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民间武术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284
颗粒名称: 东山岛民间武术调查
分类号: G852
页数: 9
页码: 266-27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山岛在明朝时期的外患入侵情况以及当地民众的反抗和武术的兴起。文章通过引用《东山县志》等资料,列举了多个历史事件,展示了东山岛在明朝时期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并阐述了武术在东山岛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 武术 兴起 东山岛

内容

东山岛古称铜山,岛上多天然良港。明朝年间,东山港成为南来北往的商船停泊贸易的地方,东山岛因此成为海盗、倭寇、西洋人觊觎的目标。
  外患不绝武术兴
  据《东山县志》等资料记载,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到崇祯七年(1634)85年间,东山岛受外患入侵达20次,其中海贼11次,倭寇5次,西洋人4次,《东山县志》没有记载的就更多了。卢正恒、李毓中《从黄道周交友圈看明末东南沿海局势》(载《海峡两岸黄道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6月)一文说:“现在存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中,屡屡可见关于东山的记录。东山在档案中被称为Tamsua、Tangzua、Tangzoa,且与台湾之间存在着贸易”(引文见江树生译注《热兰遮城日志·第一册》台南:台南市政府,1997,页289)。当荷兰总督HansPutmans进攻福建时,曾率军攻打铜山水寨。“荷兰人于1653年左右绘制的地图中,东山地图亦被绘制的相当详细,其中还包括了一些通往东山的航线细节。1658年JohanNessel所画的海图中,凡是重要的地区皆以绿色绘制,其中就包括东山岛在内(引文见江树生《十七世纪荷兰人绘制的台湾老地图·上册》台北汉声出版社,1997,页62-63,66-67)”,可见荷兰殖民者对东山岛的侵犯是有准备且有长期打算的。
  兹把《东山县志》等资料有记载的明朝年间东山岛的外患入侵情况列举如下:
  嘉靖二十七年(1548),葡萄牙殖民者借通商之名,在漳州沿海武装走私。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葡萄牙海盗驾船侵扰铜山。三月二十日,福建都指挥司、军政掌司、署都指挥签事卢镗率领洪淡巡检司守军,在当地民众的配合下,“迎击于走马溪(东山岛古地名——笔者注),贼夷对敌不过,通计擒斩二百三十九名口、颗”(引文见《明史》卷三二五、朱纨《六报闽海捷音事》),从此,葡萄牙殖民者再也不敢骚扰漳州。
  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月,倭寇进攻铜山水寨,并于东坑、城〓一带焚房屋,抢财产,杀村民。
  嘉靖三十七年(1558)五月,倭寇劫五都东坑口,杀掠男女五十余人。又连劫港西土楼,杀掠五十余口。
  嘉靖四十二年(1563),海寇许朝光自铜山登岸,攻围畬安(即城〓),杀掠六百余人。
  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吴平伙党林道乾等,船五十只,自走马溪登岸,攻陷五都山南村土堡,又攻厩下村土堡,焚杀不计。又其伙党曾一本等,船百余只于同年间自泊浦澳登岸,劫掠港口等村。
  嘉靖四十五年,铜山水寨把总童乾震率兵与海盗战于东岳山。童乾震战殁,朝廷令在海边立祠奉祀之。
  隆庆三年(1569),铜山常遭海盗偷袭、洗劫。五月十二日,总督刘秦、总兵俞大猷、郭成、李钧等会战海盗曾一本于铜山海面,大捷。而后率水师乘胜追击至莱芜澳,用炮击沉海盗船,生擒曾一本夫妇,斩贼700余人。铜山百姓暂得安宁。
  万历二十九年(1601)五月,倭寇犯浯屿、铜山等地,福建水师出兵截击,擒斩倭寇数十人。
  天启六年秋(1626),海寇郑芝龙船泊铜山,沿海戒严。新巡抚朱一冯至,檄都司洪先春率兵击郑芝龙,先春败走(据陈寿棋《福建通志》)。
  天启七年(1627),海寇登岸,衙署兵营被毁殆尽。
  天启七年六月,郑芝龙带兵占据铜山(见邵廷采《东南纪事》卷十一)。
  崇祯元年(1628),郑芝龙由厦门抵铜山,转杜浔。
  崇祯四年(1631),海贼刘香老以贼众数百猝攻铜山,把总蔡而爖力战而死。
