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304
颗粒名称: 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
分类号: G125
页数: 7
页码: 2-8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东山县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首先,“三缘”优势(血缘、地缘、文缘)为东山县与台湾的交流提供了天然纽带;其次,政策优势为东山县与台湾的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实践优势为东山县与台湾的交流提供了有效支撑。通过这些优势和作用,东山县在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增进同胞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对台文化 两岸关系 东山县

内容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的战略布局,东山大有可为。
  东山与台湾一水相隔,一苇可通,距高雄143海里,距澎湖仅98海里,是大陆靠澎湖最近的地方,也是大陆最早移民入台、历代入台人数最多的沿海岛县。现全台湾祖籍东山的同胞有20余万人。东山与台湾两地历史渊源深远,特别是民间文化同出一宗,源远流长,随着新时期两岸民间交往的发展,以共同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为主体的东台民间文化交流,大大增强了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情感,为进一步改善两岸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东山与台湾间的“三缘”优势、政策优势、实践优势决定了东山在两岸关系和交往中的独特地位。据此,在海峡两岸寻求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强烈呼声中,挖掘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共性,建设两地民间文化交流窗口,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对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东山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独特优势
  (一)“三缘”优势
  1、血缘优势。自古东山既是大陆沿海的兵戍重镇,又是大陆与台湾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明清两代,即不断有东山百姓和征戍官兵渡海入台,随着年代的更替,东山人在台湾已形成与故乡相同的地域性民俗风情,血缘关系密不可分,经常交流交往的宗亲团体6个,同乡会6个。
  2、地缘优势。现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漳州史前文化考古调查和旧石器的发现也印证了在东山与台湾之间有一条“古陆桥”,使两岸连为一体,东山先民就借此往返东台两地,后来,地壳变迁,“陆桥”下沉,形成今天的海峡地貌。但东山人民仍不断飘洋过海,与台湾同胞共同开发宝岛,为台湾的文明与繁荣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两地民众往来从未间断。由于地缘文化的影响,入台移民大多同乡聚族、聚姓而居,始终保持昭穆相承,两地互婚,地名相关,风俗相似,语言相同的亲缘关系。
  3、文缘优势。1994年,我国著名专家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在漳州视察后一致认为:“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个特殊的意义:形成了一个文化圈,台湾文化应是漳州这个文化圈内的。”东山作为漳州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台湾在姓氏、地名、语言、民情、风俗、衣着、礼仪以及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亦都有共同之处。例如:东山关帝庙是台湾近千座关庙的香缘祖庙,东山铜钵“玉二妈”庙通过台湾嘉义“玉二妈”庙辐射全岛,遍地开花。在东山展现两岸民间信仰根系相连的文物景点星罗棋布,成为闽台民俗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二)政策优势
  早在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站在海西建设新的起点上,赋予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政策优势,意见指出:深入开展两岸文化对口互动活动,加强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闽南文化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赋予对台先行先试政策,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要求,允许在对台文化方面交流与合作中,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先行先试。
  (三)实践优势
  自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东山与台湾的民间信仰双向交流十分频繁。我们通过举办27届的关帝文化旅游节,邀请两岸信众共襄盛举,27年来台湾共有400多座关帝庙数万信徒到东山关帝庙朝圣进香;东山关帝庙的“关圣帝君”神像两次入台巡游:一是1995年1月,应邀首次巡台,历时7个月,行程万余里,轰动全宝岛;二是作为第十八届关帝文化节的延续,第二次入台进行为期3个月的巡游和庙会活动。2011年的2月16日,“玉二妈”朝圣团一行650名台湾信众、91尊神像,首次回“娘家”东山寻根谒祖,也是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后,东山迎来的首个大规模海上直航朝圣团,按照民俗朝圣活动将连续3年;各种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十分频繁:潮乐作为海峡两岸共同的民间音乐,自1990年元宵佳节,以林向瑞(东山籍)为团长的“福建东山旅台同乡潮乐访问团”一行8人,作为1949年以来第一个到大陆闽南访问的台湾民间音乐团体首次从台北专程到东山岛进行访问联欢始,台湾的潮乐团体频繁到东山访问演奏,潮乐成为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台湾同胞频繁来东山文化交流,东山有关方面到台湾访问交流的也日益增多,自1995年起,东山县画家谢学文、陈雪琼夫妇多次应邀,在台湾举办夫妇画展,受到台湾各界的欢迎。他们入台展览是东山县首次书画入台交流,实现入台交流项目的突破。此外还有东山画家林少丹、孙用钊、陈平等人的书画作品数百幅入台参展或被收藏出版画册。我们还组织举办了有影响、上规模的有关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书画展近百个。在20多年的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培育了良好的人脉资源,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两地民间文化交流极具现实意义。
  二、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东山与台湾之间的民间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县委提出的建设“生态旅游岛,富美新东山”战略构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主要有:
  1、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缺乏稳定性。由于历史与政治因素影响,台湾与大陆相隔五十多年,政治、历史因素使两地在同缘的文化本源上发展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使得东山与台湾文化交流活动充满了复杂性、艰巨性、波动性,时刻影响着文化交流稳定发展的态势。
