个水源十分缺乏的地方,遇到干旱,容易成灾。解放后,东山县党委和人委把水利建设作为改造自然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一九五七年以前,水利建设工作是在一个摸索试验阶段。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工作是在一九五八年后,在大跃进的推动下才全面展开的。
  一九五八年,各公社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兴建全县最大的一个坑内水库,很快地蓄满了一百多万方水,大大增强了人民“向天夺水”的信心。以后又兴建了三十个水库,二百七十四个山围塘,蓄水量二千三百七十万方,使百分之七十五的靠天下雨的田有水灌溉,基本上能抵御百天大旱。同时,机械排灌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过去,东山县没有一匹马力的抽水机。一九五七年,开始有了一台抽水机,今年己握有一百一十八台,共九百二十七匹马力了。现在平均每个大队有两台多抽水机,并建立了比较大型抽水机站三十一处。这些水利工程和灌溉设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一九六二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三千七百六十七万斤,比一九五三年的二千五百五十二万斤,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七,此一九五七年的三千五百八十一万斤,增加了百分之五。又如今年,在历史上少有的二百五十天的大旱中,这些水利建设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加上打井、挖地下水等办法,使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田插上了秧,并使百分之六十的田地有了收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试验和建成了一处大量取地下水的巨大工程,把长达五华里、直径六十公分的能透水、不透沙的水泥滤水管安设在五公尺深的沙土下,每天可流出八千方水,为东山县利用地下水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们亲眼看兄了这项新工程,不禁赞赏不止。
  东山县的水利建设也有三条主要经验。第一,加强党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在县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层层加强领导。每年冬修水利都有一个书记,两个委员,各公社、大队都有一个副书记或社队长专门负责领导工作,并层层设立机构:县设指挥部,公社设指挥所,大队设组,以加强水利工作的领导。第二,坚决贯彻省委和地委所提出的“小型为主、蓄水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兴修水利和勤俭治水的方针,并根据多受益多负担、小受益小负担,以及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同时,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依照东山的地理条件,采用山坑建库、坡地围塘、农地打井、逢沟建闸、节节拦蓄、点滴归库等办法,并逐步开发地下水源,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达到中小型并举,沟渠串连,互相调节,综合利用。第三,加强施工中的技术指导,开展工地工具改革,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任务。
  如上所说,东山县在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等方面有不少经验,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该县的面貌比解放前有了突出的改变。我们到该县参观访问的时候,亲眼看见该县所获得的一切成就。该县领导同志说,改造自然的工作还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据我们看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很成功的开始。我们相信,东山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寻下,本着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再接再厉,一定能够完成改造自然的宏伟计划,把东山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美丽、富饶的海岛。
  文献来源:孔夫子旧书网人物简介
  韦悫(1896.9-1976.11),广东香山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抗战时期参与创办新四军江淮大学,解放后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华侨大学代理校长等,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时代背景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
  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出席开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63年11月17日到12月3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共有一千零一十二位代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副主席董必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赛福鼎、程潜、何香凝、刘伯承、林枫,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谭震林、罗瑞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人民日报》1963年12月4日第1版)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对台文化、绿色丰碑、石斋文化、史海探幽、海岛往事、乡村振兴、古代建筑、诗苑拾英栏目。收录了《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谷文昌亲自抓党报》《浅析黄道周的刚毅和谦和》《养生堂(育婴堂)往事》《东山岛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记忆》《东山农作物种植小史》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韦悫
责任者
李富春
相关人物
李先念
相关人物
林长德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董必武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黄炎培
相关人物
彭真
相关人物
李维汉
相关人物
陈叔通
相关人物
程潜
相关人物
何香凝
相关人物
刘伯承
相关人物
林枫
相关人物
邓子恢
相关人物
贺龙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乌兰夫
相关人物
聂荣臻
相关人物
谭震林
相关人物
罗瑞卿
相关人物
张鼎丞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山县党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