  崇祯五年(1632),倭寇犯铜山,乡绅粤西学宪陈士奇丁忧回籍,与当事设具火攻,自造扭攻车及炮石、蛮牌等器,悉力捍御,城赖以全。
  崇祯六年(1633)七月,荷兰与海盗刘香、李国助连手攻打铜山,明军不战而退,两艘停泊在铜山港的大商船抵抗一阵后退往岸边的碉堡附近,但最后这些碉堡和附近村落皆被荷军烧毁(据卢正恒、李毓中《从黄道周交友圈看明末东南沿海局势》)。
  崇祯六年,荷兰殖民者武装入侵铜山,闽巡抚邹维琏出兵还击,战八昼夜。荷兰人战败,军船被焚毁,逃至东赤港,东沈村唐加春带领乡勇和东沈、康美村民出击,荷兰人数十人就擒,余者败退。
  崇祯七年(1634)四月,在中左所外海战败的海贼刘香南下,侵犯铜山。施邦耀令铜山把总黄斌卿败之,刘香狼狈遁粤,再无返回闽地(据卢正恒、李毓中《从黄道周交友圈看明末东南沿海局势》)。
  崇祯七年,荷兰殖民者武装进犯铜山,巡按路振飞、大帅徐一鸣率众还击。荷兰人退至宫前湾,被围歼。
  同年,倭寇进犯铜山,南屿渔民陈焯带领民众,设“暗鼎阵”于沙滩,倭寇登上沙滩时,脚踩铁鼎,纷纷跌到,民众趁机冲杀,赶走倭寇。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侵略就要反侵略。为了保护家园,东山岛民众奋发而起,求师学艺,练武强身,武术在民间遍地开花。
  东山岛确有“南少林”僧人
  南少林和尚教东山岛民众习武的事迹于史无征。据曾五岳《天地会起源新探》(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说:20世纪80年代,东山县樟塘村发现一块《张尔墓碑》,碑文有“张尔,四都渐山人,元末移至樟塘……倭奴入寇,我都弗宁”等字样,碑文落款是“南少林时中(按:即苦菜寺南少林高僧时中和尚)顿首谨撰”九字十分清晰完整,末尾刻有“嘉靖癸亥(按:即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字样,这是明代嘉靖年间东山岛确有“南少林”僧人的铁证。2011年10月8日,笔者到位于东山岛铜陵龙潭山下的苦菜寺采访时,苦菜寺当家宏净法师(俗名白文泰)向笔者出示了一块红砖质地的墓志铭残片。这块墓志铭残片是有一次下大雨后在该寺大雄宝殿西侧100米处山水冲刷过的地面发现的,墓志铭残片共有五行字,其中能辨别清楚的有第二行“过清源枝头”;第三行“授武僧金禅”;第四行“少室振宗风而”等字样。这是东山岛确有“南少林”僧人的又一证据。
  除此之外,曾经在东山岛住过的南少林僧人还有:
  明成化三年,明雪熙贤创建古来寺,寺院建成后,明雪熙贤授徒五十人,承继祖庭法脉禅武同修,广传临济正宗,光扬南少林,是为岛上南少林第一代祖师(据刘小龙《南国曾经南少林》,载《东山岛文史》第21-22合刊)。
  明末清初创建东山九仙岩长林寺的开山僧道宗,系临济宗第三十四代高僧时中和尚的徒弟,故可断定道宗也是南少林高僧(据曾五岳《天地会起源新探》)。
  在铜山城〓山庵庙附近,现存喝参莹和尚墓碑载:“传临济宗第三十五世喝参莹和尚真隐。大清乾隆岁次己丑荔月吉旦,徒了坚、次房徒孙达铉等同立。”据查,喝参莹和尚是天地会创始人道宗的嫡传弟子(同上)。
  康熙二年,李率泰率军攻入铜山,铜山大庙北极殿南少林住持大头和尚率僧众坚持抵抗清军,为清军所杀,尸首分身(据刘小龙《南国曾经南少林》)。
  民间武术来源于南少林
  笔者在民间调查中发现,明、清年间,有多位南少林和尚到东山岛各地传授武术,使东山入学会武术,强健身体,抵御外侮,保卫家园;民间风气为之一振,如“四蔡姑娘槌”、“钱岗少林拳”、“三王”、“三步推”、梧龙“七步槌”和樟塘“杨家姑娘槌”的由来传说,都和南少林和尚密切相关。
  “四蔡姑娘槌”的由来是: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从外地来的南少林和尚隐居在湖塘大庙。当时海盗经常来犯,“顶湖塘”、“下乡里”、“东厝”、“林边”四村(四村村民都姓蔡,俗称“四蔡”)因位于海边,常常受到海盗、倭寇抢掠,民众苦不堪言。大庙和尚很同情乡里民众的遭遇,便向村民传授了一套防身棍法,俗称“姑娘槌”。“四蔡”村民早就不堪忍受海盗的侵扰,所以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学习,学成后,不仅多次打败入侵的海盗,保护了村庄的安全,而且村民个个身体强壮,从此以后习武练棍蔚然成风。
  明朝末年,钱岗村出了一个名叫孙基的武术好手。据村民说,孙基早年曾到少林寺苦学武功,学成后回乡开办武馆,因功夫高强,人称第一。当时有人将东山岛武功高强的人做了一个排名,有“一基二达三小管四墨贼”之说。“一基”就是钱岗村的孙基,“二达”是后林村的林达,其武功略逊于孙基,排在第二位。当时,钱岗村有十三班武馆,培养出诸如武进士孙如龙、武生孙金波、著名武师孙太西等许多名传一时的武林英雄,他们的事迹,至今仍为钱岗村民津津乐道。