  2、服务经济建设综合影响力不足。我们在开展东山与台湾文化交流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剪彩轻扶持,重观光轻实业,文化交流活动在自身的角度上说与经济结合少,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应就少,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力更显不足。
  3、东台民间文化创新乏力。首先,历史客观原因。由于我们对台文化交流重点在以往都属于非主流文化,加上对传统民间民俗信仰和宗教信仰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受重视程度有限,这与台湾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存在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和有效利用。例如谢长廷的祖籍地是属铜陵镇还是康美镇,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这往往令台胞无所适从。第三,研究人员缺乏培养,断层严重。导致了其创新性不强,仅仅对上一辈或上了年纪的台胞存在一定的影响力,而对年轻一代或二三代后裔却认识不足,以至于出现了文化交流项目上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交流的对象却是缺乏广泛性的尴尬。
  三、思考与建议
  1、着眼大局,加强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组织机构建设
  要发挥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融合在促进统一、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就要做到开展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必须准确把握对台工作大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此,开展东山与台湾文化交流应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专门的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投入相应的资金保证。该领导小组负责向省市积极争取给予东山在闽台文化交流工作中更多的开放政策,负责统筹全县的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工作,负责拟定我县对台文化交流的工作规划、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形成各相关部门力量有效整合,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合作机制和格局。
  2、抓住契机,加强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基地建设
  以国务院的《意见》出台为契机,大力加强作为窗口的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基地的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为此,一是要夯实基础,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收集整理和抢救工作。尽快做好关于东山歌册、南音等东山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要组织力量进行收集整理和扶持濒临失传文化的抢救。二是要抓紧建设一批对台文化交流资源的精品库。根据台湾文化市场的需求,制定我县对台文化交流品牌规划,选择精品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为对台文化交流提供丰富的资源保证和项目支撑。三是借助民间信仰,增进台胞“根”的认同。积极开展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做大做强关帝文化旅游节、“玉二妈”朝圣活动,使之成为吸引台湾艺术团体和各种对台文化展示活动的重要平台;四是加强对台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对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要利用本地旅游资源,联合举办学生夏(冬)令营、讲座等。要有计划地组织和举办两岸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有针对性地在台湾年轻一代中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3、打造品牌,建立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产业生产链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对台文化的品牌。应就全县文化资源分散、地域垄断意识日盛的状况加强协调和指导,整合全县的文化资源,共同构筑强力品牌。
  持续办好关帝文化旅游节。国台办已经把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升格为全国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节庆活动,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要打破原有的节庆举办方式,在形式与内容上加大创新力度,凸显文化主题与经贸主线。
  加强“南岛语系”发源地和“东山陆桥”研究。据专家考证,中国南方古人类由贵州向东迁徒,进入福建后东渡进入台湾,东山是南太平洋岛国语系的发源地之一,第四纪冰川期,东山-澎湖-台湾曾几度露出海面,史称“东山陆桥”,是海峡两岸地质历史时期交流的重要通道。“南岛语系”发源地和“东山陆桥”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建议争取列为国家社会科学院的课题,由两岸学者深入研究,扩大台湾民众对文化之“根”的认同。
  打造海峡两岸海上运动交流基地依托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在已经成功举办的“东山国际帆船文化节”基础上,定期举办海峡两岸帆船帆板友谊赛,做好赛事的升格与固定,形成海峡两岸重要的海上运动交流基地。
  二是搭建对台文化的平台,推动文化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注重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要积极探索与台湾有影响的文化艺术中介机构合作,建立对台文化产业网络,推动两岸艺术交流和商业演出。
  三是开放对台文化市场。鼓励台商投资东台文化建设或进行对台边缘文化的小额投资,带动对台正常贸易,使东山与台湾文化产品这一我省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特殊形式和一大优势,在闽台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本书设对台文化、绿色丰碑、石斋文化、史海探幽、海岛往事、乡村振兴、古代建筑、诗苑拾英栏目。收录了《促进东山与台湾民间文化交流发展》《谷文昌亲自抓党报》《浅析黄道周的刚毅和谦和》《养生堂(育婴堂)往事》《东山岛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记忆》《东山农作物种植小史》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展发
责任者
单士元
相关人物
郑孝燮
相关人物
罗哲文
相关人物
林向瑞
相关人物
谢学文
相关人物
陈雪琼
相关人物
林少丹
相关人物
孙用钊
相关人物
陈平等
相关人物
谢长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直航朝圣团
相关机构
东山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