  西埔镇的石坛、埔上、坑北“三王”“三步推”,梧龙的“七步槌”,传说都是在明朝末年南少林“九指和尚”前来传授武术的。
  樟塘镇樟塘村传说:清朝康熙皇帝背信弃义,放火焚烧少林寺后,南少林有十八好汉逃到闽南各地隐居。其中一位名叫刘成道的逃到樟塘村解山庙当和尚,另有一位好汉也逃到樟塘村来投靠刘成道,经刘成道帮助,在樟塘村开武馆。武馆开馆后,虽然樟塘村的徒弟非常尊敬师傅,但师傅心存戒备,不敢把身上所学倾囊相授,只教武艺,不教步法。有一天晚上,师傅梦见村里圣德宫供奉的银瓶公主显灵来到武馆,把北宋杨家将枪法化为槌法的套路和步法传给樟塘村徒弟。师傅得到银瓶公主神示以后,第二天就把杨家枪化槌的全套步法一丝不苟、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徒弟,赢得樟塘村人的尊敬,被人们尊称为“师傅公”。因“师傅公”传授的槌法从北宋杨家杨八妹的枪法变化而来,故称之为“杨家姑娘槌”。
  克敌制胜,都曾名扬东山
  “四蔡姑娘槌”分单人演练和双人对打两种套路。单人演练的套路有“单技”、“四门”和“横签(铲)”三种;双人对打俗叫“槌公槌母”。“四蔡姑娘槌”共有十招,俗称“十步”,特点是“柔”,但出棍准,干净利落。村民自从学会“四蔡姑娘槌”后,曾无数次打败来犯之敌,威名远扬。湖塘村的蔡添发曾听他爷爷回忆说,有一次,海盗又来骚扰湖塘村,刚到村边,忽然听见一阵锣声,全村男女老少一齐手持木棍,把海盗团团围住,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樟塘村的“杨家姑娘槌”共有基本功、卷棍、二十八秀、十六秀、六耳、五梅花、打阵雷、对打、大川等套路共108招。槌法攻防转换速度快,手脚并用,舞动灵活,“出手箭”让人眼花缭乱,“回手枪”让人摸不着头脑,常能在对打中迅速抓住对方的破绽,槌尖即刻点到对方的要害部位,使对方防不胜防。清朝年间,海贼、盗寇曾无数次进犯樟塘村,都无一例外地败在“姑娘槌”下。清朝末年,樟塘村青年武师张阿貌轮值守夜,遭遇云霄陈岱贼首陈乌带贼众到樟塘村来抢掠,被张阿貌一条槌使展开来,犹如一堵风雨不入的墙,把一伙贼众挡在村外,直到天亮,村里人闻讯赶来,贼乌不得不铩羽而逃,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踏进樟塘村一步,“姑娘槌”因此名扬东山岛。
  钱岗村的少林拳、“三王”“三步推”、梧龙的“七步槌”等,也都曾经在抗击外敌的斗争中大显身手,克敌制胜,至今犹有许多故事在民间流传。
  要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笔者在民间调查时,许多武术界前辈告诉我,以前老一辈人练武术,是因为社会不安定,为了防盗护身,大家都热心学习。现在社会安定了,大家都在拼经济,拼赚钱,对祖传的武术感兴趣、坚持练习的人越来越少,时间一长,恐怕有失传的危险。许多年青人告诉我,小时候曾经在父辈的督促下练过武术,后来都放弃了,如今连比划都比划不来了。
  樟塘村“杨家姑娘槌”传人、现年81岁的张进木老人鉴于“杨家姑娘槌”历来都是口头传授,没有文字图谱,对“姑娘槌”的保护和传承甚为担优,自己动手把师傅传授的套路动作和名称整理成文字资料,自己出资数百元请人将他的练武动作拍成照片,再把照片和文字资料合成一套图文并茂的“姑娘槌谱”。
  张进木老人这种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可贵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只可惜像张进木这样的人太少了。
  为此笔者呼吁,县文化部门应尽快着手对民间武术的保护工作,一是将民间武术的套路用文字图谱的方式整理出来,以防失传或“变样”;二是把民间武术家的武术动作用录像保存起来,这需要各村武师解放思想,把秘传的武术套路公开;三是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把传统武术和健身运动有机联系起来,组织大家学习,形成大众学习的热潮,把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東山岛文史第25辑》

本辑《东山岛文史》计收文稿35篇,总约21万字,共分为《东山·金门·澎湖三岛论坛论文选》、《海峡两岸关帝文化》、《黄道周文化》、《海峡长风》、《侨乡旧忆》、《史海钩沉》、《文化春秋》等栏目。着重于对东山县涉台关系史料、两岸关帝文化史料,黄道周文化史料、华侨史料、民俗和其他方面史料的深入调查挖掘,不断追寻发现,同时加以研究考证。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炳钦
责任者